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对歌
牛画树这话,颇有几分恭维、讨好这些读书郎的意思。尽管双方心知肚明,读书郎就是来给牛画树当奴才的,可是牛画树指望读书郎尽心尽力办好事,就要给足人家面子。
读书郎听到牛画树这样说,也是感觉很有面子,一个个笑得很灿烂。
刘善花本来还想着先礼后兵,没想到牛画树直接就挑衅了。
面对这样的挑衅,就得从气势上把他给压下去,刘善花也不用先礼后兵了,直接就用山歌笑着怼过去:“真好笑,他们也叫才学高?他们才学有几高?绣花枕头一肚草。”
刘善花的笑容,比那些读书郎还要灿烂。唱到最后一句,还比划出一个大拇指向下的动作。
这一下,全场都笑了。她这应对,真是轻松自如。
更重要的是,牛画树请来的这些诗人和秀才,那才学还真是不高的,十万大山的人都知道,他们就只会读死书,死读书,根本不懂灵活运用,就连围观的读书郎都看不起他们,平日里也说他们丢尽了读书人的脸。
凉棚里,那些读书郎一个个气得不行,这还没有开口对歌,就先挨了骂,谁心里会痛快?不等牛画树叫,马上周秀才就出来怼刘善花,唱了一首山歌回来:“我唱山歌最有名,人人夸我能上能,唱过九州十八县,十回唱歌九回赢。”
不认识周秀才的人还好,认识他的人差点吐出来。这个周秀才的歌才,十回唱歌九输还差不多,居然也敢来吹牛皮,简直了这是。
对这样的读书郎,刘善花自然不会客气,又马上用山歌怼回去:“叫声秀才莫喜欢,你输就是在今天,不管你有多能唱,谅你难过我这关。”
唱的时候都是嘲笑,满脸的轻松写意。
吕秀才马上出来接着唱:“对山歌哟对山歌,劝你千万莫逞强,能人背后有能人,你强我比你更强。”
刘善花是天下第一山歌手,承认她强是必须。但这是对歌,可不能弱了自己的气势。
面对强大的对手,自己也不能输了气势,得告诉她,自己可以赢她。
吕秀才唱得还有几分欢喜,旁听的人却在摇头,这个吕秀才,这样对歌不输才怪。
刘善花当场就接上来了:“莫夸张来莫夸张,你歌哪有我歌强?对歌赢了才认得,秀才你呀先呀莫喜欢。”
斗歌比唱,可不是连歌、和歌。连歌、和歌对的是气氛,斗歌比唱比的是学识和胆魄,至于谁输谁赢,那要比过才知道。
外地来的孙诗人又接上来唱了:“牛角不尖不过界,马尾不长不扫街,我若不是画眉鸟,怎敢飞往这方来?”
刘善花又是马上怼回去:“你是山中画眉鸟,我是游山打猎人,离弦弓箭扣在手,叫你有翅难飞行。”
外地来的孟秀才又接上来唱:“出个谜子给你猜,什么长年土中埋?一旦出头惊天地呀,谁人不知我高才。”
旁人一看就知道,他们这是在用车轮战术。
刘善花又用骂歌怼回去:“你是竹笋在山间,脸皮厚来嘴巴尖,肚里空空无料子,只好拿来换臭钱。”
虽然孟秀才是外地财主养的读书郎,但是来帮牛画树,不管输赢,都少不了一笔丰厚的报酬。
周秀才又出来唱了:“莫逞能来莫逞能,问你天上几多星?问你河里几多水?问你地上几多人?”
牛画树忍不住叫好。这题目,就跟旧年腊八节,刘善花用来难牛福通的那题目差不多。
周秀才这个题目出得好,看刘善花怎么对得出来。
牛画树请来的那些读书郎也都跟着拍手叫好。
倒是旁观的卫举人、聂秀才他们,一个个摇头,这样的题目,怎么难得到刘三姐?
果然,刘善花又是随口接上就回的歌:“你真笨来你真笨,除了月亮就是星,除了泥沙就是水,除了你鬼就是人。”
反正这题又不是数术题,不需要用数字来回答的嘛!
看到周秀才没有刁难到刘善花,吕秀才又出来刁难了,唱一首:“什么东西七寸长,一头有毛一头光,放进洞里搅三下,马上就会出白浆?”
吕秀才的表情也是很得意的。
牛画树和请来的读书郎也很得意,这一次看刘善花怎么对。
吕秀才唱的不是别物,就是男人才有的那个玩意,在与女人行房的时候,那种景象。
这种事情,夫妻间在被窝里面玩是可以,但是拿出来说,那就是低俗下流了。
吕秀才也不想这样低俗下流的,但是不剑走偏锋,凭什么唱赢刘善花?而且在对歌场上,那可是不管这么多的,只要能唱得出来,唱到对方答不上来就算赢了,还管他下流不下流。
吕秀才也是为了投机取巧,谅刘善花也没胆量答唱这一首歌。
刘善花心里也很鄙夷吕秀才,一个人嘛,才学差倒不可怕,品行差才是最可怕的。
不过刘善花心里鄙夷归鄙夷,嘴上却还是马上就答唱了:“小小毛刷七寸长,一头有毛一头光,灰瓶洞里搅几下,马上就会出白浆。”
这唱的是一种古老的建筑工具:毛刷。唱的是一件事情:调灰。
据古籍记载,远在夏商时期,世人就知道用石灰来建筑。
当时还没有砖,屋墙基本上是土墙,土墙屋里却是太暗了一点,世人就用石灰水来给土墙刷浆,这样土墙就白,屋里头就光亮。
毛刷,就是世人用来给土墙刷石灰水的工具之一。最早的毛刷与后来蒙恬发明的毛笔样子不同,头上的毛不是镶进杆子里去的,而是用绳子把毛扎在杆子外面的,是蒙恬发明毛笔以后,匠人师父学着毛笔的样子,改进了毛刷,才成为类似毛笔的毛刷。
另外一种与毛刷配套的工具,就是灰瓶。
灰瓶的形状跟酒壶差不多,是用陶器做成的,里面装着一定的清水,把石灰块或者石灰粉放进去以后,石灰会自行溶解,沉淀在灰瓶底部。
这时再把毛刷从瓶口洞里放进去搅拌,沉淀在瓶底的石灰就会和清水一起,变成石灰浆。加上搅拌的时候,液体会旋转形成漩涡式的流动,就会有白色的石灰浆从灰瓶的壶口那里晃出来。这就证明石灰浆调好了,可以用来刷土墙了。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到了周天子时期,鲁班发明了箍桶,匠人师傅就用价格更便宜也更方便实用的木制灰桶取代了古老的灰瓶。由于木桶的口子比灰瓶大,匠人师傅为了更方便快捷地调灰、刷石灰浆,就把毛刷钉成一排,称作排刷,干起活来就更轻松,工作效率也提升了好几倍。
再后来,经过秦始皇焚书坑儒,很多古籍失传。此后,很多盗墓人挖到这种灰瓶都不认得,只当做是古老的酒壶,用来证明历史上古人老早就会酿酒了。
当然这也是由于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很多古墓出土的古老文献世人解读不出来,才会造成这样的误会。不过还是有少数孤本流传下来,记载着毛刷配灰瓶这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