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州郡上(七)
北徐州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华夏大地的版图上,其治所钟离,更是见证了无数朝代的更迭与变迁。《汉书·地理志》中,锺离县作为九江郡的一份子,静静地躺在史书的字里行间,诉说着往昔的故事。然而,时光荏苒,到了《晋太康二年起居注》的记载中,淮南钟离的名字跃然纸上,虽然此前的行政归属如迷雾般朦胧,但《晋地记》却坚定地将它划归淮南郡的怀抱。
南朝宋泰始末年的风云变幻,又将这片土地划入了南兖州的版图。元徽元年,北徐州应运而生,钟离有幸成为州治所,肩负起防备和镇守沿淮河一线的重任。这一时期的北徐州,宛如一位英勇的战士,屹立在淮河之畔,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
永明元年(公元483年),北徐州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行政调整。谯、梁、魏、阳平、彭城五个郡如同五片落叶,从北徐州的枝头飘落,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而此时的北徐州,下辖的郡县犹如一幅精美的画卷,缓缓展开在世人面前。
锺离郡,作为北徐州的重要组成部分,燕县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它的中心,成为该郡的治所。朝歌、零两地的加入,更是为锺离郡增添了新的色彩。它们从马头郡的怀抱中脱颖而出,如同两颗新星,闪耀在锺离郡的夜空中。
马头郡,这个历史悠久的郡县,在永明元年(公元483年)也迎来了新的变化。已吾,这个曾经隶属于谯郡的地方,如今并入马头郡,成为它的一份子。而到了永明二年,刺史戴僧静更是将济县纳入马头郡的版图,使得这个郡县更加枝繁叶茂。
济阴郡,同样在永明元年(公元483年)经历了变革。顿丘,这个曾经与定陶县并存的地方,如今定陶县已不复存在,顿丘则并入济阴郡,继续书写着它的历史篇章。
睢陵、乐平、济安三地,它们如同三颗璀璨的宝石,从钟离郡的怀抱中脱颖而出,成为独立的行政单元。它们的加入,为北徐州的版图增添了新的色彩,也使得这片土地更加丰富多彩。
新昌郡,这个下辖顿丘、谷熟、尉氏等地的郡县,如同一位沉稳的智者,静静地屹立在北徐州的版图上。它的存在,为北徐州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厚重感。
沛郡,这个下辖相、萧、沛等地的郡县,如同一位英勇的战士,守护着北徐州的南大门。它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北徐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青州,这个在宋泰始初年因淮北地区被北方政权占领而设立的郡县,更是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沧桑。六年后,它的治所开始在郁州岛上设立。郁州岛,这个位于海中的神秘岛屿,周长数百里,岛上出产白鹿,土地适宜农耕,且有鱼盐之利。刘善明担任刺史时,深知海岛易于防守,便没有修建高大的城墙,而是用石头堆砌成墙,高约八九尺。这样的智慧与远见,使得郁州岛成为了一个易守难攻的堡垒。
后来,郁州岛又成为了齐郡的治所。建元初年,齐郡的治所迁至瓜步,北海郡则治于齐郡原来的治所。而青州的治所虽然保持不变,但由于战乱导致人口流失,许多郡县实际上已空置,真正在当地定居的土著居民很少。建元四年,青州的治所又迁至朐山,但后来又恢复了原治所。这一时期的青州,下辖的郡县如同繁星点点,散落在它的版图上。
齐郡,在永明元年(公元483年)撤销了秦郡并入后,治所设在瓜步。这个历史悠久的郡县,见证了无数朝代的更迭与变迁。临淄,这个在永明二年(公元484年)撤销了华城县并入的地方,如今已成为齐郡的一份子。而齐安,则在永明元年被撤销,成为了历史的一个注脚。
西安、宿豫、尉氏、平虏、昌国、泰益、都等地,它们如同青州的子民,共同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与繁荣。而北海郡,下辖的都昌(原为宋郁县,建元时改用汉名)、广饶、赣榆、胶东、剧、下密、平寿等地,更是为青州的版图增添了更多的色彩与活力。
东莞、琅邪两郡的治所在朐山。这两个郡县,如同两位忠诚的守护者,屹立在青州的南大门,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宁与繁荣。而即丘、南东莞,则在永明元年(公元483年)为安置流民而设置,它们的出现,为青州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