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发家史
冯典在章槐郡闹的动静不小,根本瞒不住,镇安司千长沙子和是冯典的忠实学员和狂热崇拜者,他在上奏的公文里写道:“与章槐郡接壤的各部夷人贪得无厌,屡次越过边境侵占大华土地和水源,大华官员多次严正交涉均无果,王总督忍无可忍,鼓励大华百姓夺回属于自己的水源和土地,此后,华夷双方的边境冲突越来越多,愤怒的夷人为了出气,竟无端攻击我大华边境守军,受到有力反击后遂结成联盟,侵入我方固有土地鸡屎坝,与我方军民展开激烈战斗,此役我方大胜,俘虏夷人二千余,毙敌二千余,仅有百余人有幸逃脱,我方乘胜推进,收复土地近万亩。”华顷本就对青藤关被攻的事耿耿于怀,看了沙子和送来的公文后龙颜大悦,边敲龙案边说好,朝会上的百官一脸懵。
“各位爱卿,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章槐郡军民在鸡屎坝和夷人联军打了一仗,大获全胜,俘虏了不少夷人,收回了不少土地,给孤家长了脸,给朝廷长了脸,孤家要给王阅之记功嘉奖!”
现在,已经没人敢说冯典坏话了,他们都说恭喜王上,贺喜王上。华顷非常高兴,写了一道嘉奖圣旨,派人送去章槐郡不题,至于赏钱,一个子也没有。
冯典估摸着章槐郡的事情了了,于是对萧逸臣道:“萧郡守,章槐郡的事处理得差不多了,我准备回阗郡去了,临走之前我要告诫你,第一,百姓的事再小都是大事,想要当一个好官,那就把百姓的事办好,多为百姓着想,切实减轻百姓负担,不搞面子工程;”
“第二,当官就不能想发财,发了财就当不了官,朝廷发的俸禄不会让你发财,你可能会嫌少,但请记住,绝对是够用的,不要挖空心思捞黑钱;”
“第三,禁止本郡官员和世家大族大量兼并土地,土地是百姓的命根子,是他们一锄一锄挖出来的,他们有困难要想办法帮助,而不是趁机把他们的土地搞到手,若有此类事情发生,你要下重手惩治;”
“第四,世家大族和地痞流氓欺压百姓的问题,百姓处在最底层,干最脏最累的活,拿最低的收入,但凡有点势力的人都看不起他们,都可以随意欺凌,你身为郡守,要大力打击这种行为,绝对不能因为私交或害怕而束手束脚,我做官只有一个原则,上对得起王上,下对得起百姓。”
“最后是吏治问题,我在两太和阗等三郡都建立了百姓招待所,鼓励百姓来告官,凡是被百姓举报的官员都要被调查,该撤的撤,该杀的杀,该重用的要重用,我会派人明查暗访,如果章槐郡的吏治状况毫无改观的话,我拿你试问,在我王大锣手下做官是最容易的,因为只要办好百姓的事就行,同时也是最难的,为什么呢,因为很操心,很忙,很容易被调查和撤职……萧郡守,好好干,相信我们很快就会见面的!”
讲完这些话后,冯典就率队离开了,而萧逸臣大冬天的竟然出了一身汗。萧逸臣原本是前郡守贾自若的副手,后来贾自若去镇安司任一把手,萧逸臣这才升为章槐郡郡守。
后面贾自若为了和冯典斗气,将冯典打发到章槐郡代理千长职务,贾自若也因为鸿胪寺凶杀案被撤职,间接地稳固了萧逸臣的地位。
作为冯典的狂热崇拜者,萧逸臣不但精熟于拼音,对冯典的施政风格也非常熟悉,他在一定程度上也模仿冯典的风格,比如说关心农事,兴修水利,对世家大族兼并土地的行为也进行了适度的打击,对欺压百姓的地痞流氓加大打击力度,认真核查刑狱,把一些受冤关押的百姓释放出来,在章槐郡的口碑也还不坏。
得到冯典的告诫和指点后,萧逸臣便模仿百姓招待所建立一个叫做百姓接待所的新机构,并规定该机构不受其他衙门节制,直接对郡守本人负责。
百姓接待所建起来后,萧逸臣命人在全郡各县、乡下发告示,说郡守府在郡城金沟街建挂牌成立了百姓接待所,百姓什么困难、冤屈都可以去里面反映,郡守府将迅速解决,各县之间的关卡不得阻拦,违者重处,此外百姓接待所提供食宿,给路费不足的百姓发放回家路费。
百姓看了关于百姓接待所的告示后,前来接待所的百姓非常多,金沟街比赶集还热闹,这可把接待所里的工作人员忙惨了,他们有专职提供茶水的,有人专职往郡守府送资料的,最忙的要数作记录的五个书吏,整天不停地写字,写得浑身大汗,手臂僵硬都伸不直了。
萧逸臣把其他郡务交给副手尚云初,他则整天审阅接待所送来的、以捆计算的反映书。
在这些反映书中,有告县令乱收钱的,有告退休官员强占民田的,有告恶霸欺男霸女的,也有说某处有老虎经常伤人,希望官府除害的……
章槐郡气候温暖,耕地肥沃,人口有三十来万,萧逸臣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老百姓反映的问题非常多,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也不为过,百姓每年要把朝廷规定的税交了,比如粮税,按每家所耕地的亩数计算,不管地是肥地还是贫瘠之地,也不管你是丰收还是歉收,也不管你卖了几亩或者被人霸占了几亩,之前计算规定好的数额必须要交,这是朝廷收入的大头。
第二种税是丁税,也就是人头税,按每家人口数计算,人口多交得就多,没办法,劳动力多也得交税。
除了这两种税外,某些想要腰包鼓起来的官员还利用百姓的无知和懦弱巧立名目,向百姓额外收钱。
交了这些钱还不算完,朝廷还规定,每个十六岁以上,五十五岁以下的男丁每年要为朝廷免费服两个月劳役,比如随军押送粮食、修路、造桥、挖沟渠等等。如果你不想服劳役怎么办,你可以出一定数额的钱代替,这样就能在家种地了。
劳役之外还有兵役,大华实行全民皆兵的兵役制度,有十六到五十五岁男丁的家庭在战争需要时都要服兵役,服役期不固定,但一般不超过六十岁。
缴了粮税,给官员交了黑钱,服完劳役、兵役就算完了?还没有,你去街上卖点瓜果蔬菜,不好意思,占街费卫生费先拿来,古代也有城管,也有环卫工人,人家也要吃饭。
卖了菜就能回家?天真,还有街霸收保护费,你想不给,不但要被一顿暴揍,卖的钱给你全拿走。什么,你要去衙门告状,没门,人家没点势力敢收保护费吗,衙门的人要么拼命巴结他们,要么和他们串通一气,你说你上哪告去。
萧逸臣每天忙于公务,他以为这样百姓们就会过得好一点,自己就会得到一个好官的名声,他很是希望自己能有阅之先生那样的好的声望,但看完那一捆捆的反映书后,萧逸臣才知道这有多难。
地痞流氓之类的小人物倒是好收拾,抓来暴打一顿,罚款警告了事;收黑钱的官吏也好对付,直接撤职、抄家产;伤人的野兽也好对付,出钱雇佣几个猎人去收拾……
被百姓反映得最多的是枇杷县城银湾街的钱氏族人,他们强占土地、欺男霸女,杀人放火,可谓无恶不作,是枇杷县第一大恶。
钱族的现任族长是钱锐,他爹就是华渊的内务总管、贴身心腹太监钱大朋,当今王上华顷也敬重的人物。
钱大朋年轻时极端厌恶一贫如洗的日子,为了能过上荣华富贵的生活,他硬是在二十四岁有了一个儿子后便狠心自断男根进宫,那时候华渊才四岁,还没有当上太子,只是众多王子中不起眼的一个,钱大朋进宫后就被安排专门照顾华渊。
钱大朋很清楚,自己毫无根基,在宫里无依无靠,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无微不至地照顾小王子华渊,慢慢和他培养出感情,万一以后老天眷顾,华渊一跃成为太子,那么自己的荣华富贵将不是梦。
就这样,钱大鹏细心地服侍、照顾着小华渊,在心里把这个有些木讷的小王子当成自己的儿子一般呵护。
钱大朋进宫后,虽然他的妻子梅氏万分痛苦,但却没有离开家改嫁,而是独自带着儿子,在邻居们的冷嘲热讽中熬了一天又一天。
日升日落,花开花谢,时间一天天地过去,钱大朋慢慢发现小华渊越来越聪明,绝对有做太子的资本。
在后宫一轮轮的勾心斗角后,一个个小王子和他们的母亲被淘汰出局,聪明话不多,年纪才十五岁的华渊很快脱颖而出,被立为太子。
华渊有一颗感恩之心,从小离开母亲身边的他得到最多的温暖都来自钱大朋,他还清晰地记得,有一段时间他母亲失势,得势妃子宫里的太监宫女都来欺负他,是钱大朋用自己身体挡住了所有的攻击,把他紧紧地护住,那一天,钱大朋被打得鼻青脸肿,口鼻流血,见华渊安然无恙后,他欣慰地笑了。
华渊永远记得那一幕,他一被立为太子就立刻任命钱大朋为东宫内务总管,他很尊敬钱大朋,当众称呼他为钱叔,就连丞相见钱大朋也得尊称一声钱总管。
华渊二十二岁那年,他的国君老爹病死,他顺理成章继承了王位,成了大华王国的最高统治者,而钱大朋的职位又从东宫内务总管升为王宫内务总管,除了王宫宿卫工作,钱大朋掌管王宫一切大务小事,可谓炙手可热。
从钱大朋成为东宫内务总管那一刻起,他的荣华富贵就开始了,消息传到枇杷县后,邻居们对梅氏母子的冷嘲热讽结束了,代之的是无尽的奉承和巴结。
之后,章槐郡守贾自若用自己数年搜刮来的民脂民膏给梅氏母子俩买了一座大宅子,梅氏带着儿子钱锐风风光光从破茅屋搬进了豪宅。
见钱大朋飞黄腾达,原先远离梅氏母子的钱氏族人们纷纷上门赔罪,他们跪在梅氏脚下,把头磕得咚咚作响,额头都磕出了血,请求她的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