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端王请愿
朝堂之上又有大臣开口说:“皇上,这魏成雄此行必定是要去皇陵啊,咱们得赶紧派人拦住他。”“是啊!”底下不少人附和。
“但是派谁去合适啊!”又有人开口说到。
“李将军的养子新封的李晔将军已经前去郦城收复边疆的魏家军了。”
“对啊!这魏成雄带兵多年不可小觑,可朝中再无经验丰富的武将了啊!”
“总不能让远在北燕的魏将军去追捕这魏成雄。”
“这可如何是好。”
景孝帝坐在上首被吵的头疼:“派人?那依诸位大臣所见派谁去合适?”
“这~”
“这~”
大殿上一时禁了声,大家都低头不语了。
自开朝这么多年来,大梁最能带兵打仗的武将之家就数李家和顾家最为突出。
其他小将都并非世袭,魏家也乃是后起之秀。
谁知后来顾家被定了叛国之罪倒了,李家人丁单薄,李老太爷年岁已高,定是上不了战场了,李老太爷他年轻时忙于战场,他中年才得两子一女。
李家的后人个个都是骁勇善战的,女子也不例外,所以李老太爷的女儿当年也是个能上战场的女将军。
谁知他的大儿子和女儿最后都死在了战场上为国捐躯了。
只剩下了小儿子还在一场战役中伤了胳膊,从此不能在上战场了。
李老太爷的大儿子李将军死后只留下一个女儿,而李老太爷的女儿死前还仍未婚配,李老太爷方面十分心痛,便不在允许李家的女儿习武了。
好在李老太爷的小儿子有个儿子,也是个习武带兵打仗的好苗子,深的景孝帝的器重,谁知五年前外擂台上却因心梗而意外死了,只留下了一个遗腹子。
最后整个大梁的武将只剩下了魏家做大,在加上魏家暗中打压,这大梁也就再无新起之秀。
当年李少将之死才行无不唏嘘感叹,好在前一阵子彻查魏家一案时竟然查出来了当年李少将的死不是意外,而是魏家一手策划的。
李老太爷的小儿子却在三年前收养了一个外族旁支的义子,不过行使非常低调,也没展现出什么过人之才,便也没引起注意,也就没人在意。
谁知魏家被查入狱,正要派人趁魏成雄离开郦城返京时去收复郦城。
可这时才发现竟无人能担此重任。
这时李老将军的小儿子李忱为李晔请愿带兵前往郦城。
当时满庭哗然,最后李忱以李家的名义担保,李晔有武将之才,走得到了李家的亲身栽培,必定能担此重任。
当时有些人反对,但看李忱都敢以李家做担保,再说李忱不是无谋胡闹之人,便也都没在说什么。
最后景孝帝封了李晔一个少将派他带兵前往郦城了。
现如今站在朝堂之上的确实是一位武将也没有了。
“怎么不吵吵了!”景孝帝看着下首一个个低头不吭声的人生气的呵斥到:“我大梁自称泱泱大国,结果现在连个能带兵打仗的人都找不到!”
下面站着的都是一些柔弱的文官,在不就是一些老头子。
然而锦衣卫是要守在景孝帝身边,断然不能离开皇宫的。
景孝帝看着无奈又生气的看着下面的众人,冷冷的开口说:“可有谁愿意请愿领兵去追缴逆贼?”
底下的人都低头不作声,李思筠在一旁冷眼看着这一切,低着眼眸,眼底是一片讥讽。
这时端王瞥了一圈拱手上前来说:“父皇,儿臣愿意前往去捉拿逆贼!”
景孝帝一听凝目看着端王开口问到:“你愿意去?”
端王咽了下口水,目光坚定的回答:“是父皇,儿臣愿意前去!”
景孝帝又看了一圈大殿中人淡淡的开口说:“众臣可有异议?”
“这……”
“臣无异议。”
“可是端王并未有带兵打仗的经验啊!”这时礼部的叶峥开口说到。
“端王虽未带兵打仗,可当年也是剿灭了山贼!”又有人开口说到。
叶峥接着开口说到:“这怎么能同带兵打仗一般!”
“也对。”又有人说到。
“端王英勇善战,武力高超,确实为当前的不二人选了。”
“嗯,对啊~”
端王冷冷的看向叶峥开口问到:“那叶尚书觉得谁去合适?”
“这……”叶峥一时语塞。
景孝帝也冷冷的看向他淡淡地开口:“那要不叶爱卿前去,朕记得你们祖上可也出过一位大将军的。”
叶峥立马跪下,有些无奈惶恐的开口说:“皇上折煞老臣了,老臣无能,臣无异议。”
“那就好!众臣可还有异议?”景孝帝看向众人开口问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