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天文下(十四)
永明十年(公元492年)的正月,一个寒冷而清澈的夜晚,天际间上演了一幕令人惊叹的天文奇观。甲戌之日,当万籁俱寂,星辰点点之时,一颗流星如破晓前的曙光,猛然划破了夜的寂静。这颗流星,其大小宛若人间所用的五升容器,浑身散发着洁白无瑕的光芒,仿佛是上天遗落的一粒明珠,自氐宿的深邃中翩然而出。它带着一种不可言喻的神秘与壮丽,向东南方向疾驰,穿越了房宿的轨道,最终在心星南侧二尺之地,悄然隐没于无垠的宇宙深处,留下一道令人遐想的轨迹。
三月癸未之日,夜幕再次被奇异的景象所打破。这一次,一颗形似鸡蛋,青白相间的流星,拖着一条长达四尺的璀璨尾迹,自牵牛星之南,仅距八寸之处腾空而起。它以一种决绝的姿态,向南方天际飞去,一丈之后,便化作一缕轻烟,消散于浩瀚星空之中,留给世人无尽的遐想与追寻。
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年)二月壬寅之夜,东北方的天空突然亮起一抹异样的光芒,一颗大小如同一升容器的流星,以纯白无瑕之姿,无尾而现,静静地向北滑行三丈,随后湮灭于无边的黑暗之中,仿佛是夜空中一闪即逝的幽灵,留给人们无尽的思索。
四月丙申之日降临,又一颗流星以震撼人心的姿态,划破了宁静的夜空。这颗流星,其体积约莫三升容器大小,浑身散发着耀眼的白光,并伴有璀璨的光芒,尾巴拖曳一丈有余,自箕星东北边一尺之处腾空出世。它以一种近乎神圣的姿态,飞行二丈多后,穿入了斗宿的领地,最终在天际消失,其临终一刻,光芒如连珠般绚烂,令人叹为观止。
五月壬申,夏夜的星空再次迎来了不速之客。一颗鸡蛋大小的流星,黄白相间,自太微垣的端门悄然升起,未触犯任何星宿,便以优雅的姿态,向西南方向飞行一丈多后,消失在了天际,留下了一道淡淡的痕迹,如同夜空中最温柔的笔触。
七月辛酉之日,一颗赤红如火的流星,形似鸡蛋,无尾而现,自氐宿中呼啸而出,向西飞行一丈五尺后,终归于虚无。而戊寅之日,又一颗黄白色的流星,自紫宫东边的藩篱内悄然升起,向东北方向飞行一丈五尺后,在北极星第五颗星的西北边四尺处,静静地熄灭了它的光芒,仿佛是对这片星空最后的告别。
九月乙酉,秋意渐浓,一颗鸭卵大小的流星,黄白相间,自娄宿南边一尺之处腾空而起,向东飞行二丈后,消失在了夜的尽头,为这宁静的秋夜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十二月己丑之日,西南方的天空再次迎来了不凡的访客。一颗三升容器大小的流星,黄赤相间,无尾而飞,向西南方向疾驰三丈多后,消失在了天际,其消失之时,犹如遗落的火种,散落一地,为这寒冷的冬夜带来了一丝温暖与希望。
永元三年(公元501年)。这一年的某个夜晚,天空突然变得异常明亮,一片黄色的光芒笼罩了整个世界,仿佛是天神在夜空中点燃了一盏明灯。片刻之后,一个绛色的物体悄然出现在天际,起初它像小瓮一般大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膨胀,最终变得像仓库一样庞大。这个物体发出隆隆的雷声般的声响,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最终,它坠入了太湖之中,激起了一片滔天的巨浪。野外的野鸡被这不寻常的景象所惊扰,纷纷鸣叫起来,人们惊恐地称这个物体为“木殃”。
史臣在翻阅古籍时,发现了关于这一奇异现象的记载。《春秋纬》中曾提到:“天狗就像一颗巨大的流星,发出声音,看起来像火一样。当它出现时,四方都会发生战乱。”汉史中也有类似的记载:“西北方向有三颗大星,形状像太阳,被称为天狗。天狗出现时,人们会相互残杀。”这些记载让史臣不禁将“木殃”与天狗联系在了一起。
进一步查阅《天官》一书,史臣发现其中对天狗有着更为详细的描述:“天狗的形状就像一颗巨大的流星。”又说:“它像一颗大流星,颜色是黄色,发出声音。它坠落到地面的样子就像狗一样。远远望去就像火光一样熊熊燃烧,冲天而起。它的上部尖锐下部圆润,就像数顷田地那么大。当它出现时,会导致千里之外的流血事件和军队的溃败。”这些描述与“木殃”的出现情况惊人地相似,让史臣更加坚信,“木殃”便是那天狗降世的征兆。
汉史中还有一段关于昭明星的记载:“昭明星下凡化为天狗时,就会有战争发生血流成河。”昭明,原来是一颗星的名字。而《洛书》中则说:“昭明星出现时就会有霸主出现。”这似乎预示着,天狗的出现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再翻阅《运斗枢》一书,史臣又看到了这样的记载:“昭明星有芒角是战争的征兆。”而《河图》中则说:“太白星散开就会化为天狗。”这些古籍中的记载,无一不在暗示着天狗与国家命运之间的紧密联系。
汉史中还有一段关于天狗的详细描述:“有一颗星出现它的形状是赤白色有光芒就是天狗它下面小且没有足它出现的国家会改变政权。”这段描述虽然有些晦涩难懂,但史臣还是从中捕捉到了关键的信息:天狗的出现,往往伴随着国家政权的更迭和战乱的发生。
面对这些古籍中的记载和“木殃”的出现情况,史臣心中不禁涌起了一股强烈的预感:国家或许即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动荡和变革。天狗的出现,或许正是这场变革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