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借脑
如果说,收“关门弟子”的想法,前一刻还只是意念中的“决定”,此刻,则已经被老全正式列入“未来日程”了。因为,小薛最后这句话,也就是她对自己“今天白天”的工作安排,恰恰迎合了老全此刻的“最关注”。
这说明,小薛很清晰地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
老全相信,小薛的这番“知道”和“迎合”,不是偶然的。
小薛之前说的,也正合老全心意——无论怎样,至少目前,还不能就“放开”乔楚和钱丽雯,尤其是乔楚。
小薛对乔楚急于脱身的“另一种可能”,给出了三个假设:消灭证据、为张晓清复仇、其他。在暂时无从猜测“其他”可能都包含什么的当下,前面两种可能,无论是他涉及事中想要脱身销毁证据,还是他想去为张晓清复仇,都必须有效阻止!
怎么阻止?谁去阻止?
钱丽雯显然不能指望。这两问任何一问,都不能指望。
只有警方,才能充当阻止的角色。
至于“怎么”阻止,小薛其实也有了考虑——作为最早发现情况的同游伙伴,有些情况,必须要他们配合警方,向家属证实。
这个理由,他们没法推却。
这个理由,至少可以把他们“定”在张晓清家属抵达之后、警方确认他们的相关“配合”完成之前。
张晓清的家属,据他所知,应该很快就会到,就在今天,再怎么拖,也拖不过一天。
配合公安跟家属做交代,以小薛的能力,在正常范围内,可以断断续续拉出24小时,再长,就没把握了。
就是说,从现在起,最多五十几个小时之内,必须要确定,乔楚和钱丽雯,跟张晓清的自伤致残,存不存在不能放弃追查的关联。
换句话说,如果,届时不能找到相关证据,也得不出合理推想,并且也还是没法定性立案,想要留住他们,程序上就会有问题;事实上的必要性,也似乎变得很模糊了。
这个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说不大,是因为不管怎样,都没出人命,就是说不属于“命案”,也就自然不在“命案必破”的原则范围之内。
说不小,是因为伤情的确很严重;而且,伤情本身,存在着医院和法医都没法给出“圆满”解释的不合理性。
真要兴师动众查起来,首先第一关,就是定性立案。
就算一切能理顺,也存在是邻省主责还是江海市主责的困扰。
就算归到了江海市这边,还能不能在他手里,也是很大的问号。
所以,当务之急,是要梳理出头绪,找到调查切入点;或者,排除人为伤害的可能,也就是合理并令人信服地解释伤情中存在的不合理性。
这本身就是个悖论!
当下,事情已经让老全一把抓在了手里,无论“放出去”,还是“就此终结”,他都要有明确交代。这是程序的要求,更是刑警的本分!
经过跟小薛的碰头分析,出自“经验本能”,老全比较倾向认为乔楚钱丽雯跟张晓清的伤害没有直接关联。但如果他倾向错了,乔楚钱丽雯,就是截至目前想要挖掘人为作案、故意伤害可能性的唯一界面!如果存在其他线索,他相信,在邻省介入调查的前期,就应该有发现;而当他接手的时候,也就早该获知了。
可是没有!
到现在都没有其他线索浮出,再想去挖掘,机会可谓微乎其微。
所以,除非“黑天鹅”,张晓清自伤致残事件,原则上,只存在两种前景:
一是终究在乔楚钱丽雯或者他们当中一人身上,挖掘出可追查线索。
二是以偶然意外事件结论。
前者,目前能做的,只有“等”!等乔楚或者钱丽雯或者他们俩,露出破绽。
而后者,则怎么都绕不过去那个悖论。
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其实,眼下,都还没有像样的“想定”。
面对如此局面,老全仍在内心否掉了大肆铺开的选项。但的确,至少在疲惫的凌晨,他觉得,仅靠他和小薛两个人,会很吃力。只要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满盘皆输!
他本人,倒还真不那么害怕“输”。
但他笃定,不能给伤者家属一个模糊不清的交代。
而且,他怕小薛“输”。
越来越朦胧的意识中,他希望自己的头脑暂时离开身体,去广袤的世界,汲取更丰富的营养——条令程序里没有的、在他经验范围之外的,然后带着汲取到的那些回归。
那样,或许,就能更加打开思路,就能……
忽然,他猛醒,想起不久前曾在脑海里掠过的一个念头——小贝壳、高璟!
“对呀!”他说出了声。
那家伙脑子里,存着个百货公司,什么杂七杂八,都有点儿!
那家伙专门喜欢探究稀奇古怪的事情,一目了然的,他都不屑一顾!
对了,还有——那家伙,是北京人,跟乔楚钱丽雯是老乡!
何不借他的脑子用用!
跟他聊天,有意无意打开思路,不止一次了!
他什么都敢想,没有程序束缚,没有刑警的惯性思维框架!
弄不好,他对乔楚、钱丽雯、张晓清,还能扯上什么关系。
北京人喜欢搞关系的。他更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