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州郡上(四)
安丰郡,这片古老的土地,承载着岁月的沧桑与变迁。它的疆域辽阔,涵盖了雩娄、新化、史水、扶阳、开化、边城、松滋等多个地区,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历史的版图上。《永元志》中,它静静地躺在北新蔡的怀抱里,仿佛在诉说着与这片土地不解的渊源。而边城郡,虽然在《永元元年地志》中未能留下它的身影,但它的存在,无疑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更多的神秘与未知。
与安丰郡遥相呼应的,是光城左郡。这个下辖乐安、光城、茹田等地的郡府,虽不如安丰郡那般声名显赫,却也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乐安、光城、茹田,这些地名如同一个个音符,共同谱写着光城左郡的辉煌乐章。
建宁郡,以阳城为治所,宛如一座坚固的堡垒,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而齐昌郡,则以其丰富的疆域——阳塘、保城、齐昌、永兴等地,展示着它的繁荣与昌盛。这两个郡,在永明四年(公元486年)的时候,从郢州的版图中被割舍出来,成为了独立的行政单元。这一变迁,不仅改变了它们的行政归属,更在它们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南豫州,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见证了无数的风云变幻。晋宁康元年(公元373年),豫州刺史桓冲开始镇守姑熟,他的到来,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的气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桓冲迁徙他乡,南豫州也迎来了新的历史阶段。这一变迁,被《晋书》忠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了后人了解南豫州历史的重要依据。
到了宋永初二年(公元421年),淮河以东的区域被划为南豫州,治所设在历阳,而淮河以西则仍为豫州。这一划分,不仅体现了当时政治格局的变化,也反映了地理因素对行政区划的重要影响。然而,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元嘉七年(公元430年),两州被合并,但大明元年(公元457年),南豫州又恢复设置,治所移至姑熟。泰始二年(公元466年),治所再次迁至历阳,三年后又移至宣城,五年时再次被合并。这一系列变迁,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历史剧,让人不禁为南豫州的命运而感慨。
在淮河以西被敌人占领的背景下,七年(公元471年)时,又从淮河以东分出部分区域重置南豫州。这一举措,无疑是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控制与防御。然而,对于南豫州的存废问题,朝廷内部却产生了争议。建元二年(公元480年),太祖认为西豫州的官吏和民众数量少,且分割两州会造成很大的费用浪费,因此决定合并南豫州。但左仆射王俭却提出了异议。
王俭认为,江西地区与汝、颍相连,土地广阔但人口稀少,匈奴等外族活跃,只有寿春可以作为屏障。如果州官能得力,敌人行动时就能及时得到消息并做出防御,这样就不需要南豫州了。但如果担心一旦失误,敌人突然来袭,朝廷从历阳派军已经来不及先机。新设立的州府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哪里比得上原有的方镇和军府呢?因此,他主张保留南豫州。然而,太祖并未采纳他的建议。
永明二年(公元484年),朝廷再次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从扬州割出宣城、淮南,从豫州割出历阳、谯、庐江、临江六郡,重新设置南豫州。这一举措,无疑是对南豫州历史地位的重要肯定。
永明四年(公元486年),冠军长史沈宪提出建议,希望将颍川、汝阳划归南豫州,而庐江则归还西豫州。这一建议的提出,无疑是对南豫州疆域调整的一次重要尝试。然而,七年时,南豫州别驾殷瀰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殷瀰认为,颍川、汝阳已经荒废很久,流民分散在谯、历两郡境内,多数都享有免税的优惠。虽然名义上有郡的称呼,但实际上租税收入很少,州府几乎没有将吏驻扎,只是空有其名。因此,他认为这些地方应该归属于南豫州更为合适。同时,他也提到庐江地理位置重要,与南谯接壤,民众缴纳租税和帛布都非常便利,因此也请求将庐江划归南豫州。
尚书经过参议后,认为现在淮、泗地区已经安定无忧,因此同意了这些请求。这一决策,无疑是对南豫州疆域调整的一次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扩大了南豫州的疆域,也为南豫州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南豫州下辖的郡县,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共同构成了南豫州的历史画卷。淮南郡,以于湖为治所,永明八年(公元490年)时,省去了角城、高平、下邳三县并,这一变迁见证了淮南郡的历史沿革。宣城郡,下辖广德、怀安、宛陵、广阳、石城、临城、宁国、宣城、建元、泾安、吴等地,这些地名如同一串串珍珠,串联起宣城郡的辉煌历史。
历阳郡,以历阳为治所,下辖历阳、龙亢、雍丘等地。这个郡府,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成为了南豫州的重要组成部分。南谯郡,虽然《永元志》中并无记载,但下辖的山桑、蕲北、许昌等地,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庐江郡,以舒为郡治,下辖灊、始新、和城等地。这个郡府,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成为了南豫州的重要支柱。然而,《永元志》中并无和城、西华的记载,这无疑为庐江郡的历史增添了更多的神秘与未知。同时,吕亭左县的设立,更是为庐江郡的历史画卷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建元二年(公元480年),吕亭左县从晋熙割出,这一变迁,不仅改变了吕亭左县的行政归属,更在它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谯郡与临江郡的变迁,也同样见证了南豫州的历史沿革。谯郡,建元二年从南谯割出,这一举措,无疑是对谯郡历史地位的重要肯定。而临江郡,在建元二年曾被并入历阳,后来又恢复设置。这一变迁,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历史剧,让人不禁为临江郡的命运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