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情况告急
信使带来了朝廷急令,命阎王爷即刻启程回京述职。这本是再寻常不过的事,可偏偏选在了这个节骨眼上,阎王爷刚在封地上推行了一系列新政,正是需要人坐镇的时候,此时离开,无疑会给那些心怀叵测之徒可乘之机。
阎王爷虽然心中担忧,却也明白君命不可违,只能尽早做好安排。他将一切事宜托付给了牟锦,并承诺会尽快赶回来。看着阎王爷担忧的眼神,牟锦给了他一个安心的微笑,"王爷放心,这里有我。"
阎王爷前脚刚走,后脚就出事了。
这日,牟锦召集了封地上的几位官员,准备商议春耕之事。她打算推行一种新的水稻种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水稻的产量。为了能让百姓们接受新方法,牟锦特意命人制作了图册,详细地讲解了新方法的步骤和好处。
就在牟锦满心期待地准备大展拳脚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却突然响起。
"王妃,恕下官直言,你这新方法太过激进,只怕会适得其反啊!"说话的是当地一位姓朱的官员,仗着自己资格老,在封地上颇有几分势力。
牟锦早有耳闻,这朱大人向来思想保守,顽固不化,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但她并未气馁,耐心地解释道:“朱大人,这新方法我已经试种过了,的确可以有效提高产量,而且……”
“王妃,”朱大人不等牟锦说完,便打断了她的话,“纸上谈兵终觉浅,这试种不过是小打小闹,怎能与大面积种植相提并论?若是出了差错,岂不是要百姓们跟着遭殃?”
牟锦知道,朱大人这是在故意找茬,她强压下心中的怒火,继续说道:“朱大人,任何改革都伴随着风险,但我们不能因为害怕风险就裹足不前。我相信,只要我们……”
“王妃,你初来乍到,对封地的情况还不了解,”朱大人再次打断了牟锦的话,“这新方法风险太大,下官实在不敢同意。”
朱大人说完,便拂袖而去,其他几位官员见状,也纷纷起身告辞,原本热闹的会议室瞬间变得空无一人,只剩下牟锦和她的几个丫鬟面面相觑。
春桃气愤地跺了跺脚,“小姐,这朱大人实在是太过分了!他分明就是故意刁难您!”
牟锦面色凝重,她知道,这仅仅只是个开始。朱大人的公开反对,无疑给了其他心怀不轨之人一个信号,一场针对她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朱大人拂袖而去,留给牟锦的,是满室的寂静和沉重的压力。春桃、秋菊、冬雪几个丫鬟面面相觑,大气也不敢出。牟锦挥了挥手,示意她们退下,独自一人在空荡荡的会议室里踱着步子。
她明白,朱大人的反对并非偶然,这背后隐藏的是封地内复杂的势力纠葛和对改革的本能抗拒。朱大人在封地经营多年,根基深厚,又向来以固执保守著称,想要说服他,谈何容易?
但牟锦并非轻易服输之人,她决定亲自去会一会这位朱大人。
翌日清晨,牟锦带着春桃,备了些薄礼,前往朱府拜访。朱府门高墙深,透着一股子老派官员的威严。通报过后,朱大人将牟锦迎进了书房。
“不知王妃今日前来,有何贵干啊?”朱大人皮笑肉不笑地问道,语气中带着几分疏离。
“朱大人说笑了,”牟锦微微一笑,将手中的礼盒递给一旁的侍从,“今日特意前来拜访,是想与大人您好好聊聊春耕之事。”
“春耕之事,昨日在会议上,下官已经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朱大人不动声色地接过话茬,“王妃的新方法,风险太大,下官实在不敢苟同。”
“大人昨日之言,我已深思熟虑,”牟锦神色诚恳,“我理解您的顾虑,也明白改革并非一蹴而就之事。您经验丰富,对封地的情况也了如指掌,还望您能不吝赐教,助我一臂之力。”
牟锦一番话说的诚恳谦卑,朱大人也不好再板着脸,他捋了捋胡须,沉吟片刻,说道:“王妃一片赤诚,下官也并非顽固不化之人。只是这新方法,关系到百姓的生计,不得不慎重啊。”
“大人所言极是,”牟锦见朱大人语气有所松动,心中燃起一丝希望,“我此次前来,也正是想请教大人,这新方法该如何改进,才能更好地推广实施。”
接下来,牟锦与朱大人就新方法的细节展开了讨论。朱大人表面上态度温和,提出了不少“改进意见”,牟锦都一一虚心接受。两人谈了近两个时辰,直到日暮西斜,牟锦才起身告辞。
离开朱府,春桃忍不住问道:“小姐,这朱大人可有回心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