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回宜山
自从李隆基的圣旨到了桂林府,刘三姐又收到李隆基的紫金喜牌,根明就向刘、阮兄妹告辞,要回老家去。老家那边肯定早就知道这边的一些消息了,但是他还要把最新消息也带回去,让老家那边的土民心安。
他知道,现在的十万大山不比以往,不是谁都能看到那么深那么远,能看到刘三姐答应莫怀仁的条件只是为了保住土民的文化传承不灭,有些人已经开始怀疑刘三姐要变质腐败,老家那边也肯定有这种人,他要回去把话说清楚。
送走根明以后,刘善云也提出,叫刘善花回宜山一趟:“三妹,不管怎么样,跟我回宜山一趟。”
刘善花知道刘善云想要做什么,反正李隆基的紫金喜牌一到,哥哥已经没办法阻挡自己跟阿牛哥成亲,以及去柳州找柳之远了,现在叫自己回宜山,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赶回去参加他的婚礼。
虽然他跟卢凤英的婚期,比自己早呢?
没有了后顾之忧,这事就必须得回去,于是刘善花答应下来,对刘善云说:“我们得跟阿牛哥他们说一声。”
刘善云说:“行,我们先收拾一下,再去辞行。”
于是叫上阮绍威、阮蔚霞,一起收拾包裹,然后去找李老汉一家辞行。
李老汉看到他们的背着包裹来,问他们:“你们这是要回宜山?”
刘善云回答:“是的。”
刘善花怕李老汉误会自己要悔婚,马上说:“哥哥来年一开春,就要跟嫂嫂完婚,我们得回去给他办喜事。”
李老汉听了,说:“这是好事呀。不过别这么急,再歇上一两天,老汉也好准备一点贺礼,到时候叫阿牛跟你们一起走。”
刘善花以为李老汉是真的误会了,又不知道怎么解释,就说:“谢谢您老人家的好意。”
刘善云也跟着称谢:“谢谢您老人家的好意。”
倒是阮蔚霞有点不高兴的样子,说:“您老人家还怕我们三姐一走,就不要阿牛哥了呀?”
这话说的李老汉忒尴尬,阮绍威马上呵斥阮蔚霞:“别乱说。”又去给李老汉道歉:“老伯,对不起,我妹妹口不关风,冒犯您老人家了。”
李老汉连连摆手,哈哈笑着说:“没事没事,小姑娘心直口快,我喜欢,要是我还有第二个儿子,怕是也想他给我当儿媳了。”又对阮蔚霞说:“小姑娘,这你就不懂喽。老古话说女大不中留,可我老汉,养了个儿子是男大不中留,跟我说:‘三妹是我的太阳,我这一辈子跟她走,人家夫唱妇随,我偏要妇唱夫随。’老汉想了想,只要他跟三妹以后过的好,谁跟谁走那都不是个事,也就随他自己选,只盼三妹把他管严点也就是了。”
阮蔚霞马上说:“老伯,阿牛哥说得对,自古以来,本是男女平等,都怪班昭那个祸害,要搞什么《女诫》,世间才有了所谓的夫唱妇随。要我说,这夫唱妇随,还是夫唱妇随,完全就是人家两口子自己的事情,旁人还是不要过问的好。”
那汉世的女官班昭,为了讨好皇家,弄出来一个《女诫》,鼓吹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才让原本男女平等的社会,硬生生变成了男权社会。
偏偏这样的祸害,还有人去捧她的臭脚,说她那《女诫》搞得对。
要说她那《女诫》,虽然也害男人,但对男人多少有利,男人去捧她的臭脚,那也能理解。可是偏偏社会上还有很大一部分女人也去捧她的臭脚,真不知道这些女人是什么样的心理?想必是跪久了就站不起来了。
要是那领表以北的,以汉人为主的地区,《女诫》基本上是大行其道的,哪怕武皇以来,一再要消除男女之间的不平等,也没能消除掉《女诫》带来的影响。
反倒是岭南这种土民为主的地方,不管是十万大山以东的粤民、客家人等等,还是十万大山的苗民、壮民、瑶民等等,才是没有受到《女诫》祸害的。
这也是土人难以开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要是都像领表以北那样,不但男女不平等,而且还导致女性出门劳作有顾虑,生产力自然降低,而男人要承担更重的劳动负担,也就更短命。
这是土民接受不了的,毕竟土民所在的地方,本来土地贫瘠,如果按照《女诫》搞下来,就算再怎么轻徭薄赋,那也得家家户户饿肚子才行。
说起来,这也是官家自己给自己设置障碍,非要推行《女诫》。尤其是李唐这一朝,李世民的皇帝长孙观音婢还带头推行《女诫》,使的社会上《女诫》盛行。
这可把李唐这一朝的天下人全都给祸害了,但那些不要脸的官家人还好意思称她为贤后,这也是没谁了。完全可以说,《女诫》导致了李唐的生产力低下,这是没得洗的。
要知道,女人除了体力稍微若于男人,智力并不比男人差,真要没有这种不平等的压制,指不定发明出多少改进社会生产力的东西来。
可是就连武皇都没能废除《女诫》,想要这个社会不再执行《女诫》,那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刘善花也没有向李隆基提出。因为刘善花早就看到,要废除《女诫》,非得家天下结束不可,要不然不可能。
这也就成了刘善花答应莫怀仁条件的另外一个原因。毕竟她自己也是女人,没有能力解救那些被《女诫》所害的女人也就罢了,但在废土司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让土民饱受《女诫》的摧残。
只要保留下莫怀仁的土司名号,《女诫》就别想在莫家土司治下推行。
当然,那白鹤乡,还有她自己老家那边,已经没办法了,土司的头衔已经丢掉了,那就官家接管,顶多一两代人,《女诫》就会大行其道。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两权相害取其轻。谁让土司不知好歹呢?到时候《女诫》盛行,财主家也一样逃不脱被摧残的结局。
长孙观音婢带头推行《女诫》,祸害了李唐这一朝的天下人,如果真有因果报应这种事情,那么后来长孙无忌被李治和武后抄家灭门,也是罪有应得,怨不得天,尤不得人。
这些事情,刘善花在跟阮蔚霞解释为什么不叫李隆基废除《女诫》时,提到过。阮蔚霞也全都听了进去,所以现在才会对李老汉说这种话。
李老汉听了,也认同说:“小姑娘,你说得对。所以,我们为了土民不受《女诫》的祸害,只能答应莫怀仁的条件,三妹是对的。咱们总不能鼠目寸光,要不然得成为土民的千古罪人。”
阮蔚霞说:“我早就知道了,就是不敢说出去,万一那些财主听到了,又要加码谈条件,我们就不好办了。”
阮绍威摸了摸阮蔚霞的头,对她说:“你这小鬼头,还蛮聪明的嘛。”
李老汉笑着说:“对哦。所以呢,你们还是歇个一两天再走,叫阿牛跟你们一起去,也好见见他刘二嫂子,别弄的以后连亲戚都不认识。”
刘善云也只好答应下来:“行,那就等阿牛兄弟跟我们一起走。”
随后,兄妹四人回到家里,也没什么好收拾的了,就等阿牛来。
次日,果然阿牛就来了,叫刘三姐:“三妹,走,我跟你们一起回宜山,见见你二嫂子。”
刘善花看阿牛是背着包裹来的,知道李老汉家里已经准备好了,就去叫上刘善云、阮绍威、阮蔚霞一起回去。至于阳朔这边的家,自然有李老汉帮忙照应门的。
这时正是收割二季稻的气节,五个人雇了一条船,从阳朔出发。等到回到宜山,已经收割完了二季稻,都快过年了,毕竟是一路传歌回来的。
回到老家,刘善花把阿牛介绍给苏青梅、卢凤英还有张北一家人,以及赵艮他们,也把他们介绍给阿牛。
赵艮则叫刘善花:“刘三姐,去看看那片荔枝林。”
刘善花答应:“哎,好。”叫上阿牛,跟着赵艮一起去了山场,看那片荔枝林。
今年才种下来的荔枝林,当年肯定是不会有收益的,但是看到这些荔枝树长势喜人,完全可以看得出来,只要风调雨顺,将来肯定可以带来不低的收益。而这一片荔枝林,完全是农人自己开荒种下来的,不用交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