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公主府中分析局势 - 从花千骨开始求长生 - 写书求生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216章公主府中分析局势

在金陵那巍峨庄严的宫殿之中,晨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下一道道金色的光线,将整个大殿映照得辉煌而庄重。李暻身着那件华丽至极的龙袍,金线绣就的五爪金龙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他缓缓站起身来,双手郑重地捧起象征着南唐皇权的传国玉玺,那玉玺温润而厚重,凝聚着南唐历代帝王的威严与期许。

李暻迈着沉稳而缓慢的步伐,一步步走向李玉。每一步,都似承载着南唐的兴衰荣辱。他的眼神中,既有对往昔岁月的眷恋,又有对未来的期许。终于,他来到李玉面前,轻轻将玉玺递到李玉手中,语重心长地说道:“孩子,从今往后,这南唐的江山便交付于你。你一定要熟知政事,以民为本,勤政爱民,切不可辜负这南唐百姓。”

李玉身着崭新的龙袍,袍上的金龙刺绣栩栩如生,彰显着他即将登上皇位的尊贵身份。他神情凝重,双手接过玉玺,声音坚定地回应道:“儿臣遵旨!”

此时,殿下的文武百官纷纷整齐跪地,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如雷,在大殿内久久回荡。而太白门掌门绯颜,身着一袭素色道袍,袍角绣着淡雅的云纹,随风轻轻飘动。他仅仅是微微弯腰鞠躬,口中说道:“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玉看着殿下众人,深吸一口气,坐在龙椅之上。那龙椅由名贵的紫檀木打造,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椅背高高隆起,仿佛一座不可逾越的山峰。李玉的目光扫过众人,心中没有丝毫喜悦,反而是一片茫然与沉甸甸的压力。家里排行老六的他真的从未想过自己会继承皇位,这突如其来的命运转折,让他感到无所适从。

李暻看着这一幕,眼神中闪过一丝欣慰与释然。他微微点头,随后吩咐身旁的太监:“扶我走吧,是时候给这孩子腾地方了。”太监恭敬地应了一声,小心翼翼地搀扶着李暻。李暻坐上华丽的龙撵,那龙撵装饰着精美的珠宝,在阳光的映照下璀璨夺目。龙撵缓缓启动,向着大殿外驶去。

上午的阳光正好,同时照在离开的李暻和坐在大殿龙椅上的李玉身上。金色的光芒洒在他们身上,仿佛为这新老两代人的交接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也似乎预示着南唐即将驶向未知的方向。

大殿之中,新任南唐皇帝李玉环视四周之后清了清嗓子,下达了第一道诏书。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响:“朕尊李暻为太上皇,册封周佳敏为皇后,负责后宫一应事宜;册封李灵月为南唐长公主,掌管皇室事务并负责政务咨询;册封李从毅为敬安王。(李暻曾对李玉千叮万嘱,无论发生何事,务必留下李从毅一命,毕竟二人乃是亲兄弟。)”

其余文武官员,皆论功行赏,各有封赏。

李灵月站在殿下,身着一袭华丽的宫装,红色的锦缎上绣着金色的凤凰,凤凰展翅欲飞,栩栩如生。她缓缓抬起头,目光落在坐在龙椅之上发号施令的李玉身上,眼中对权力的向往犹如燃烧的火焰,前所未有的炙热。

登基仪式结束后,李灵月回到自己的公主府。公主府坐落于金陵皇宫西边,府邸大门高大宏伟,朱红色的大门上装饰着金色的门钉,彰显着主人的尊贵身份。走进府中,庭院深深,假山流水,花草繁盛,尽显奢华。

此时,周娥皇正在书房处理李灵月与南唐各方势力的沟通事宜。书房布置得简洁雅致,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一张古朴的书桌摆在窗前,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上的文书上。周娥皇身着淡蓝色的长裙,裙摆绣着精致的兰花,她正专注地看着手中的笔,听到李灵月的声音,缓缓放下笔,抬起头来,看着兴致勃勃的李灵月。

“师姐,我今天见到嘉敏了,她被封为皇后,那身衣服可真漂亮啊,师姐她的位置本来应该是你的。”李灵月兴奋地说道,眼中闪烁着光芒。

周娥皇微微一笑,目光柔和地看着李灵月,说道:“周家如今的势力正如烈火烹油一般鼎盛。若是他日你能掌权,还望看在我的面子上,给他们留一条生路。”

李灵月微微皱眉,佯装不满道:“师姐说这话就见外了,有师姐在,难道小妹我还能亏待周家不成?师姐对我恩重如山,我怎会做出那般忘恩负义之事。”

周娥皇轻轻一笑,转移话题道:“好了,不说这些了,这也不是我这方外之人该过多关心的。如今李从嘉已然登基,你也得到了参知政事的权力,我们也初步获得了军政两界的支持。接下来,你有什么计划呢?”

李灵月走到窗前,看着窗外的景色,沉思片刻后说道:“前几日我们收到军报,赵大回师蜀国受阻,惨败后到南平修整。我在想,我们能不能利用这次机会与他合作一把?或许这是一个壮大南唐的好契机。”

周娥皇微微摇头,神色凝重地说道:“你把北方的大辽给忘记了。目前南唐在军事上面临着来自三个方向的威胁,山东之地,不过是我们与大辽之间的缓冲罢了。虽然我们两国有军事盟约,但大辽向来野心勃勃,随时都有可能南下。你注意到了吗?今年的羊肉还有皮草价格再次上涨,这说明开春以来,北方的白灾并没有减弱。”

李灵月哼了一声,说道:“首先受影响的又不是我们,最该头疼的是周国的柴戎才对。哼,也就是我们那个师娘的娘家。若是有朝一日我率兵北伐成功,看她在师傅面前还敢不敢那么神气!”

周娥皇微微皱眉,说道:“咱们计划以蜀山分派的方式在南唐三十六州争取民意,目前已经初见成效。只是户部那边已经多次上书,似乎对我们的举动有所不满。你觉得,我们是不是要避一避风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