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梁漱溟传》(13)
附录三:梁漱溟年表1893年1岁
梁漱溟于10月18日(农历癸巳年九月初九)生于北京,名焕鼎,字寿铭,后又取字漱溟。其原籍广西桂林,祖先为元朝宗室之后。家中有一兄长,两个妹妹。
1898年5岁
正式开始读书,学习《三字经》和《地球韵言》。
1899年6岁
入读中西小学堂,学习中文和英文。
1901年8岁
因中西小学堂停办,入读南横街公立小学堂。
1902年9岁
和两个妹妹共同进入蒙养学堂读书。
1903年10岁
在家中跟随刘讷先生读书。
1905年12岁
入江苏小学堂读书。
1906年13岁
入顺天中学堂读书,学习国文、英文以及数理化各科。
1907年14岁
本年开始读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和《新小说》《德育鉴》等出版物,由此开始思考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1910年17岁
在学校与甄元熙讨论中国政治改造问题,并开始接触立宪派的《国风报》、革命派的《民立报》。
1911年18岁
于顺天中学堂毕业。毕业前参加了京津同盟会,并开始食素。
1912年19岁
开始接触佛家典籍,并任《民国报》编辑兼外勤记者,报社总编辑孙炳文为他起笔名“漱溟”。
1913年20岁
从报社离职,读幸得秋水《社会主义之神髓》之后写出《社会主义粹言》。他曾向家里人提出想要遁入空门。
1914年21岁
在《正谊》杂志上发表《读佛》《与张蓉溪舅氏书》。
1915年22岁
在《甲寅》杂志上发表《寄张宽溪舅氏书》,同年,《晚周汉魏文钞》编写完成,并亲自在书前编写一篇序文。
1916年23岁
在《东方杂志》上发表《究元决疑论》,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1917年24岁
在《东方杂志》上发表《无性谈》,游历之时写下《吾曹不出如苍生何》,受蔡元培聘请到北京大学任教,教授印度哲学概论。
1918年25岁
在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所开始讲授佛教哲学,同年,在研究所开设孔子研究。
1919年26岁
在北京大学组织哲学研究会。同年,其在《国民公报》和《每周评论》上就“五四运动”发表《论学生事件》。开始写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并于年底出版《印度哲学概论》。
1920年27岁
出版《唯识述义》第一册,开始研究儒学,前往南京拜访欧阳竟无,并向其介绍熊十力。在北京大学讲演《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并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发表。
1921年28岁
在《少年中国》杂志上发表《宗教问题讲演》,同年,前往济南讲演《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讲演记录经北京财政部印刷局和上海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引起广泛关注。年末,与黄靖贤女士结婚,在《中华新报》上发表文章《对于罗素之不满》。
1922年29岁
年初访太原,结识卫中并参观其所办学校。同年,在北京讲演《合理的人生态度》和《评谢著阳明学派》,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第三版写序,年底,在《中华新报》上发表文章《曲阜大学发起和进行的情形并我所怀意见之略述》。
1923年30岁
在北京大学教授《孔家思想史》课程,同年,在北京大学讲演《答胡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年末,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漱溟卅前文录》一书。
1924年31岁
在武昌师大讲演《孔子人生哲学大要》,同年,发表《办学意见述略》并会见泰戈尔。之后从北京大学离职,发表《重华书院简章》。秋季,和熊十力共同前往山东菏泽任教。
1925年32岁
返回北京,在清华园编辑整理《桂林梁先生遗书》,后迁往什刹海与熊十力及山东所教学生共同居住。同年农历九月初十,长子梁培宽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