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州郡上(二) - 南齐书品读 - 文笔生辉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南齐书品读 >

第2章州郡上(二)

南清河郡,这个曾屹立于南徐州领导下的古老郡县,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在它的怀抱中,东武城、清河、贝丘、绎幕等地,如同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的大地上。然而,时光荏苒,到了建武二年(公元495年),这些曾经繁华的城池却在历史的洪流中逐渐消逝,被省略在了岁月的长卷里。

冀州,作为南清河郡的一部分,也见证了这段历史的变迁。它曾是无数英雄豪杰的竞技场,也是百姓安居乐业的乐土。但随着时代的更迭,冀州也未能逃脱被省略的命运,与南清河郡一同淡出了历史的舞台。

南彭城郡,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彭城、武原、傅阳、蕃、薛、开阳、洨、僮、下邳等地,曾是这里的璀璨明珠。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建武三年,这些城池也相继被省略,成为了历史的记忆。

吕县,这个曾见证过无数风雨的古城,也在建武四年(公元497年)被省略。同年,杼秋和北陵也未能幸免,它们一同被岁月的洪流所淹没。南彭城郡的兴衰,仿佛是一曲悲壮的史诗,让人感叹不已。

南高平郡,这个在宋太始五年(公元469年)侨置的郡县,经历了从淮阴到淮南当涂的迁徙之路。它最初寄治在淮阴,后来因种种原因迁到了淮南当涂。这两个县原先侨属于南豫州,后来归属于南徐州。南高平郡的迁徙,见证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坚韧与不屈。

金飨、高平,这两个属于南济阴郡的县城,也曾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过。然而,城武、单父、城阳等地,却在建武三年被省略,成为了历史的遗憾。

南濮阳郡,一个曾拥有廪丘、东燕、会鄄城等繁华城池的郡县。建武三年时,济阳郡被省略并归入此郡,使得南濮阳郡的疆域更加辽阔。然而,榆次却在建武二年(公元495年)被省略,为南濮阳郡的历史增添了一抹忧伤。

南鲁郡,这个曾屹立于世的郡县,也在建武二年(公元495年)被省略。鲁、樊、西安等地,同样未能逃脱被省略的命运。它们的消逝,仿佛是历史长河中一朵朵凋零的花朵,让人扼腕叹息。

南平昌郡,这个曾繁华一时的郡县,也在建武三年(公元496年)被省略。安丘郡被省略后归属于东莞,而南平昌郡的消逝,则使得这一地区的历史更加扑朔迷离。

南泰山郡,同样在建武三年(公元496年)被省略。南城郡被省略后归属于平昌,但不久之后又被省略。这些郡县的省略,仿佛是历史长河中一段段被遗忘的篇章,等待着人们去探寻和解读。

广平,这个在史书中简略记载的县城,虽然未提供具体归属或省略时间,但它的存在却为这一地区的历史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南济阳郡,这个曾拥有辉煌历史的郡县,也在建武三年(公元496年)被省略。考城郡被省略后归属于鲁,但不久之后又被省略。这些郡县的省略和变迁,见证了那个时代政治格局的动荡和历史的无情。

豫州,这个历史悠久的州郡,在晋元帝永昌元年(公元322年)经历了迁徙与治理的变革。刺史祖约为躲避胡人敌人,从谯县迁回寿春治理。寿春,这个淮南地区的重要都市,地方广阔,拥有一千多里的疆域和丰富的陂田。自汉、魏以来,它一直是扬州刺史的治所。北靠淮水,正如《禹贡》所说:“淮海惟扬州”。

咸和四年(公元329年),祖约以城池投降胡人,朝廷又任命庾亮为刺史,治所在芜湖。芜湖位于浦水南岸,地势险要,是防守的重地。刘备曾对孙权说:“江东先有建业,次有芜湖。”可见芜湖在当时的重要地位。庾亮筹划中原事务时,任命毛宝为刺史,治所在邾城。然而,邾城后来却被胡人所攻陷,成为了历史的遗憾。

荆州刺史庾翼兼任豫州领导时,治所在武昌。当时各郡失去土地,荒芜的民众有几千人没有田地可种。庾翼上表请求将西阳、新蔡两郡的荒芜民众迁移到寻阳的陂田去,以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这一举措得到了朝廷的批准,也为后来的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49年),胡人伪扬州刺史王浃带着寿春投降。而刺史的治所有时设在历阳,有时推进到马头及谯县,但不再回到原来的治所。这一时期的豫州,经历了多次迁徙和治理的变革,见证了那个时代的动荡与不安。

哀帝隆和元年(公元362年),袁真回到寿春,为豫州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后来袁真被桓温所灭,桓温让自己的儿子桓熙担任刺史,驻守历阳。孝武帝宁康元年(公元373年),桓冲迁移到姑熟,因为边境寇贼未平,他将谯、梁两郡的现有民众分割出来,安置在浣川,并设立南谯、梁郡。这一举措有效地缓解了边境地区的压力,也为豫州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桓石虔回到历阳,继续为豫州的发展贡献力量。庾准担任刺史时,上表请求省略各临时设置的郡县,都恢复原来的建制。这一举措有助于稳定豫州的政治格局,也为后来的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义熙二年(公元406年),刘毅再次镇守姑熟,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他上表说:“我有幸担任此州的刺史,但这里地域并不空旷。西边是荒芜的余地,紧邻寇贼;北边则萧条冷落,民风强悍,民众不识礼义,只习惯于战斗。逃亡的不法之徒,每天都在谋划聚会。近年来,每个月都有战斗发生,这实在不是我个人能力所能独自安抚的。”刘毅的这番话,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豫州的困境和挑战。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刘毅请求辅国将军张畅领导淮南、安丰、梁国三个郡。这一举措有助于加强豫州的防御力量,也为后来的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然而,尽管刘毅等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豫州的边境仍然荒芜到如此地步,让人不禁感叹历史的无情和时代的变迁。

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刘义庆镇守寿春,为豫州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寿春便常常作为豫州的治所,成为了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刘义庆安抚接纳远方的荒芜之地,捍卫国家的边疆,为豫州的繁荣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领导的郡县包括南汝阴郡、南陈左郡等。然而,这些郡县也经历了历史的变迁和省略。南汝阴郡在建元二年(公元480年)被罢免,南陈左郡的两个县也被合并。慎、汝阴、宋安、阳和城、南顿、阳夏、宋丘等地,在《永元元年地志》中已没有记载。樊、郑、东宋、南陈左县、边水等地,同样在《永元志》中失去了踪迹。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