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改革
华顷问苏忠卫道:“苏丞相,你对改革内容有什么看法?”“王上,改革内容大部分都是好的,肯定会受到百姓的热烈支持,只是微臣觉得对王亲国戚有些苛刻,是否可以对他们温和一些?”
华顷:“丞相,改革内容乃王太师所制定,孤家已经仔细看过,有些内容确实损害了某些人的利益,但为了大华长远利益着想,孤家觉得合情合理,可以发往全国执行,各位爱卿还有没有其他问题?”
改革内容没有损害文官利益,而且提高了武官待遇,支持改革的官员非常多,达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七,反对者都是些王室成员,反对无效。
苏忠卫说道:“王上,廉政院倡廉使一职由谁担任呢?”
华顷:“此职由王太师担任,副职由他推荐,各位爱卿,立刻把改革内容多多印刷,发到全国施行!”
“臣等遵旨!”
截止八月底,改革内容送到全国各乡村,百姓们知道后欣喜若狂,高呼王上万岁,而那些兼并了许多土地的大家族火冒三丈,恨得牙痒痒,恨不得要吃华顷的肉。
华朝改革内容有:
1,调整粮税税率。把五税一的税率降为八税一。
2、实行科举制度。推广教育,鼓励全民读书,废除推荐做官的制度,任何人要做官必须考试合格才行。各乡建小学,县城建中学、郡城建大学,百姓付费送孩童读书,小学毕业者可上中学,中学毕业者可上大学,大学毕业者方可进官府做官。
3,调整劳役和兵役年龄。男丁兵役年龄改为二十岁至五十岁,服劳役年龄改为十八岁至五十五岁。
4,王室成员三代无军功于朝廷者撤销封号和收回封地,自动变为庶民,朝廷按其家庭人口每人授田二十亩。
5,取消路引。鼓励工商业发展,让商品自由流通,户部下设交易司管理商品交易,每个县、乡划定交易市场,按百分之十七的税率收取商业税,不在规定的市场内交易是大罪,要受到重罚。
6,提高军人待遇。服兵役满五年赏银一百两,满十年者赏银三百两,服役满十一年到十九年,赏银四百五十两到八百两,从二十岁服役到五十岁者,一次性付给一万两;
7,田亩阶梯税率。永久废除免税田,五百亩(不含)内每亩八税一,五百亩至一千亩(不含)六税一,一千亩至五千亩(不含)四税一,五千亩至一万亩(不含)二税一,一万亩以上三税二。
8,刑律改革。百步内见死、伤不救者罚银二两,见义勇为者赏银二两;恃强凌弱、以多殴少者罚银并罚做苦役,情形、影响恶劣者判处死刑。
9,设立廉政院。廉政院直接对国君负责,负责监督、调查全国官员,审核各级官府财政收支状况,各级官府增加吏员须经廉政院同意,廉政院主官称倡廉使,官居正一品,副手称倡廉副使,官居正二品,允许百姓致信或亲自去廉政院举报官员各种不法行为。
改革内容颁布后,冯典被任命为廉政院倡廉使,正式行使职权,随后,冯典上书华顷,推荐清廉的娄显德为廉政院倡廉副使,并请求把廉政院衙门地址定在有“八郡通衢”美称的樊郡梧桐县,两个请求都得到华顷的同意。
阗郡的百姓听说王总督要离开后都非常难过,数万百姓在冯典离开前迅速来到恩阳县城送别,好多百姓哭得很伤心。
冯典大声对送别的百姓说道:“乡亲们,我依然是四郡总督,以后你们有什么困难可以找地方官府解决,解决不了的,你们可以寄信给我或者去樊郡梧桐县找我,我一定给你们解决。
乡亲们,朝廷改革了,大家一定要好好种粮食,努力赚钱,有条件一定要送孩子上学,每年要留下足够多的粮食,以防止灾荒的到来,感谢乡亲们这么多年对我的支持,谢谢大家!”
冯典说罢,和全家人对百姓深深鞠了一躬,百姓们顿时又是哭声一片。
“乡亲们,我也舍不得离开大家,但为了更好地监督全国官员,让更多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我不得不离开阗郡,请大家多多理解,我这就走了,大家回去吧!”
送行的百姓们纷纷跪下,冯典不断向后挥手。车队出了城后,有不少人跟在车队后面,有的人跟随十来里路才罢休,冯典坐在车里,眼泪止不住地流下。
楚倩颖拉着冯典的手说道:“夫君不要难过了,你这也是为了更多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才忍痛离开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啊!”
冯典擦掉眼泪道:“在恩阳住了这么多年,突然就离开了,真舍不得啊!”
“夫君,看了你制定的改革内容后我老是感到不安,好像有什么不好的事将要发生似的!”
“夫人的第六感很准,的确会发生一些事情,但我不怕,你以为我身边只有一百多护卫吗,其实不止,整个樊郡的工会和农会等组织会众都是我的护卫,任何图谋不轨的个人和组织都无法伤害我,如果他们对我动手,那下场将会十分悲惨,我会让他们体会到夏天的酷热和冬天的寒冷!”
“只要你安全我就放心了!”
“必须的,我不但要保护爹和娘,还要保护你们母子四人,还要保护全国千千万万善良的老百姓,除了老天,谁也别想夺取我的生命。”
六年九月七日,梧桐县工会会长潘耒、农会会长翁镐和学子会会长白宣和三人在梧桐县城外玉屏湖边的凉亭里会面。
潘耒率先说道:“根据情报,大人已经被朝廷任命为廉政院倡廉使,并且指定在梧桐县建衙门,八月中旬动身了,相信就要到梧桐县了,咱们三个商量一下怎么保护大人的安全!”
翁镐道:“是啊,大人制定的改革内容很得百姓欢迎和支持,但损害了某些人的利益,根据情报,梧桐王华盖已经集结了数百人,准备在大人到达梧桐县当天突然对大人发动猛烈攻击,致大人于死地,形势危急,我们一定要想出一个应对之策,保大人万全。
白宣和道:“学子会也得到情报,回龙乡大地主项朝阳对朝廷的改革非常不满,他也得到大人即将来梧桐县的情报,这几天他不断派人来县城打探消息,大人一到他就带人进入县城攻击大人,更不妙的是,梧桐县令蓝岸信和项朝阳是儿女亲家,他俩暗中勾连,想除掉大人,形势相当危急,我们得赶紧想出一个好办法来,绝不能让大人有危险!”
潘耒:“咱们受过大人的厚恩,为了保护大人的安全,咱们各自召集所有会众,豁出命来保护大人安全,一定要让改革进行下去。”
翁镐:“没说的,为了大人的安全,咱们拼了,咱们组织别的没有,就是有人,那些恶人有兵器,咱们有菜刀、粪叉、钉耙、锄头、只要咱们不怕死敢拼命,我相信咱们一定能打赢的!”
白宣和:“咱们也不知道大人具体啥时候到梧桐县,也不可能每天集结很多人在县城等着,大人从西边来,咱们就多派人去县城西边十里处打探消息,只要大人到了那个位置,咱们就用接力的方法快速把情报传过来,到时候农会负责在城外接大人,工会和学子会在城门边接应,特别要记住的是,那天咱们把家伙都带上,准备和那些恶人血拼!”
潘耒、翁镐:“好,就这样!”
三人谈好后离开了凉亭,回去后把召集组织骨干开会,让他们通知组织所有成员,随时准备得力家伙,王大人一到就立刻集结前去保护。
梧桐全县三个组织成员总共一万三千多人,而县城附近成员有四千多人,对付项朝阳和蓝岸信绰绰有余。
九月二十八日中午,冯典大队人马到达梧桐县城西边十里处,突然道路被几个从林中跑出的人拦住,行在最前面的护卫队长石向立即打手势停下。
队伍停下后,石向做好拔刀准备,护卫队立即四处扫视,全神警戒。
一个穿着补丁衣服的拦路人扛着锄头走过来,看见队伍前面举着的大红牌子上有倡廉使字样,于是对石向说道:“官爷,你们是倡廉使王大人的队伍吧?”
石向谨慎地答道:“你是什么人,问这干什么?”
“我们是工会、农会的人,已经在这等王大人半个多月了,有人要害王大人,请队伍稍微停一下,我们立刻把王大人来的消息传递下去!”
石向一听是工会农会的人就放心了,于是答应停下来,并调转马头去队伍中间告诉冯典。
和石向说话的人高举锄头,离他几百米远的另外一个人看见后也高举锄头,就这样,冯典到达城西十里处的情报以极快的速度传到潘耒三人那里。
三人大喜,赶紧叫身边的人集合附近的会众,去城西迎接王大人。
很快,三个组织四千多会众带着家伙,在三个会长的带领下往城西而去。
梧桐县衙,一个衙役飞跑进县令蓝岸信办公室说道:“大人,刚才小的在城外看见一大帮子人拿着农具棍棒朝城西而去,不知道他们要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