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章求得和平
——————第二天清晨,启国使团便与华帝辞别,然后疾速赶路离去。他们匆匆的离开,让赵国和牧国众人心中都有些疑惑,主要是他们走的实在太过于匆忙,一反往常。
“雷大人……启国好似有什么计谋啊!”张志远站在皇宫城墙外,盯着对方逐渐远离的背影。
雷鸣摇摇头说道:“启国的使团为什么这么着急离开,极有可能和你昨天的表现有关,最近一段时间,你的表现有些太过于亮眼。”
确实如此,在巨野城的两次战争还有谈判中,张志远都展露出头角,受到了大多数人的关注。
起码启国的三皇子罗岚和大皇子罗豸,都深深记住了张志远。
雷鸣又嘱咐道:“这些日子你注意一些,我怕启国人会用些下三滥的手段。”
张志远不在意的回应:“想要杀我,他们除非派一个宗师境,但依照启国目前的形势,还有咱们牧国周边的布控,派出宗师境是万万不可能的。”
雷鸣听罢点点头,不再讲话。
用了没多久,华帝再次召见牧国使团。
只不过这次的召见,要比昨日校场宴席正规多了,是在朝堂之上,许多刚刚下朝的大臣们还没有返回,正倚着柱子谈论。
牧国使团众人拾级而上,张志远四处张望,他发现,赵国这节俭的习惯,真是随处可见啊,即使上朝,大臣们也并不会穿多么华丽的朝服。
没用一会,他们便来到朝堂之前,经过通报后,二十多人陆陆续续进入。
华帝坐在正上方的龙椅上,整个人比昨日多了一些威严,少了一丝和蔼。
“拜见赵皇!”
“起来吧……”华帝淡淡开口,声音不大却不容置疑,一股莫名的压力,瞬间弥漫在众人心头上。“今日叫你们前来,是要议论边关的事情……”
华帝没有拖沓,开门见山说道。
听他说完,雷鸣特意朝张志远的方向望了一眼,发现张志远也在看向这边。
两人点点头,仿佛达成共识一般。
接着,张志远站出,用无比诚恳的语气说道:“赵皇,请问赵国想要如何建设边关?”
这句话得意思表达很清楚——就是边关那边你们想怎么占,提出来。
牧国和赵国的交界处,仅仅是一片茫茫的戈壁,两国人都不想沾染那个是非之地。
可即使再乱,那也是自己的领土,没有送给别人的说法,张志远这样言语,相当于同意将边关戈壁的土地,划给赵国一部分。
这!也是昭帝所能接受和允许的。
赵国的大臣们表面上波澜不惊,可心底里却是跌宕起伏,看来这才是牧国最大的礼物,一国领土,说割就割,简直不要太豪爽。
华帝眯眯眼睛,他本以为双方还要辩驳一会,可没想到对方竟然这么干脆。
干脆的让他有点,竟然不想接受那点戈壁!
张志远正等着华帝的回答,却迟迟不见回应,他心中感到疑惑,正要抬头查看,便听到华帝说:“戈壁那边,朕考虑良久,觉得我们两国可以建造一个城镇,以解决当地的百姓之苦。”
唰唰唰!
牧国使团众人齐齐抬头,眼中带着不可思议,他们其实已经做好了被宰的准备,谁曾想抛出去的骨头,赵国竟然不啃。
不过这对他们来说,可完完全全是个好消息。
张志远也有些难以置信,他迟疑问道:“赵皇……所言……当真!?”
华帝平淡回答:“当然当真,朕思虑来思虑去,试问何为安居乐业,只有先安居,才可以乐业。如果家都不安定,那百姓们的生活也必定不可能幸福。”
听完这番话,张志远心中暗暗挑起大拇指,华帝还是有点东西的,知道民生的重要性。
华帝继续说道:“所以朕觉得,领土问题以后再谈论,就边境戈壁那块的百姓,我们两国可以建造一个边陲小镇,将两国的百姓聚集在一起。”
“给他们挖出水井,让它们有生命的源泉,然后剩下的一切,就看他们的造化了。”
“陛下英明!”赵国大臣们听罢,纷纷下跪称赞自家皇帝的智慧。
张志远连忙点头,同时迫不及待地说道:“启禀赵皇,重新建造边陲小镇大可不必,因为我们牧国的周边,就有一座。”
“哦?你是说,那座名为戈壁小镇的边陲小镇?”华帝疑惑问道。
“正是那座,以前的时候,那里牧国人赵国人都有,鱼龙混杂,更有一个大型势力摸金帮,可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摸金帮解散,戈壁小镇也恢复了平静。”
“如果我们两国以那座小镇为点,建造两座通往最近城池的道路,那样的话会大大减少百姓们出行的代价,也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可以……路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东西。”
“要想富,先修路嘛!”
既然这个问题得到了华帝的认可,那么赵国和牧国的和平就指日可待了。
“那就暂且定下,你们先行回去,给牧国皇帝带个消息,尽快商讨边陲小镇的事情,朕也要再和大臣们商量一下!”
“好!”张志远痛快的应下,“那我们先行离去了……华帝。”
回去的路上,牧国使团众使节兴奋地讨论着今天所发生的一切。
直到现在他们还不相信,这次谋求和平的谈判竟然进行的这么顺利。
说是谈判,还不如叫商讨。
一开始的时候,张志远直接放开,把自己的底盘完全亮出来,他们还有些担心。
担心赵国会借机狮子大开口,蚕食牧国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