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她也配? - 歌仙 - 和你唱山歌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歌仙 >

第一百七十一章:她也配?

林重俊直皱眉:“罗英兄非要插手林某与刘三姐的恩怨吗?”罗英拿起折扇,潇洒地摇了摇说:“非也,非也!罗某只是知道,刘三姐那金口,比罗某这金口厉害,要是让你先对上刘三姐,罗某可就没有机会报仇了,所以决定抢个先。”

林重俊稍微考虑一下,只能作罢:“既如此,林某就此告辞,从今往后,只要刘三姐不去白鹤乡,林家便不会找她报仇。”

罗英金口的厉害,林重俊听人说起过。

当年有一些势力大过林家的氏族,都被罗英给弄得焦头烂额的,反倒罗英就是狼狈了点,实际上一点事都没有。

现在罗英还说刘三姐的金口更厉害,那么对上刘三姐,林家肯定要吃亏。

就算侥幸杀掉刘三姐,又能怎样?只是为别的财主做了嫁衣,林家却会更加衰落。

所以,必须离开了。

罗英说走了林重俊,又问王守一:“姓王的,你到底有没有什么好方案?没有的话,趁早打道回西京。”

王守一知道没办法,就说:“王某暂时还没有想到什么好方案,所以暂时不提公事,等王某在柳土司府上住个把月,万一想到好方案了也难说。”

罗英说:“那你慢慢想。”

王守一不再理会罗英,继续笑着去找刘三姐说话:“刘三姐,王某今天这公事是办不下去了,想跟你聊点私事,你可肯赏脸?”

刘善花是坚决不肯赏脸了,说:“姓王的,姐跟你不熟,没有什么私事好聊的。”

王守一又叫冯子安:“冯先生啊,能否帮我劝劝她?”

冯子安没办法,只好又来劝刘三姐:“刘三姐,国舅爷应该是有要事找你商量,没准你们聊一聊私事,反倒成了解决公事的他山之玉了呢?”

刘善花却是摇头:“不可能。”

冯子安说:“不如先听听国舅爷怎么说。”

不管怎么说,都要看清楚王守一到底要干什么,才好应对。

刘善花也只好答应:“那行,先听听他怎么说。”

冯子安不再说话,等王守一自己说。只听王守一说:“刘三姐,冯先生在宫里,学唱你的山歌给我那大妹婿听,我家大妹听到了,也说你的山歌好听,这一次知道我要来跟你见面,她就托我问你,愿不愿意喊她一声阿娘?”

王菱今年三十六个虚岁,可惜没有生育,否则儿女也应该有刘三姐这个年纪了。

王守一这话一出口,全场皆惊。王守一为了招安刘三姐,真舍得下本钱。

要知道,民间女子被皇后看上,要收做义女,那怎么都能当个公主,与敕封二字王爵没有什么区别,甚至与皇家的关系更近。

柳之远心里大喜,王守一代表不了李隆基,还代表不了他亲妹子吗?

冯子安和罗英都打心底里冷笑,王守一这一次怕是要头大了。

土民有好大一部分都面露担忧,怕刘三姐顶不住压力,答应了他。对方可是母仪天下的正宫娘娘,又是门阀世家女,怕是比李隆基更难对付。

只有刘善花丝毫没有感觉到压力,噗嗤一笑,冒出来三个字,问王守一:“她也配?”

说什么都不能答应啊。

这要是答应了,岂不是就对李隆基爽约了?

李隆基这人皮厚,你骂他可以,打他可以,只要有利于他成为盛世明皇,什么气都受得住,但你要是跟你爽约,破坏他成为盛世明皇的大计,他管你是谁,保证会叫人砍了你。

自己又不是跌坏了,去自寻死路。

更何况,以自己的出身,就算认了王菱做义母,又有什么用?还不是融入不进上层社会的圈子,只能成为王家的一枚棋子?

再说,自己堂堂仙家苗裔,又怎么看得上区区王家?

然后从另一个视角,反过来看,自己一个山野女子,凭什么值得王家拉拢?不就是因为自己身后有十万大山的土民吗?

一旦答应了王守一,自然就脱离了十万大山的土民,自己又算个啥?无非是个天生金口玉牙的村妇罢了。

以门阀世家的势力,结交的高人肯定多,自己就算进了王家,那也不可能得到重用,无非是给王家做一块遮羞布。

到时候,王家得利,自己则里外不是人,既得罪了李隆基,又得罪了十万大山的土民。

这样完全只有坏处,没有好处的事情,自己怎么可能答应?

也不知道这个王守一是不是脑子跌坏了,居然会想出这么个馊主意。

看冯子安那眼神,这事肯定不是王菱的意思,只是王守一临时起意。当然,不管成不成,王守一既然提出来了,王菱事后都会给他认账的。

刘三姐一句“她也配”,不啻于一声惊雷炸响全场。

那些还在担忧的土民,这时也开怀了。刘三姐是真的不求功名富贵,要不然这可是个大好的机会。就算进了王家不受重视,以她天生金口玉牙,还有不知道啥时会脚踏凡地回来的老祖公,她应该也能坐享一世荣华富贵。

但她断然拒绝,为的是什么?不就是罗英秀才说的,要让那家天下结束后的无与伦比盛世早日到来吗?

自从刘三姐答应莫怀仁的条件以来,一些对刘三姐有了怀疑的土民,现在知道刘三姐连当今皇后的橄榄枝都拒绝,也全都打消了怀疑刘三姐的念头。

柳之远倒是一愣,没想到刘三姐能顶得住王家叠加皇室的压力,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不过转念一想,她是那种要推动家天下早日结束的人,看不上皇权富贵也是理所当然的。

最尴尬的就是王守一,他没有想到刘三姐会这样说。

换做一般的人,不愿意,要拒绝,也不会这样说。

即如贞观年间,公主嫁不进崔家、郑家一样,崔家不愿意,要拒绝,但说话还是比较客套的,说什么我家那小子已经先跟别的姑娘有婚约了,要是毁约来娶公主,岂不丢了皇家的脸,让世人以为皇家女子与民间女子抢夫君?

要是换成崔家、郑家那样的人,一般都会说多蒙王皇后看得起,自己高攀不起,这事也就翻篇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