第3章和睦友爱
第3章和睦友爱
堂屋正中的餐桌是一张老旧的八仙桌,老顾面向大门坐在上首,左手边坐着老大中孝和老二中礼,右手边坐着知昔,老三中智和小四围着一张大椅子在玩着什么。月英放下碗,小四跑过来,被抱上椅子与妈妈同坐在下首,中智也在知昔旁边坐下。
见家人到齐,老顾郑重地说道:“今天先祷告一下主。”
家人们也都默契地握起双手,微微低下头,闭起了双眼。
“感谢,感谢,我全能慈爱的主,感谢赐我们日用饮食,感谢赐我们身体健康,感谢赐我们家庭和睦,感谢你对我们家庭一贯地帮助和赐福。今天,你再次显露您的神迹,为我的小儿子赐下恩典,挽救他脱离洪水之厄,并护佑他不受到任何的伤害,你虔诚的仆人感念你的恩典。想到这世间还有很多处于苦难的人,无论是信奉你的,还是不信奉你的,都恳请你不吝你的荣光,去照耀他们,感化他们,赐福他们。这是你的仆人虔诚地祷告,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世人都尊你的名为圣。阿门~”
在众人分别出声阿门后,祷告的仪式才算完毕,老顾拿起筷子,手腕外翻虚划一下,说道:“都动筷子吧。”
一家人的午餐正式开始,老顾拨了一下,夹起鸡腿放到了知昔的碗里。
“你和中智吃吧。”
“爸,你干活那么辛苦,你自己吃嘛。”知昔说着就要送回那根大鸡腿。
“丫头,我和你大哥在工厂大食堂经常吃。”
中孝仿若未闻,低着头喝着汤。
老顾抬头冲着月英道:“下次还是记得把鸡腿剁开了。”
“行。”
月英答得干脆,但她哪一次听了呢?孩子们多,没办法做到面面俱到,她就偏袒了,谁让老顾是他的天,小四是她最小的儿子呢?
尽管每一次,老顾都没有吃掉那根鸡腿,可她还是会那样做,也许,这就是那个时代造就的表达方式吧?
“爸,”中礼把馍的硬壳在碗里泡泡,咬上一口,边嚼边说:“你刚才祷告时说老四怎么了?”
老顾用筷子敲了敲碗边,中礼立即明白了,喝了一口汤,将食物完全咽下,继续问道:“到底咋回事儿呀?”
“是这样的……”月英接过话茬,大概描述了一下。
“老四,没事儿吧?”
“小弟,你怎么没告诉姐啊?”
“老四,二哥水性最好了,以后我带你下河玩儿。”
“……”
孩子们热切地说着,老顾没有出声制止,只是默默地吃着饭,心中的某处柔软被触及,他的眼光变得温和、欣慰。
他在乎在座的每一个人,他自豪这样的家庭氛围,一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在一起,不就是最大的幸福吗?
祖辈延续下来的规矩,看来要改一改了,现在的他,才是一家之主,他觉得可以就可以,那就食少言,寝不语吧。
午饭比以往结束的要晚一些,吃完饭,出必言,返必告的仪式在不断上演着。
“月英,我去上班了。”
“妈,我也去上班了。”
“妈,我去上学了。”中礼独自出门向左。
“妈,我们去上学了。”知昔牵着中智出门向右。
小四跟着妈妈送走哥哥姐姐们,回到屋里,坐在小椅子上,小脸上浮现出落寞的神色。
——
天近傍晚,斜阳照东墙。
知昔和中智放学回来了,小院中顿时欢闹声四起……
当西侧供销社的高屋,彻底遮挡了院里的阳光,中孝和老顾居然一起回来了。
中孝倒了杯水,毕恭毕敬地端到老顾面前:“爸,你喝点水。”
老顾看了一眼尤显乖巧的儿子,伸手接过茶杯,却是搁在了桌上,从口袋里掏出香烟,抽出一支来,划了根火柴点上,深吸一口后缓缓吐出,这才同样缓缓地说道:“去把灯打开吧。”
中孝拽了一下从梁上垂下的开关拉绳,堂屋正中悬着的白炽灯,立刻发出了明黄的光,室内似乎也暖和了许多。
一根烟抽完,老顾淡淡地问道:“说说吧,你是咋想的?”
“我没咋想,就是不想在翻砂车间干了,脏点儿苦点儿都没啥,可天天弄那些个东西,能有什么出息啊?我想出来。”中孝边说边观察着父亲的脸色。
“说得轻巧,出来?出来你能干什么?你知道吗?有多少人想进还进不去!让你跟我打铁,你说没出息;给你弄到机加工车间,车铣刨磨哪个工种你没干过呀?可结果呢,还是说没出息;我看你就是太眼高手低了。”
老顾突然停了下来,他也意识到态度可能有些严厉了,遂缓了缓情绪,继续言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哪一门技术学好了都是可以有出息的。”
太了解父亲的中孝,并不在意父亲是否生气,而是满带讨好的笑意,央求道:“爸,我听说厂里要搞榨油车间,我想去那儿,你就跟肖叔说说呗。”
“你还懂不懂规矩啊?肖叔,肖叔,跟你说了多少遍了,在厂里要喊肖厂长。”
老顾明白儿子的小心思,当下看来,榨油确实比翻砂有前景的多,可该敲打还是要敲打的,他看向中礼的眼神是温和的,脸色却是严肃的:“这回真的能定下心来,好好干了吗?”
“爸,你就放心吧,这回是我自己想干的。”
“那行吧,回头我找老肖问问。”
说完,老顾的神色变得复杂起来,沉默了一会儿,终是叹息了一声:“中孝啊,你就别再耿耿于怀了,谁让你生在顾家呢,唉~”
老顾不再言语,抽起了闷烟,青烟袅袅,或浓或淡,变化着,飘忽着,明暗交替间,老顾陷入了回忆……
那一年,他18岁,一个看似喜气洋洋的日子,顾家大院的门口,锣鼓喧天,彩旗飘飘,白鹭公社的铁工厂正式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