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出口新商品,远销列国
钱从哪儿来?
当然是姬延的罐头、大米,以及军器府玻璃制品。这三样出口商品供不应求,市场需求量巨大!
但也只是勉强能支撑周国的财政支出。
想想看。
姬延要办学堂,免费读书,这开销大了吧?
除此之外,铜铁盐战马皮革都依赖进口,开销也是非常惊人的数字。
当然,周国不收粮税,却要收商税。
但这点税收只能说是杯水车薪,微乎其微。
用来开销一座王畿城全民日用,倒是没问题。
全国就勉强了。
姬延想着,是不是应当增设一些出口商品,扩大国家收入。
玻璃制品的成绩已经说明了,军器府所制,在列国之间很受欢迎。
要不找赵累、姬根研究研究?
水泥可以卖。
这玩意儿的制作成本非常低廉,实用性却很大。
马镫、马鞍、马蹄掌这三件套,也可以卖!
因为列国都在效仿。
上次合纵后,魏国首先认识到了这三件套的实用性。
公孙喜回国后上报魏王,大力仿造。
韩国、齐国也是如此。
但他们的三件套,和军器府出产三件套相比,工艺却是粗糙了许多。
而且。
军器府如今研制的三件套,早已进入2.0版本。
在骑手体验和灵活性上都做了极大的调整。
工艺也简便了许多。
还收缩了成本。
茶叶可以卖!
因赵累加大了茶叶的产量。
已经达到了出口线。
相信列国贵族必会喜欢。
还有纸。
军器府仓库里囤积了大量纸张。
墨房甚至已经开始研发2.0版本的纸。
纸质更柔顺,纸面也更加平整洁白。
最关键的是,成本也降低了许多。
姬延已经开始在全国学堂实施试点。
让赵累组织人手,誊抄典籍竹简,录入纸书。
毕竟,印刷术还在研究,尚未有什么成果。
现在的纸书,全是誊抄录入的。
纸书产量低,纸的产量却不低。
然而,若将纸列为出口商品,后果是难料的。
甚至会影响到周国在实际文化领域上的领先地位。
这不太妥。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学富五车’已是对一个文人最大的评价。
因为当年全天下的书籍、古籍、学术,加起来也就只能堆满五辆车。
包括什么四书五经,全部字数加起来其实还没一本红楼梦多。
在某种意义上说。
古人的文化底蕴是贫瘠的。
但依然诞生出了诸子百家这种群星璀璨的思想盛宴。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