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改革先锋
空间里那道与杨知县相似的人影令苏晴心神不宁。难道这其中还有什么隐情?正当她沉思之际,陆展鹏派人送来一封急信。
"小姐,陆大人说钦差大人要召开议事会,让您务必准时参加。"柳青衣递上信件。
苏晴展开一看,只见信中提到朝廷有意推行新政,要各地献计献策。钦差召集地方官员和商贾代表共议改革之策。
"看来这是个机会。"苏晴眸光闪动。这段时日在神农谷的经营,让她对农商之事有了更深的认识。
次日一早,苏晴便来到衙门。大堂内已经坐满了人。李知府、陆展鹏自不必说,就连那几位药铺掌柜也来了。杨知县虽然没到,却派了个师爷前来。
"诸位。"钦差开门见山,"朝廷有意整顿吏治,振兴农商。今日召集大家,就是要集思广益。"
众人纷纷发言,有说要减轻赋税的,有说要整顿水利的,还有人提议开放商路。说来说去,都是些老生常谈。
"苏姑娘,你有何见解?"钦差忽然问道。
苏晴缓缓起身:"下官斗胆,想提几点建议。"
"说来听听。"
"第一,设立农商互助会。"苏晴道,"让农户和商贾结成联盟,保证农产品有稳定销路,商家有可靠货源。"
此言一出,在座商贾眼前一亮。这确实是个双赢的主意。
"第二,建立农商银庄。"苏晴继续道,"专门为农户和小商贾提供资金周转。利息要低,手续要简,让普通百姓也能贷到钱。"
"这......"几位官员面露难色。民间借贷向来是地主和富商的摇钱树,若是开办官方银庄,岂不是砸了他们的饭碗?
"第三,推行农技推广制。"苏晴不顾众人神色,"选拔有经验的农户担任农技员,教授新的耕作方法。朝廷出资供他们学习、考核、推广。"
陆展鹏眼前一亮:"好主意!这样既能提高产量,又能调动农户积极性。"
"第四,设立商品管理司。"苏晴话锋一转,"专门负责管理市场秩序,打击假冒伪劣,保护正当经营的商家利益。"
此言正中在座商贾的心事。近来市面上假货横行,劣币驱逐良币,让他们苦不堪言。
"第五,改革科举制度。"这一条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苏姑娘此言何意?"钦差问道。
"现行科举只考经义词章,与实际治理相去甚远。"苏晴解释道,"下官建议增设农政、水利、商贸等科目。让真正懂得治国之道的人才有出路。"
堂内一片哗然。这建议可谓惊世骇俗。科举制度自古相传,何曾有过如此大的改动?
"狂妄!"杨知县的师爷厉声道,"区区商贾,也敢妄议朝廷大政?"
"这有何不可?"陆展鹏反驳,"古人云'商通四海,智周万物'。懂得农商之道的人,未必不能治国。"
"苏姑娘继续说。"钦差挥手制止争执。
"最后一条,是关于吏治。"苏晴神色严肃,"下官建议设立巡察制度。派遣钦差定期巡视各地,考核官员政绩。重点查访民生疾苦、基层吏治。"
此言一出,某些官员脸色大变。尤其是杨知县的师爷,更是坐立不安。
"妙!"钦差击案赞叹,"苏姑娘这几条建议,切中时弊,令人耳目一新。本官这就写折子上奏朝廷。"
"大人且慢。"苏晴道,"下官斗胆,还想补充一点。"
"但说无妨。"
"这些改革牵涉甚广,难免触动某些人的利益。下官建议先在南陵试行,等成效显著了再推广全国。"
钦差连连点头:"苏姑娘思虑周全。如此,就先在南陵设立农商改革试验区如何?"
散会后,陆展鹏特意留下:"苏姑娘今日这番话,只怕捅了马蜂窝了。"
"我知道。"苏晴淡然一笑,"不过该说的还是要说。总不能看着百姓受苦,朝廷受损,却袖手旁观。"
"说得好!"钦差不知何时来到身后,"姑娘有如此见识,难怪神农谷能有今日之势。本官还有一事相求。"
"大人请说。"
"下月朝廷要召开农商大会,本官想推举姑娘出席。不知意下如何?"
苏晴正要答复,忽见杨知县的师爷鬼鬼祟祟地溜出大门。她眸光一闪,心中已有计较。
回到神农谷,空间内的异象愈发清晰。那道人影竟在石壁上留下一行小字:"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苏晴心头一震。看来,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