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州郡上(六) - 南齐书品读 - 文笔生辉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南齐书品读 >

第6章州郡上(六)

北兖州,这一古老而神秘的地域,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背景,成为了众多史籍中不可或缺的一笔。其治所,曾一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淮阴之地,那里不仅是自然风光的汇聚,更是人文历史的积淀。《地理志》中明确记载,淮阴县隶属于临淮郡,而《郡国志》则将其划归下邳国的版图,《晋太康地记》又另有一番说法,认为它应属于广陵郡。这些不同的记载,如同历史的迷雾,让人对北兖州的归属产生了无尽的遐想。

到了穆帝永和年间,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北中郎将荀羡,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率领大军北伐鲜卑,他的目光穿越了战场的硝烟,看到了淮阴这片土地的独特价值。他说:“淮阴,这是一片古老的镇守之地,它的地形险要,水陆交通四通八达,站在这里,可以轻易地洞察敌情,掌握战争的主动权。那广袤的沃野,是开垦种植的理想之地,方舟穿梭,粮草运输便捷,没有任何屯兵的阻碍。”于是,他毅然决定在这里营建城池,让淮阴成为北兖州的一颗璀璨明珠。

到了宋泰始二年(公元466年),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淮北的失地如同一块巨石,压在了北兖州人民的心头。然而,正是在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上,一个新的州镇悄然崛起。淮阴,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镇,如今却成为了北兖州的治所,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和梦想。

然而,历史的脚步从未停歇。建元四年(公元482年),北兖州的治所再次发生了变迁,这一次,它移到了盱眙。尽管治所已迁,但北兖州对盱眙郡的统领地位却丝毫未变。此时的北兖州,北临清泗水,南守险要之地,阳平石鳖的壮丽景色与丰饶的田稻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此时的北兖州所领的,却仅有阳平一郡。

永明七年(公元489年),一个名叫吕安国的光禄大夫,带着北兖州百姓的期盼和诉求,向朝廷上启。他说:“北兖州的百姓戴尚伯等六十人诉称,他们的故土被隔绝在北方,漂泊流离失所,生活困苦不堪。虽然现在新设立了淮阴州镇,但阳平一郡却没有实际的土地,只能寄居在山阳境内。他们看到司、徐、青三州都是新设立的,并且都有实际的郡县,心中充满了羡慕和渴望。特别是东平郡,既是名望之邦,也是衣冠士族所系之地。他们希望在山阳、盱眙两县交界处划出一些小户设立此郡,开始招集荒芜之地的人户,使本土的宗族姓氏有所归依。”吕安国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北兖州百姓的深切关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他进一步阐述道:“我查找发现,东平郡本来就是此州所统领的,而我出身低微的家族也源自此地,因此,我愿意设立这个郡,为北兖州的繁荣和百姓的福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吕安国的建议得到了朝廷的批准,这无疑为北兖州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东平郡的设立,北兖州的郡县格局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阳平郡,这个寄治在山阳的郡县,下辖着泰清、永阳、安宜、丰国等县,它们如同四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北兖州的大地上。而东平郡,则下辖着寿张和淮安两县。寿张县是从山阳官渎以西划出三百户设立的,淮安县则是从直渎、破釜以东及淮阴镇下流杂一百户设立的。这些新的郡县的设立,不仅为北兖州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也为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希望。

除此之外,北兖州还领有高平郡、济北郡、泰山郡、新平郡、鲁郡等郡县。这些郡县虽然都是荒芜之地,但它们的存在,却为北兖州的历史和文化增添了无尽的色彩。它们如同一部部厚重的史书,记录着北兖州的沧桑巨变和人民的悲欢离合。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