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歌圩只能用歌开 - 歌仙 - 和你唱山歌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歌仙 >

第一百六十八章:歌圩只能用歌开

王守一也是掐着日子来的,三月初二才到柳之远的土司府。柳之远少不得要招待他和冯子安,在一起吃酒是少不了的。

席间,酒过三巡,柳之远又问王守一:“不知国舅爷带来了何等妙计?”

这件事情,既然发展到现在,王守一是少不了要出力的。

王守一看了柳之远一眼,回答说:“我说柳大才子呐,你的才学难道在我之下不成?你都没什么好办法,我怎么会有好办法?你呀,还是不妨考虑考虑刘三姐的提议。”

柳之远心说:“这个老狐狸,我要是接受刘三姐的提议,还请你来做什么白吃白喝吗?”嘴上却说:“国舅爷过谦了,谁不知道你是名门望族,世代书香?像你这种名门世家的家主,那才学岂是柳某这种乡下土财主可比的?”

这种时候,就得贬低自己,逼王守一出主意。

只要王守一开了口,那就相当于把五姓七望和十万大山的众土司捆绑在一起了,这样一来,双方共同反抗李隆基的打压,力量也会大一些。

但王守一还是不肯开口,就说:“我那大妹婿说了,叫我多听冯先生的,柳土司还是先问问冯先生的意见才好。”

柳之远又问冯子安:“冯先生怎么说?”

冯子安反手就将了柳之远一军:“柳土司呐,以冯某看来,你还是学一学那莫怀仁莫土司的好。但冯某听国舅爷说,你又看出了莫土司那种方案有不足之处,冯某倒想听听你的高见。”

柳之远说:“确有此事。咱们土人这边,乡亲们最反感那什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亲的事情,都是小伙子大姑娘自己看对眼了对歌连的情。柳某一旦学莫土司,往后官家要强推儒家那一套婚制怎么办?柳某还不成了土人的千古罪人?”

这话说的倒也真实。

那《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可不就是儒家婚制的牺牲品吗?

尽管前朝宰相谢安,为死后的祝英台挣来一个“义妇”的头衔,但是直到如今,那会稽祝家庄还是以祝氏宗族的名义,把祝英台钉在“不孝”的耻辱柱上。

就连戏班演戏,演《梁山伯和祝英台》,都不敢在祝家庄附近演这一出。

曾经就发生过,戏班在祝家庄附近演《梁山伯与祝英台》,被祝家庄派人打走的案件。

所以那周公礼可不是什么好事,是专一害人的东西。

土人由于羁縻政策,不需要这玩意。这玩意在土人这里也没有市场。

可是一旦像莫怀仁那边,什么都跟着官家走,假以时日,这种害人的东西就会得到推行,弄不好几代人以后,为了保住对歌连情的权利,又要闹民变。

柳之远当然不是为了土人好,而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土司利益,才找到的借口。

冯子安和王守一都点点头,这的确是个问题。冯子安反问:“那依柳土司的意思,要怎么办才好?”

柳之远回答:“依柳某的意思,土司可以在不与官家共治的前提下,参照官家的减租政策来收租税,这样民生负担轻一些,又不用担心坏了土人的文化传承。”

这租税的问题已经是不可挽回了,目前能做的,只有保住土司的自治权,不与官家共治,这样事后可以找土民秋后算账,把这一笔损失填补回来。

王守一点点头说:“我看行。”

柳之远一喜。

马上,就听到冯子安的反对声:“这不就是开元二年,白举人提出来的馊主意吗?要是真行,当年就把问题解决了,哪里等得到今天?这个办法完全不可行。”

柳之远自然知道,又说:“柳某也知道刘三姐的意思,就怕土司事后翻脸呗。但今天与当年不一样,有国舅爷和冯先生作保,哪家土司敢事后翻脸?”

冯子安却笑着问他:“柳土司呐,这人是会死的,冯某跟国舅爷将来百年以后,怎么保证土司不翻脸呢?这人走茶凉的缓兵之计,对刘三姐没用。”

王守一马上又说:“对对对,这也是个问题,王某生前还能给你们做个中保,但是百年以后,就算你们翻脸,王某难不成还能从棺材里面爬出来给你们居中调停?不妥,不妥。”

柳之远又说:“这有什么?只要国舅爷和冯先生作保,柳某担保,十万大山众家土司一定给后人立下遗训,世世代代坚持国舅爷和冯先生作保的方案。”

王守一又看了看冯子安,问他:“行么?”

冯子安知道王守一的意思,回答说:“还是不妥。”

王守一“哦”了一问,柳之远又看向冯子安问:“还有什么不妥?”

冯子安回答:“据冯某所知,开元二年腊八节,曾经那牛家土司在多吉寺,跟刘三姐说过几百年的祖训早就过时了。那曾经的牛家土司对别人的祖训会有这样的想法,谁又能保证别家土司的儿孙就会一切按照祖训办事呢?”

这也是个问题。

祖训这种东西,只是私人的,又不是什么法令。就算人家后代子孙不遵守祖训,也不能算他违法犯罪,毕竟国法和家法是不一样的。

何况,祖训年代久远,后代子孙不依,也是人之常情,世人都能理解,毕竟社会一直在变,祖训跟不上时代是常有的事。

牛家土司那一句话,是让刘三姐坚决废土司的决心。

这几年闹民变,她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柳之远被冯子安这一问,倒是答不上来了。

王守一看到柳之远的样子,劝他说:“柳土司,冯先生说得对,这些问题,刘三姐肯定是考虑到了,所以王某看好你这办法,在她那里也未必行得通,还是等明日,王某跟她见了面,再临场看看怎么办。”

柳之远没办法,只有答应下来:“是。”

三月初三。

鱼峰山脚下,就有圩市,但是赶集的时间并不在三月三。

不过今日来赶集的人很多,确切地说,是来赶歌圩的。

本来来赶歌圩的人并不多,这时节既要上坟,又要插秧,但是这一次是要解决柳之远众家土司跟土民的矛盾,所以来的人就多了。

土民都想看看,柳之远请来的这个王守一,到底有什么比刘三姐和罗英更好的办法。

一大早,刘善花就叫上阿牛,还有李老汉和舟妹,来这里开歌圩。

他们是前几天就到了,还有关秀也来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