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半由官家半由民 - 歌仙 - 和你唱山歌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歌仙 >

第一百七十章:半由官家半由民

罗英直接开骂:“好一个不要脸的当朝国舅,哪有这样说和的?”这一骂,可谓说到土民的心里去了。

就连外地来凑热闹的人,也纷纷点头,还有人不嫌事大,高喊:“骂得好!”

说和的人找不到好办法,就强迫某一方去想一个更好的办法,这不就是拉偏架吗?

门阀世家的人,果然不要脸。

对上罗英,王守一着实是有点怕的,当年那件事情,罗英固然狼狈不堪,但是王家并没有讨到任何好处,还吃了大亏。

不单单是王家吃了大亏,就连其他几家门阀,也是吃了大亏的。

但在这时,还真不能让罗英这样骂。

要知道,罗英可不是土民。

如果是土民,骂了自己也就骂了,自己挨骂也无所谓,毕竟是来跟土民打商量的,说不和,人家发发火也正常。

但这个罗英,他又不是十万大山的人,他一个江南人,也来骂自己,这要是不找他点茬,自己的脸往哪里放?

王守一沉下脸,用有些凶横的语气说:“罗英秀才,王某记得你是江南人,对吧?”

罗英笑呵呵地回答:“是又怎么样?”

王守一怒道:“我那大妹婿说的是,叫十万大山的土人自己化解内部矛盾,你一个江南人,来捣什么乱?”

罗英怒怼:“哈哟!你也不是十万大山的人,怎么就许你来说和,不许罗某给他们说和?更何况,乡亲们都是明理人,罗某给他们说和就有用,你给他们说和就没用,你受李三郎委派来这里办差,却斥责罗某是来捣乱的,这到底是谁来捣乱?难不成李三郎就那么希望十万大山的矛盾永远不要解决?”

这一句话,直接把王守一说到无话可说。

冯子安没办法了,只能开口:“罗英兄言重了,李三郎可没有这意思,冯某临出西京前,李三郎交代过冯某,国舅是因柳土司求助,不得不来帮他找乡亲们说个和,不管能否说成,那都是国舅跟柳土司的交情,与李三郎无关。”

李隆基就知道王守一要打着自己的名义去害人。

门阀世家的人,一旦为了自己的私利,那是什么害人的事情都能做出来的。

所以李隆基特别留了个心眼,交代冯子安,如果王守一真的这样做了,那就要把自己摘干净。

冯子安这一说,在场的人心里就都有了底。

王守一却是差点气跳起来,这个冯子安,怎么这样?

更气人的是,自己好歹是李隆基的大舅哥,这点面子都不给?

看来门阀世家的日子不长了。

罗英听完冯子安的话,马上说:“难怪王守一会这样拉偏架,原来是因私废公来着。刚才是谁说的不敢因私废公?”

这分明就是当众打王守一的脸了。

王守一没办法,这件事情,自己理亏。而且面对这么多土民,还真不敢派官兵抓罗英。

更何况,就自己带的这点官兵,也抓不住罗英。

就在王守一眉头紧皱的时候,林重俊现身了,他马上对罗英说:“欸!罗英兄,话可不能这么说。国舅爷的意思固然不是李三郎的意思,但他好歹是朝房国长之一,说出来的话,那也是官家的意思。”

他一现身,认识他的土民就知道要出幺蛾子了。

果然,他就扯上了官家这面大旗给王守一遮羞。

陈慧根忍不住唱山歌骂他:“不知羞来不知羞,只会以公报私仇。白字先生不知事,官家意思皇帝说。”

朝房国长是官家的组成部分没错,但是对民间代表官家的,只有皇帝一个人,不管朝议、廷议,出了结果,都要以皇帝的名义对外发布,哪一个朝房国长能对外代表官家的?除非得到皇帝的授权,否则就是玩弄权术耍流氓。

林重俊是为了巴结一下王守一,另给林家某一条出路,毕竟先前得罪李隆基了,要是不巴结上门阀世家,林家可能会很快没落下去。

于是,林重俊听到有人唱山歌说这事,马上回歌打压对方:“不懂朝政莫乱猜吔,免得逗人笑出声吔,朝政不由君独掌哎,半由皇帝半由臣吔。”

这说的倒也是实情。

皇帝一个人,不可能理清各种政事,这才设置文武百官,协理朝政,才有朝议、廷议,听取大臣意见,形成朝政,颁发各种法令、政令。

这样唱,分明是给王守一脸上贴金,说这些门阀世家与皇帝是平起平坐的,一如前朝的“王与马,共天下”。

王守一的脸色才稍稍好看一点。

陈慧根还在想怎么答他,冷不防罗英就抢了先,唱歌怼林重俊:“天下本属天下人吔,天下有官还有民吔,国是不由当官定哎,半由官家半由民吔!”

这唱的,也是实情。

天底下,永远是官少民多。

当官的有权,话语权大过平民,但那也是看什么事的。

一旦失了民心,民众暴怒造反,那可就不好玩了。

因此,从前朝刘邦当皇帝开始,但凡是个聪明的皇帝,都知道国是一半由官家,一半由平民。

刘邦自己与平民约法三章,就是最好的体现。

不听取民意的皇帝,听不进民意的皇帝,无一不是昏君。哪怕他才学再高,也肯定是昏君。

这也是皇帝与门阀世家不同的地方。

皇帝决策,必须考虑平民的感受,以及平民能否承受得住新政策。

门阀世家不一样,他们只要考虑自己的私利就够了。

金銮殿上,经常发生君臣争权,也是这个缘故。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