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上奏被骂
户部制定的缴税额度还没上交,冯典却给华顷上了一道奏折,上面说朝廷制定的税率太高,百姓们辛苦一整年所得的粮食缴了粮税和丁税,再留下明年的种子后就剩不下多少了,一日两餐都不敢吃饱,而且适龄男丁每年还要服两个月劳役,大大减少了种地时间,请朝廷降低粮税的税率,最好能降到十分之一;其次,大华的兵役制度也有问题,兵役规定,十六岁到五十五岁的男丁都要服兵役,如果没有战争,每个人服满五年就可以退役回家,如果战争频繁,正在服兵役的不能回家,而且兵部好要根据需要的兵员人数先从男丁多的家庭抽丁,然后再抽男丁少的家庭,如果兵员还不够,独子家庭也得抽。
事实上,华朝没有哪年是和平的,建国后剿匪数年,匪剿完后,各封国又开始叛乱,用了几十年撤掉各封国后,战争的确少了很多,但华朝几乎打光了一代人。内战是没有了,但每年各处边境都有外族入侵,外战几乎没断过,兵役还是很繁重的,每年都要战死几千男丁,被外族大量杀害和掳走的无辜百姓不在此列。
在古代,由于营养跟不上,十六岁的少年没有那么强壮,还达不到上战场的要求,由于农活和劳役时间长、强度大,五十五岁的男丁已经比较衰老了,体力大不如壮年,如果十六岁的少年和五十五岁的老者同时上战场,无疑是给敌人送人头,给己方增加损失,建议把年龄段改为二十岁到四十五岁,让少年多长几年身体,让老者晚年过得轻松一些。
另外,冯典还建议,年龄不达标和独子还没有成家的家庭应免服兵役,免得一些家庭因独子战死而绝后。
第三个方面,冯典建议,年龄小于十八岁和大于五十岁的男丁应免服劳役,原因如上。
在涉及土地这个核心问题上,冯典并没有提。华朝律法规定,土地归王上所有,每个百姓授田二十亩,可自由买卖,朝廷不再进行二次授田。
冯典也知道,一些好吃懒做、好赌的人毫不吝惜地把地卖掉,所得的钱用来吃喝赌博,这种人不值得同情,反而应该受到惩罚。
华顷看完冯典的奏章后鬼火直冒,直接把案几上的茶杯摔了个稀碎,把身边的太监宫女吓个半死,华顷心里大骂:好你个王阅之,小小年纪竟敢妄言大华开国先君制定的制度,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你是不是升官太快有点飘,看来不敲打你一下你有点找不着北了。
熙和二年六月底最后一个朝会,华顷阴沉着脸把冯典送来的奏章递给丞相苏忠卫,“苏丞相,你把王阅之上的奏折念给大家听听!”
苏忠卫接过奏折,打开边看边念,结果他的额头慢慢渗出汗来,念到后面身体还有些发抖,随即嗓子干哑。
苏忠卫勉强咽了一口唾沫,坚持把冯典的奏章念完,然后用袖子擦去满脸汗水,苏忠卫念个奏章就吓成这样,而下面只管听的大臣也都大惊失色,心想这个王阅之胆子太大了,竟敢上这样大逆不道、妄言朝廷制度的奏章,这回你摊上事了。
在这些官员中,敖英和方阳与冯典的关系最好,他俩也大惊失色,都不太敢相信这是冯典上的奏章,因为他们所了解的冯典一向言行谨慎,而这份奏章的内容不像他的风格。
二人正思虑间,华顷冷声道:“各位爱卿,全国土地刚丈量完,王阅之就给孤家上了这样一份奏折,大家说说他是什么意思?”
敏感的大臣立刻感觉到华顷情绪的变化,以前他称呼冯典为王少师,这次直接叫王阅之,看来他真的生气了。
华顷经历了姑母和母亲两个亲人逝去的大悲后,性情确实变了,这种变化他自己都没有发觉。
本来大臣们是不敢说冯典坏话的,但一看华顷这架势,就差叫他们指出冯典的所有错误出来了。
华顷的确火大,百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想开这个头,王上今天发火痛批王阅之,也许明天又重用他,说王阅之坏话的人都得不到好果子吃。
见百官都沉默不语,华顷开始点人:“敖俊雄何在?”
敖英出班回道:“臣在!”
“敖卿,你一向与王阅之关系亲近,你对他上的这道奏章如何看待?”
敖英躬身道:“王上,王阅之一向言行谨慎,这道奏章里的语气似乎不像他的风格,其中是否有什么蹊跷?”
华顷对敖英的说法很不高兴,他直接把奏章扔向敖英,“敖卿仔细看看,这道奏章的笔迹、签字、盖章是不是王阅之的!”
敖英捡起地上的奏章,打开仔细观看,笔迹、签字和盖章都是冯典的,他对冯典的笔迹还是很熟悉的。
“王上,奏章里的内容确实是王阅之亲笔所写,没有问题!”敖英躬身道。
“那你怎么看待这份奏章?”
“王上,王阅之太不该上这道奏章了,他对大华的情况不够了解!”
华顷嗯了一声,挥手示意敖英回到原位,随后又道:“方卿家,你怎么看?”
方阳虽和冯典关系好,却是个胆小的人,见敖英都不敢帮冯典,他也不准备和华顷叫板,于是小心地说道:“臣觉得王阅之不该上这道奏章,开国先君制定的税率符合大华国情,王阅之还年轻,不了解大华国情!”
华顷甚为满意,挥手示意方阳回到原位,随后,各大臣纷纷出班,都说冯典这道奏章不应该上,但其他比较重的话都不敢说。
华顷大为高兴,终于出了一口气,于是他对百官说道:“各位爱卿,我大华疆域辽阔,人口数百万,官吏和军队数量近十万,每年还要防备外敌入侵和天灾的发生,五税一的税率是合理的,兵役和劳役制度也都没有问题,王阅之上这道奏章是对开国先君的不敬,是对大华国情的不了解,孤家这次必须要下旨好好申斥他一番!”
“王上英明!”百官齐声说道。
华顷嗯了一声,宣布退朝,随后亲自写了一封长长的信,将冯典骂个狗血淋头。
华顷的信送到总督府,冯典看后鬼火直冒,信中华顷骂他小小年纪屁事不懂,不当家不知道家难当,还说冯典这么闲拿着丰厚的俸禄就算了,竟然敢质疑开国先君的制定的制度,乱上奏章给朝廷添乱,简直不知所云,如果再有下次,绝不轻饶。
冯典是很少失态的,但看完信后他如全身遭到鞭打,使劲把回信摔在地上,疾步走出总督府,冯一来怕他想不开紧紧跟着,恰好怀兆深办差回来,看见冯典气冲冲走出总督府,他打招呼冯典也没回应。
怀兆深叹了一口气,径直走进冯典办公室,见地上有一份摔变形的公文,于是弯腰捡起来看,看完后怀兆深也脸色大变,大概知道冯典生气的原因了。
冯典来到一个湖边,一屁股坐在草地上,大口喘着粗气。
冯一来走近他道:“少爷,很少见你这样生气,你刚才生气的样子太吓人了!”
冯典咬着牙,闭着眼睛,尽力调整心态与呼吸。
过了一会儿,冯典问道:“冯大哥,你觉得大华百姓日子过得怎样?”
冯一来摇头道:“不太好,好几次我和你下去视察,看见那些百姓饭都不敢吃饱,而且他们干活都那么辛苦!”
“是啊,我给朝廷上了一道奏章,说朝廷定的税率太高,老百姓都吃不饱饭,税率应该调低一些,服兵役的男丁小的太小,老的又太老,还有劳役年龄也是一样,王上竟然写信骂我屁事不懂,真是气死我了,王上以前从来不骂我,现在好像变了个人似的。”
“少爷,王上毕竟连死了两个亲人,性情大变也是正常的!”
“要不是为了百姓,我真想辞官不做!”
“少爷,你可不能啊,百姓们需要你,如果你不干了,再来一个赃官当总督,受罪的还是百姓啊!”
冯一来一开导,冯典心情好多了,也就离开湖边,回到总督府。
冯典不知道的是,他俩在湖边说的话被一个在草丛里睡觉的懒汉听见了,懒汉名叫皮五,整天混吃混喝睡大觉,听了冯典两人的对话后,他脑中顿时生出一个好主意来。
冯典他们离开湖边后,皮五随后也离开了,他肚子有些饿,于是来到恩阳城最好的饭店齿留香饭庄。
齿留香是大华最大的全国连锁饭店,每个县都有分店,里面的厨师手艺非常好,但消费非常高,像皮五这样的人只能靠近厨房闻一下味道,根本吃不起。
掌柜伏玉林看见一身不体面打扮的皮五走进来,于是叫伙计赶他出去。皮五大声道:“掌柜的不要赶我,我有一件天大的新鲜事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