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叶嘉莹的诗词人生》(11) - 大家的闪耀人生 - 司徒雷登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四十六章《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叶嘉莹的诗词人生》(11)

儿童诗歌教育,让古典诗词薪火相传

鹧鸪天庚辰九月既望之夜,长河影淡,月华如水,小院闲行,偶成此阕。

2000年作

似水年光去不停。长河如听逝波声。

梧桐已分经霜死,么凤谁传浴火生。

花谢后,月偏明。夜凉深处露华凝。

柔蚕枉自丝难尽,可有天孙织锦成。

1.中国传统文化素有诗教之说,诗教应从娃娃抓起

“我有一次听叶老师讲辛弃疾。叶老师其实只是说了辛弃疾的两首《水龙吟》,好像感觉到那个辛弃疾已经在我的旁边在讲话。最后叶老师讲到‘系斜阳缆’,就是《水龙吟》那最后四个字。我们底下三个朋友一起都倒吸一口气,就觉得,哇,文学本身原来就是这么四个字的结束。你觉得‘系斜阳缆’非常悲凉,可是又有一点斜阳的温暖。然后等到我抬起头来的时候,就看到叶老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了,非常端秀、非常高雅的一位女教授。而我就是想说,哎,等一下叶老师,您别走,辛弃疾还在这个讲堂里面,他的所有的那种英豪之气还在里面。我没有听过任何一位老师是这样讲课。所以我就觉得,诗教就是老师用她自己的生命把古代的诗人离我们千年的诗心和生命放到我们的心里面来,然后激发我们自己的生命做一个回响。我想,诗教没有失传。”

这是诗人席慕蓉在聆听叶嘉莹的讲课后发自内心的、关于诗教对于现代人的心灵塑造功能的生动描述。

叶嘉莹一直非常看重中国传统文化的诗教。她经常提起孔子的那句关于诗教的名言:“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意思就是说:“到了一个国家,就可以看出那里教化施行的情况。如果人们都为人温柔厚道,就是施行诗教的结果。”所以,无论是当今小说的妙趣横生,还是散文的诗情画意,如果与中国古诗词浓缩的精华相比,难免会略逊一筹。

今天,我们接着叶嘉莹老师的引发,回到先秦时代,看看远古时代,《诗经》是怎样对先民们进行完美人格塑造的。

诗教在周代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古代被列为“六经”之一。它是一部具有政治、道德、伦理、哲学以及审美、文化教育意义的著作。《诗经》在周代社会有着崇高的地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诗。它既是诗,也是历史;既是文化知识的教科书,也是政治道德伦理的经典;既是人们日常学习的对象,也是在社会生活中的交流工具和恪守的标准。

孔子非常看重《诗经》的诗教作用,他曾对儿子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又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意思是说,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孔子如此看重《诗经》,是与诗教在中国周代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联系在一起的。《诗经》揭示了“寓教于乐”的艺术本质,是周代礼乐文明的产物,也集中体现了周人的诗乐观。

周人认为,乐的本质是心灵的愉悦。《礼记·乐记》:“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乐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人之道也。”通过乐对于人情的感动功能去整治人心,从而使人对自己的趋善行为进行自我观照并产生愉悦。

周人看重诗乐,并且把它带进日常生活当中,使人们的生活充满了高雅的情趣,社会实现了安定和谐。

作为一个从小在诗教中长大并深受其益的知识分子,叶嘉莹深刻地感知到古代诗词在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文化人格塑造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且深信,在中国当代文化建设和教育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早在20世纪80年代,叶嘉莹就在南开大学的课堂上呼吁:“古典诗词里蕴含的,是我国文化的精华,是当年古人的修养、学问和品格。现在的青年一般都不喜欢读古典诗词,因为它的语言是古典的,里面又有很多典故,有很多历史背景,他们自己看是很难看到里面的好处的,难免对之感到冷淡隔膜,这是很大的损失。所以我要把这些好处讲出来,希望能够传达给他们,让他们能够理解。”

诗教最好从儿童时代抓起

叶嘉莹重视诗教,还提倡诗教最好从娃娃抓起。她说:“想真正培养出对中国的古典文学和古典文化有兴趣和有修养的下一代,实在应该从一个人的童幼年开始才好。”叶先生的这个想法,也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感发于国内年轻人的古典文化水平已经日趋低落,许多人只注重物欲追求,社会风气日下。于是她想:“如果能在幼儿园中开设‘古诗唱游’的课程,以唱歌和游戏的方式,教儿童唱诵古诗,就可以通过教给小孩子诵读和吟咏古诗的训练,来培养和提高我们下一代孩子们的道德品质与文化程度。我深信孩子们如果能在童、幼年时代诵读吟唱我们中国的古典诗词,长大以后不仅能够成为富有爱心、对社会和人类更加关怀的人,而且还能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富于联想和直观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人格修养。孩子们长大成人后,无论从事任何行业,都将终身受益。”怀着这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三十多年来,叶先生除了讲课和发论文、出版作品之外,还不停奔走呼吁,引起了教育界和一些社会有志之士的赞同和追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最惊艳的是《给孩子的古诗词》的出版问世,不仅在儿童教育领域掀起一阵诵读热潮,在成人世界里也获得了诸多好评。

对于叶嘉莹,这只是个美好的开始。她承诺:“只要我的能力还可以讲,我愿意一直讲下去。”看来,爱诗的孩子有福了。

2.叶嘉莹的少年读书经验分享

叶嘉莹是幼年诗教的践行者,也是集大成者。那么,她有哪些读书经验可供现在的孩子们借鉴呢?

在研读叶先生多场讲座基础上,我们大致总结了以下几条:

第一,不管懂不懂的,多背就是了

叶嘉莹从很小的时候就背唐诗。即使是背了被人笑话的诗句,她也不以为然,还是兴趣盎然地背她的。叶嘉莹说,小时候多读书多背诵,是符合小孩子这个阶段的生理规律的,因为小孩子的理解能力差,而记忆力很强。利用小孩子记忆力强的优势,多背诵一些经典,等长大后经历多了、理解力发达了,自然就会懂得。这将使他受益终身。

大人们不是常说“船到桥头自然直”嘛,不妨把这条信念用在孩子背诗上。

第二,幼年时要阅读最有价值的古典诗书

相比于“来来来,来上学。去去去,去游戏。见到老师问声早,见到同学问声好”“再见吧小鸭子我要上学了”这样的内容,叶嘉莹更青睐于家长为孩子的幼教读物多选择一些有思想价值的。

“不论是伯母教唐诗,还是姨母教《四书》,都不详细讲,都是让我背诵。”五四运动以后,新式教育开始了,主张小孩子要背诵那些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的。可是“背这些有什么用处呢?我小时候,虽然似懂非懂只是背诵,可是我觉得这种背诵的古典教学方式是有用处的。……这些早年记忆的内容会被调动起来,如同智慧库,为孩子一生提供不尽的资源”。

叶嘉莹还以身说法,讲述了她小时候阅读《论语》的例子。自己当年背诵《论语》时,并不理解,但在以后的人生路程中,遭遇各种各样的事情的时候,会忽然理解了《论语》中的某些话,越发体悟到小时候背书真是很有道理的。叶嘉莹说,她因为读了《论语》而在性情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逐渐体悟到儒家思想中柔顺而坚韧的美德。因而改变了天生倔强急躁的脾气。这种体悟对她一生的为人处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年龄越大,对书中人生哲理也就愈有深入的体悟。

第三,不要看低了孩子的智能

两年前,当社会上对中小学教材古诗词的去存问题议论纷纷时,叶嘉莹站出来说,教材中诗词的选择和教师的教导方式其实更加值得关注。

她说,诗词要选择真的好的作品,不能看低小孩的智能。让孩子只背通俗易懂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并不可取,因为这首诗是骆宾王孩童时写的诗,并不是一首好诗,让孩子背下来对他们作诗一点好处都没有。

那要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诗呢?叶嘉莹追求的是质朴。要让孩子看到诗词本身古朴的样子和清淡的味道,大概正是这样的真实质朴,最直接和最赤诚的情感,才最容易碰触孩子们的心。相比之下,那些浓墨重彩的诗词不适合孩子阅读,超出了他们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在她的《给孩子的古诗词》中,鲜见有以刻画工巧取胜者。

很多家长和老师会担心有些复杂的诗句孩子有可能无法理解。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叶嘉莹说,只要老师讲明白,杜甫的《秋兴八首》,孩子一样会读、一样会背。

诗词不在多少,在于老师怎么样教,在于选择的是不是真正的精华之作。如果选得很多,都是糟粕,也没什么用处。如果选的是精华,老师能够把精华讲出来,目的才算达到,不是在于外表的形式。

第四,现代诗也有它的美,但不适合孩子阅读

相比古诗词,叶嘉莹对现代诗的评价要低一些。她既承认现代诗的美,但也指出了它们在兴发感动上的差,及在塑造修养和品格上的弱。她说现代诗常受外国诗风的影响,没有中国古诗发自内心的兴发感动的力量,它是机智、技巧、安排、造作的。像胡适之的白话诗,如果你完全用白话说了,就没有诗的意思了。比如说“我今天很高兴”,如果直接说没什么意思,要变个花样,用个技巧说出来,制造出一些艰难。台湾的现代诗、大陆的朦胧诗都要制造晦涩、制造不通。可是中国的古诗不然,古诗从古典角度说有它的意味,从白话的角度说也同样有它的意味。

因此,现代诗不太适合孩子阅读,比如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个句子很巧妙,但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不见得能有什么体会。

在叶嘉莹为孩子编写的古诗词著作中,古诗教材被配上精美的图文、优雅的诵读,想来纵使古意再难磨,孩子们也会寻得一丝古韵。

3.家长该怎样指导孩子正确学习古诗词

说个诗教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丙申年夏天,西子湖畔,某茶书房内。

父子俩倚窗而坐,偌大的行李箱暗示着开学季的送别。

父亲叮嘱儿子:虽然不是中文系,也要好好读诗书。

儿子不解,反问:为什么?

父亲把目光望向湖面,又收回来,深深地看着儿子:这么跟你说吧。你若读了诗书,他日,遇见心仪的女生可以说,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想她的时候可以说,一树桃花飞茜雪,红豆相思暗结。

离别的时候可以说,桃李佳人欲相思,摘叶牵花共相笑。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