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皓日初晨 - 天命虫师 - 较瘦不瘦 - 武侠修真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武侠修真 > 天命虫师 >

第一百五十二章皓日初晨

客栈一役之后,尉迟均三人又继续朝北行去,三人距离敦煌城也越来越近。不过这后来一路,吴岑却是沉默了许多,脸上也显得心事重重。

不知是逍遥宫一役之后,对于本身就隶属道门的逍遥宫背后的秘密有了一些怀疑,还是在这一路上见多了生杀予夺之事,让她这位从未见过血腥的姑娘心底有所抵触。

不管是何原因,总之这位姑娘现在瞧去,她确实比之前表现的改变了许多,也许这种细微的变化,在渔老眼里,可谓之成熟一说。

尉迟均自然猜不透少女的心事,更何况他也没有时间去猜。

在景州城外镇子中的小客栈一役之中,他观临渔处机弄拳使剑,脑海中有一丝真意始终不能量化在自己的拳法和剑法之中。是以他每每从怀中拿出渔处机此前交与他的剑诀,总觉得有一丝晦涩难明的郁结。

这到底是否就是破镜之兆,他几次挑明了询问渔老,得到的也只是一个高深的微笑。

所以他每日每夜,但凡有时间,总在琢磨自己领悟到的拳意和剑意,想要将其融进自己的招式之中。

别的不说,就单单这两件事就已经耗费了尉迟均几乎全部精力,哪里还有时间去管其他事情。

大赫王朝总共十九州,光这西北因为地广的缘故,就独独占了六州,分别为流霞州、梧桐州、景州、云州、雷州、雨州。

而三人要去的敦煌城就在这雨州境内,是雨州的首府。

三人从梧桐州出发,需要分别穿过景州、流霞州,部分雷州地界,最后才到达雨州。

说来奇怪,这雨州雨州,其实是西北下雨最少的一个州,却被黎明百姓的渴求硬生生唤作了雨州之名。

三人如此往北走,每到一城,渔处机总会消失很久,尉迟均和吴岑也未曾询问,只知这位老前辈还有很多要事需要去处理。

这一日三人走到景州内又一处城池,名字叫做兰石城。渔处机还没入城,便笑着告诉尉迟二人,自己需要去见一见一位老友,当下就甩给尉迟均二百两银子,让他们两人自行入城找住处便是,不用管他。

尉迟均也没多问什么,知晓渔处机在江湖里有很多要好的朋友,钱两贵宝都不缺,安心拿下这二百两银子,带着渔处机不知从何处搞来的入城碟书,私下里又塞了驻城甲士二十文钱,便带着吴岑走入兰石城。

尉迟均入城之后,便依着吩咐朝城北而行,不久之后就挑了一间客栈,位于兰石城的北方,这里街窄巷细,最是鱼龙混杂,对于需要规避诛丁的二人来说,确实算的一处十分不错的歇息之地。

不过这一回,没了渔处机在身边,尉迟均跟店家要了两间房,他跟吴岑一人一间。

之所以如此做,原因是没了渔老在身边,他可不想继续之前与吴岑的尴尬;再有就是,他们在景州邢家获得一笔不小的钱两,足以让他们住下客栈里上好的客房,也无需委屈自己。

尉迟均安置好之后,倒是没有继续练习拳法剑术,而是从行囊之中掏出一本装订极厚的书籍,名为《西北周典》。

尽管渔处机不曾跟他说过自己的家族历史,不过尉迟均看的出来,渔老绝对是出自书香门第,那种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文人墨气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养成的。

必然是经年受书气熏陶才能养成的气质。

所以这一行之中,渔处机给他订了几条规矩,其中一条就是平时赶路可以自身拳法剑术为主,但是如果在某地一旦住下,便要认真的学习名传典籍之类。

用渔处机的话来说,一个想要成为大剑仙的人物,光有一份能够驰骋沙场和纵横江湖的高深武学远远不够。

一份文韬武略比武学更重要。

再有就是,读过万卷书,行过万里路之后,见识到了这江湖种种和人心险恶,还能坚持本心。

所以除了尉迟均手中的这本《西北周典》,还有数十本《国志杂谈》、《春秋》《大学》、《中庸》等等书籍,算是涉及到经史典籍的方方面面。

尉迟均本来识字就不多,读到不懂的地方,渔老倒是提了个醒,说以后但凡有不懂的,尽管去问吴岑姑娘,着实让这位一路上对于尉迟均读书一直观望着的少女瞬间脸红到了脖子。

西北自古多藩国,民风又剽悍,是以当年大赫王朝先帝魏乔天进军中原之时,很多战功赫赫的将领多出自于此。

所以后来魏皇帝问鼎中原之后,分封了很多将门武官在此地,以报答他们在建-国之中的丰功伟绩。

因此别单看一个小小的西北城池,其中不乏将门之后。

而景州雨州作为西北门户,又是重中之重,更有一池之地五百将门的美名。

但随之而来的便是,这地方上的关系错综复杂,随便拎出来一人,很可能祖上就是哪家将军之后。

所以这些将门之后声势的高涨,直接影响到了地方上的衙门统治,皇帝的政令许多到了地方,也不同程度的削弱下去。

三人越往北而行,诛丁的踪迹就越少,不知这里面是否有忌惮当地将门的缘故。

尉迟均合上书页,脑海中蓦然想起曾经的一个瞬间,逍遥宫之变的那晚,渔老曾经明言,想要趟一趟诛丁这趟浑水。

虽然尉迟均当时猜不到渔老语意之中的深意,但一路走来,大抵也能够猜测一二。

他估计,渔老当年退隐江湖,其中肯定牵涉一件影响极大的事件。

那位如今生活在赤金城左家的渔芙姑娘,就是最好的证明。

另外一方面,找到敦煌之虫恐怕也只是三人此行的目的之一。

在此过程之中,渔处机定然还有另一番打算。

具体是什么,尉迟均不知,也不想知。

练拳、练剑好似已经成为了如今非常紧要的事情,让他无暇他顾。

看了许久《西北周典》,他揉了揉眼睛,又掏出那本从渔芙姑娘的花船里淘出来的《山川草集》仔细比对研读。

两相一对比,他便对西北诸地的风情认识越加深刻。

窗外逐渐华灯初上,他瞧着书页的眼神竟有一丝恍惚。

似乎某个瞬间,他无意之中发现一两只飞掠极快的墨虫在字里行间一闪而过,细品之时又找寻不到了。

他随即凝眉,揉了揉眉心,再次凝神看去,那本《山川草集》上的文字好似一个个活过来一般,倏然化成了一副泼墨的草画,其上一个个豆大的文字真就变成了一只只游离在画中的浅鱼。

“啊?这是……”

尉迟均惊叫出声,豁然站起,不禁退后几步,眼神方一离开那副草集,立时便骤然刺痛,好似一根细针扎入了眼底深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