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变化
“谢谢大人,谢谢大人!”反贼们不停地磕头,感恩的话此伏彼起。冯典笑容灿烂,吩咐人把蓝、项二人随便挖坑埋了,把反贼押到梧桐县衙大牢里关起来,然后派人把梧桐王府围起来,冯典知道,王府里的人大多祸害过百姓,不赶紧围起来他们就跑了。
这时候,铁匠把打好的烙铁送到县衙,冯典命几个护卫队员抬一炉煤碳火去大牢,用烧红的烙铁在每个反贼的右脸颊上烫疤,给他们留下永久的印记,以后不管他们走到哪里,都会被人认出是反贼。
护卫队员依令而行,大牢里不断传来瘆人的惨叫声。
随后,冯典写了一道奏折,派信使送去京城。
华顷收到冯典的奏折后打开观看,里面说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大华熙和六年九月二十八日,梧桐王华盖、梧桐县令蓝岸信和财主项朝阳三人纠集千名反贼,公然在城梧桐县西城门截杀自己,护卫队迫于无奈进行自卫,杀死反贼近半,蓝岸信和项朝阳死于乱军之中,华盖被抓,请问华盖如何处理。
第二件事是梧桐县没必要设县令了,自己要用县衙做廉政院官衙,请回复是否批准。
说起梧桐县,华顷立刻想到当年自己派户部官员去全国丈量土地,两个被派到梧桐县的官员莫名其妙地消失,从此再没回来,华顷知道他们被暗杀了。
在梧桐县,华盖无疑是拥有土地最多的人,那两个官员极大可能就是他派人杀的,当年华顷为了顺利丈量土地,只得暂时咽下这口恶气。
后来各地王室宗亲拒不配合朝廷丈量土地,华顷一怒之下先拿沃原县宏亲王华芳开刀,剥夺他的封号,收回他的封地,把他全家赶出王府,贬为庶人,而且一亩田也不给。
华芳的悲惨下场传到全国后,那些拒不配合丈量土地的人被吓坏了,害怕一夜回到解放前,于是老老实实上报了自家田亩数量。
梧桐王府的免税田只有五千亩,但华盖上报的田亩数竟然有一万二千多亩,而且大部分是平坦肥沃的土地。
现在华盖犯了大错,变成了一条落水狗,华顷绝对没有不痛打的道理,他给冯典回信,请王太师代为传旨,剥夺华盖梧桐王的封号,把他一家贬为庶人,收回他家所有土地,按每人二十亩分给无地或少地的百姓,梧桐王府改为廉政院衙门,梧桐王府里所有财产作为廉政院办公费用,梧桐县不再设县令,该县公务由王太师代办。
冯典收到华顷的回信后非常高兴,随后在梧桐全县贴出告示,说华盖梧桐王的封号已经被王上剥夺,他全家已经被贬为庶人,廉政院倡廉使王大人将于熙和六年十月二十九日在梧桐王府门前诛杀反贼头子华盖,没收他的所有土地,本县但凡无地或每个人田亩少于二十亩的速来廉政院衙门登记,届时将再次授田,还有,被梧桐王府祸害过的人可来指认恶人,王大人一定为百姓做主,惩罚有罪之人。
告示贴出后,告示内容立刻传遍全县,被梧桐王府祸害过的百姓们欢声雷动,喜极而泣,而且还有人喊出了倡廉使万岁的口号。
随后,百姓们呼唤邻居,一起赶往梧桐王府前观看华盖的行刑过程。
为了让更多人看见华盖被诛杀的过程,冯典命人用木料在王府门口搭建一座三米高台,在全县万余双眼睛的注视下,刽子手砍了华盖的脑袋。
华盖的头颅滚下高台后立刻遭到哄抢,许多人赌咒要吃他的肉,喝他的血。
高台上的血滴到地上后,百姓们争抢着用袖子去擦。
看着纷乱的人群,冯典叫高台上的刽子手把华盖的尸体推下来,任由百姓争抢。
混乱了半个小时后,梧桐县城里一个人也没有了,华盖的尸体和血一滴不剩。
第二天,才有人来廉政院进行再授田登记和指认梧桐王府里的恶人,于是,梧桐王府里的人都被冯典根据其所犯罪行的大小或处以死刑,或罚作苦力,或送到边疆充军。
被送到边疆充军的人非常悲惨,不但会被老兵殴打,而且没有一分军饷,战死后抚恤金只有其他士兵的三分之一。
也就当天,华盖一家正式被赶出王府,府的财产被查抄干净,冯典命人把梧桐王府牌匾摘下,挂上一块名为“平等园”的牌匾,并宣布平等园是梧桐全县百姓的财产,大家都可以进去参观玩耍,但不能搞破坏,不能把里面弄脏,不能偷东西,违者永久取消其一家人游玩的资格,还要加倍赔偿偷盗和损坏的东西。
平等园挂牌的当天,进去参观的百姓如水如潮,他们一边夸赞里面的豪华,一面夸王大人爱民如子。
在恩阳,县衙就是总督府,在梧桐县,县衙变成了廉政院,冯典是一把手,原太东郡丰仓使娄显德是二把手,原总督府审计曹被撤消,所有清查员加入廉政院下属的新机构审计司,成为该机构的清查员,原审计曹清查使孟时彦被任命为三品审计司清查使。
这些清查员原本只清查四郡官府,现在改为清查全国官府,责任重大,任务繁重。
廉政院级别比朝廷六部还高,孟时彦品级和六部尚书一样高。
要想知道全国官员干得好不好,冯典就需要大量情报,搜集情报的机构不能明晃晃打出情报部的牌子,于是冯典建立吏情司,任命顾谦为吏情司三品掌报,也就是情报部的头子,负责搜集全国官员的情报。
吏情司表面只搜集官员的情报,实际上什么情报都搜集,上到六部高官,下到地痞流氓,都在吏情司的监控之下。
因为情报机构的特殊性,冯典拿出一部分钱,请设计师绘图,为吏情司单独修建一座官衙。
修建官衙时,那些脸上有三角形烫疤的囚犯们就派上了用场,冯典命人把他们的脚镣和手铐去掉,叫他们在建筑工地干活,有偷懒者监工就直接抽鞭子。
那些受雇而来干活的人指着囚犯道:“你看,多丢人哪,脸上烫了疤,愧对爹和娘,干活还没有钱,哎,造孽啊!”
事实也是如此,那些囚犯的家人在村里面都抬不起头,绝大部分人的妻子直接找到村正,和囚犯丈夫解除婚姻关系,她们再无颜面回娘家,只得远离家乡去别处嫁人,因为大华已经取消路引,去哪都很自由。
吏情司建立后,要搜集全国官员的情报就需要许多情报员,如果大量招聘,势必导致官僚机构的扩大和开销的增加,怎么办?
这个时候,工会、农会、商会、学子会等组织的会众全部变成情报员,而且是免费的情报员。
熙和七年正月十六,吏情司官衙装修完毕,当天就挂牌投入使用,顾谦为了获得全国官员的情报,把总部一半的情报骨干派到各郡,让骨干们联系各郡工会等组织骨干,请他们顺带帮忙吏情司搜集有用情报。
就这样,一张庞大的情报网覆盖大华全境,情报员数量达到百万之多,而且不用付一分钱。
同样是当天,大华国君华顷颁旨全国,朝廷和所有官府使用简体字办公,同时原体字不予废除,可个人使用或非官方小范围使用。
截止熙和七年三月,因反对使用简体字办公而离职的官员达三百多人,大部分年纪在四十以上。
也就在这年,三百多名优秀的学子进入官府,为官府注入一股新鲜血液。
吏情司情报网络在全国铺开后,那些横行不法、搜刮民财,压榨百姓的官员的光荣事迹立刻被工会等组织会众交给吏情司,吏情司派人核实清楚后把情报送到吏部和刑部,两部长官拿出处理办法送给华顷审批,就这样,好多官员就被撤职查办,又有大量年轻学子进入各级官府供职。
吏情司衙门竣工后,几百个囚犯又被冯典安排了工作,有扫大街的,有运输垃圾出城的,有平整道路的,有打扫街边公厕的,有负责掏粪的……总之,这些人没能吃闲饭,活安排得满满的,整个梧桐县城干干净净,井井有条。
梧桐县离京城并不近,为了更好地与吏部刑部进行情报对接,冯典决定和娄显德分工,他负责掌握情报网络搜集情报,派娄显德到京城,负责把吏情司的情报交给吏部和刑部,这样办事效率就提高了。
现在的华顷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忙,也前所未有的过得充实,已经变成一个十足的工作狂。
而原先比较清闲的大理寺和吏部,工作量陡然巨量增加,官员们叫苦不迭,抱怨不休。
华顷倒也不着急,他威胁说,现在想当官的人多得很,有能力的学子多得很,哪个官员不想干,递交辞呈后可立即走人。
那些官员自然珍惜来之不易的官位,哪个舍得辞职,抱怨之余还得拼命办差。
与官员违法乱纪情报一起送来的,还有那些世家大族、王室成员拼命兼并土地、扩充实力和豢养死士的情报。
华顷现在的政策是但凡不利于国家强大、不利于大华开疆拓土的人和行为一律不放过,一律严惩不贷。
他的亲弟弟华桓在岭西郡灵河县无恶不作,已经快逼得百姓造反了,而郡守曲怀阔和灵河县令古智夫助恶为虐,华顷看完情报后自然大怒,大手一挥就剥夺了华桓灵河王的封号,把他贬为庶民,王府可以让他居住,税也继续让他收,但护卫加下人不得超过二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