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州郡上(一)
扬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自古以来便是中华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地位之尊崇,历史之深厚,无不令人心生敬仰。在汉、魏那风云变幻的时代,扬州便已崭露头角,成为一方重镇。那时,刺史的威严身影镇守于寿春,吴国则设立了持节督州牧八人,虽然扬州都督的治所尚未明确,但扬州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
到了晋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这一年,吴国被平定,历史的篇章翻开了新的一页。刺史周浚,这位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将领,开始镇守江南这片富饶的土地。他的到来,为扬州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使得扬州的地位更加显赫。
元帝时,一位都督横渡长江,踏上了左岸的土地。从此,这里便成了帝王的京畿之地,声名远播,地位尊崇。扬州,这座古老的城市,见证了无数王朝的兴衰更迭,也承载了无数英雄豪杰的梦想与追求。
扬州所统领的郡县,更是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丹阳郡,这片土地孕育了无数的才子佳人,建康、秣陵、丹阳等地名,至今仍能勾起人们对那段辉煌历史的无限遐想。会稽郡,山阴、永兴、上虞等地,山水秀美,人文荟萃,是江南水乡的典型代表。吴郡,吴县、娄县、海虞等地,物产丰饶,经济繁荣,是江南的富庶之地。吴兴郡,乌程、武康、余杭等地,风景如画,民风淳朴,是江南的世外桃源。东阳郡、新安郡、临海郡、永嘉郡等地,同样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扬州这片广袤土地的多元风貌。
而南徐州,更是扬州的一颗璀璨明珠。它镇守于京口,地理位置险要,是江南的咽喉要地。吴国曾在此设置幽州牧,并屯兵于此,足见其战略地位之重要。丹徒的水道可以通往吴会地区,孙权最初便是镇守在这里。他站在高高的山巅,眺望着浩瀚的长江和无尽的海洋,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尔雅》中说:“极高之地称为京。”现在的京城依山建垒,既望海又临江,沿着长江为其境界,与河内郡相似。这里内部镇守的地位非常重要,是江南的门户和屏障。
自宋氏以来,南徐州更是成为了皇族的故乡。这里的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吸引了无数的流寓人口。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南徐州所统领的郡县,同样各具特色。南东海郡、晋陵郡、义兴郡等地,都是江南的富饶之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南东海郡,这片土地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郯县、祝其、襄贲等地名,如今已成为历史的印记,但它们的故事却永远流传在人们的心中。晋陵郡,晋陵、无锡、延陵等地,是江南的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义兴郡,在永明二年(公元484年)时,曾被割属扬州,后来又恢复旧属。这里的阳羡、临津、国山等地,风景秀丽,人文荟萃,是江南的旅游胜地。
南琅邪郡,原本治所在金城,永明年间迁移到白下。临沂、江乘、兰陵等地名,如今已成为历史的见证。承建武三年(公元496年)时,部分区域被省略,但南琅邪郡的历史地位却永远无法被磨灭。谯郡、临淮郡、淮陵郡等地,虽然已无实际土地,但它们的名字却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甄城、阳乐、徐等地,也在建武三年(公元496年)时省略,但它们的故事却永远流传在人们的口耳之间。
南东莞郡,包括东莞、莒县、姑幕等地。这里曾是古代的军事重镇和商业中心,见证了无数的繁华与沧桑。建武三年(公元496年)时,部分区域被省略,但南东莞郡的辉煌历史却永远无法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