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对歌(二)
张伟望微微一笑,也不动气,给牛画树等人施了一礼说:“好叫牛员外得知,小生是吴中举子张伟望。那种假托古人古书的名义胡说八道的事情,小生是做不来的。”围观的人很多都听过吴中才子张伟望的名头,知道在读书郎这个圈子里,他说话还是蛮有份量的,起码比牛画树请来的读书郎更有份量。
有不知道的人听到边上人谈论去张伟望,也会请问,了解一下张伟望是什么人。围观的人纷纷议论起来,这一下,看牛画树怎么办。
听到对方自报来历,牛画树也不好再说什么,张伟望的才学可与林重俊比肩,远在牛画树请来的这些读书郎之上,也是个不好得罪的人,能不得罪就不得罪。
牛画树请来的读书郎也没办法,张伟望是出了名的实诚人,要说他假托古人古书的名义胡说八道,圈里圈外都不会有人相信的。既然他都出来说话了,那就只能认同。
孙诗人马上朝张伟望拱手作礼说:“伟望兄博学多才,孙某佩服,还请过来一叙。”两人年纪相差不大,是可以这样称呼的。
不得不说,孙诗人实在是好主意。只要能叫到张伟望到凉棚这边来,就能叫到张伟望帮牛画树;只要叫到张伟望帮牛画树,对歌就有赢面。
张伟望当然不会过去,他一向爱惜羽毛,对人对事不会偏向于谁,马上拒绝说:“多谢美意!但是张某还是旁观的好。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张某在一旁观看,才能辩知谁是谁非。”
孙诗人心里骂娘,好你个张伟望,你要是老实旁观,怎么出来给刘三姐解围?面上却笑嘻嘻地说:“这样也好,有伟望兄现场作证,结果就会公正的多。”想跟张伟望套点香火情。
反正都是读书郎,只要张伟望念点香火情,评判时稍微那么偏向自己一点,要赢刘三姐也不是什么难事。
张伟望却是看穿了孙诗人的想法,不愿意与他同流合污,马上说:“欸!话不能这么说,今天在场围观的人,全部都是见证人,结果是否公正,大家自然心中有数,又岂是伟望能够左右得了的?”
孙诗人看张伟望这样,只好说:“伟望兄说的是。有这么多人给我们作见证,谁输谁赢,谁也赖不掉。”
张伟望心说,你知道就好,嘴上说:“伟望也很期待结果,想知道最后谁赢。”
本来,猜歌已经三首,牛画树没有难倒刘善花,就要由她来反问,叫牛画树反猜。但是牛画树却不遵守这个规矩了,叫请来的那些读书郎:“快对,快对!”还要那些读书郎先唱。
孙诗人没奈何,只能继续唱,但是不能继续唱猜歌了,否则就是坏了神农爷爷留下来的规矩,那是要出大事的。孙诗人就唱:“黄毛丫头惹祸精,大祸临头难悔恨,狂风单打出头草,衙门单打出头人。”
对歌唱不赢,就开始威胁对手了。
土司虽然不是正封官,但是好歹也是官家认可的土官,勉强也可以称得上衙门二字。
衙门始于汉末,即是官家腐败的产物。
汉末皇帝亲小人,远贤臣,国运倾颓,民怨四起。皇帝不思修德保江山,反要打击民怨,仿效军制整合官署,是为衙门,形成有效打击民怨的官家爪牙组织机构,江湖人称朝廷鹰犬。
由于衙门设置的初衷,就是为了打压民怨的,所以衙门处事注定了不能公正。
再加上衙门是如军制一般的集权机构,比先前的各种官署机构权大,连皇帝都不能完全约束,行事作风蛮横霸道,办起事来只讲利益,不讲道理,从有衙门开始,民间就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说:“衙门口,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衙门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不管是谁触犯到衙门的利益,衙门都会打击。就连汉世崩灭以后,几百年来那么多朝代,皇帝要改制衙门,触犯到衙门的利益,都会遭到衙门的打击,各种逼宫。以至于魏晋以来,民间又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说:“官字两张口,上口欺君,下口欺民。”
面对如此强势的衙门,几百年来,多少朝代,明君也好,昏君也罢,都要让着他们三分。也不是没有有识之士想过废除衙门制度,重新整合新的官署形式,或者恢复到有衙门以前的旧官署形式,但都因为衙门势力庞大,推行不起来。
当然,这也是皇帝找不到更有效打击民怨的办法,才会向衙门这个群体妥协。纵然如此,民怨也还是越打击越多的,而且衙门打击民怨的力度越狠,皇帝失国越快。
因此,只要有衙门这种官署形式存在,历代皇帝不管是明君还是昏君,都是压迫民意、难得民心的。皇帝难得民心,又要以儒术教化老百姓忠君,这样的皇帝,哪有老百姓会忠君?老百姓一个个都说:“跟爷也是过,跟娘也是过,谁当皇帝,我们老百姓还不都是过苦日子?好能好到哪里去?坏又能坏到哪里去?”真是:天下苦衙门久矣!
老百姓也不知道日后会不会有人废除衙门这种官署形式,推出一种好的官署形式,但是都在盼望。如果真的有那一天,想必就会迎来普天同庆,天底下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矛盾,老百姓也就能够过上好日子了。
但这天底下,也不是谁都怕衙门的,否则又哪里来的那么多江湖游侠、绿林好汉?
不说江湖游侠、绿林好汉,就说刘善花,她也是不怕衙门的,更不会后悔闹了这么一摊子事。孙诗人这一唱,她马上把歌怼回去:“你不出头我出头,乱拳打死老师傅!来去空空一双手,身无牵挂胆气粗!”
连活路都没有了,谁还管他犯法不犯法?当然是先活下来再说,怎么做能先活下来就怎么做,根本不需要章法,无须顾忌社会秩序。走上这条路的人,谁会怕威胁?
更何况,刘善花还是个特例,李隆基为了利用她推动废土司,正封官就没人敢动她,也就只有财主会为了要保土司的自治权才敢对她下手,她的危险是很低的,就更不会怕威胁。
孙诗人威胁没有奏效,继续加码威胁,唱:“衙门不怕你出头,他是江心大石头,见过几多漂江水,撞破几多大船头。”牛画树都敢截杀刘三姐了,自然也就不会怕她了,如果这次对歌对输了,肯定还会继续暗杀刘三姐,总有得逞的时候。
刘善花轻蔑一笑,又把山歌怼回去:“锣鼓越打声越响,山歌越禁歌越多,铁船专斗大风浪,钢刀专斩硬骨头。”
财主要禁歌,自己就偏要传歌。要知道,歌也是一种武器,是一种战斗方式,前朝刘邦赢项羽,就有用歌进攻,给项羽来了个四面楚歌,致使项羽军心涣散而败。财主要对自己下杀手,自己也会对财主下杀手。硬碰硬又不是没有碰过,自己又怎么会怕财主?
孙诗人接不下去,又叫孟秀才:“孟先生,你来对。”
孟秀才也一下子想不到要怎么接,连忙摆手说:“不不不。”随手拉过外地来的贾诗人说:“贾兄,还是你来对。”
贾诗人本来是不想开口的,但是孟秀才叫了自己,自己也就不能不开口了。不过贾诗人剑走偏锋,是另外一个方向,跟吕秀才不一样。只见贾诗人给刘三姐行了个礼,唱起来:“小生才学差又差,遇一奇事难解答,还望三姐多指教,帮助小生来解答。”还摆出一副谦虚请教的表情,实际上却是给刘三姐挖坑。
刘善花就接上去唱:“既然你说才学差,遇到奇事求解答,那就当众说出来,总会有人来解答。”
贾诗人以为刘三姐上当了,当场就高兴起来,笑着唱:“路上遇着三个人,一官一僧一船家,生辰八字都一样,命运为何差别大?”
刘善花还以为是什么难题,原来是算命这一行的题目。刘善花随口就唱回去了:“一个时辰十二刻,前四刻做官做府,中四刻撞钟擂鼓,后四刻摇船打橹。”
上古时期,常羲生十日,羲和生十二月,实为历法之源头。一个时辰十二刻,就是那时候定下来的计时方式。
易术的出现,衍生出上、中、下三品学问,上品神仙术,中品帝王术,下品谋生术。算命,就是易术中的下品学问之一。
算命的本质是导引术,根据要算命的人自己反馈的前事,算命先生总结出这人的性格,结合其所在环境,推测事态的走向,引导其以后要怎么做,准确率其实不高。
所谓生辰八字,其实一点都不重要,只不过是一种故作神秘的手段。但是平常人不知道,就会问算命先生:“那些同年同月同日同时辰出生的人,命运怎么会相差这么大呢?”
这个问题,那时候的算命先生都是回答不上来的,直到鬼谷子出世,才帮算命先生破解了这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