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罗英说天道的走势(二)
三代以前,平民和奴隶不参战,这是尽人皆知的。商纣王本是要解放奴隶的,但遭到其他奴隶主的反对,成为众矢之的。
周武王起兵,纠合天下诸侯反抗商纣王。
牧野之战,商纣王临时把七十五万奴隶编成军队,对抗五万多西周联军。
如果那些奴隶肯发狠打仗,怎么都能打败周武王的五万大军。
但就因为商纣王的行为破坏了贵族之战,违背了平民和奴隶不参战的社会规矩,以至于奴隶倒戈,不用周武王动手,奴隶大军先把朝歌给打下来,扔给周武王了。
在场的读书郎,本来还奇怪,为什么商纣王都要解放奴隶的,奴隶还会倒戈,现在经罗英这么一说,全都明白了。有人问:“然后呢?”
罗英说:“不能说然后,应该说还有。还有就是,尽管轩辕黄帝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让平民读不书做不起学问,可是蚩尤遗民依旧是会读书做学问的。”
“轩辕黄帝登仙以后,姬姓一家为了愚弄天下,搞出来一系列的改朝换代,什么五方五帝,什么唐虞夏商周,全都是他们一姓人的把戏,无非就是族谱上的几支轮流坐庄。”
“他们以为这样以来,可以骗尽天下人。但他们没有想到,九黎的蚩尤后裔没有那么好骗,以至于后来出了秦始皇,直接结束了门阀世家坐天下的骗局。”
“秦始皇登基以后,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就是焚书坑儒。为什么要焚书坑儒?因为秦始皇没办法让平民都能读的起书做的起学问,如果不焚书坑儒,那么只要秦始皇一死,后代稍微软弱那么一丁点,门阀世家都会重新站在天下的巅峰。这是秦始皇不允许的。所以,既然门阀世家坚决要让平民读不起书,秦始皇就让他们也没有书可读。”
在场的人全都吃惊的张大了嘴巴。
秦始皇焚书坑儒,如果这样解释,倒也说得过去。
只有这样,才能给那些门阀世家一个严重打击。
但是门阀世家的底蕴深厚,不是秦始皇这样一打击,就会死过去的,只是受了创伤,还会死灰复燃。
在场的人又继续听罗英解释下去:“焚书坑儒,得罪了天下门阀世家,秦朝自然不会长久,门阀世家试图颠覆秦朝,重新坐天下。”
“但是,他们怎么也不会料到,民智已开,平民宁肯选择混混出身的刘邦当皇帝,也不肯选择门阀世家出身的项羽当皇帝。说起来,项羽何等英雄?就因为出身不好,遭到天下万民的唾弃,刘邦才捡了个皇帝当,有了汉家四百年基业。”
“从这时起,门阀世家就知道,再也没有机会坐天下。于是他们退而求其次,不能坐天下,但试图掌握着各级官府,把皇帝架空,这就有了后来的‘王与马,共天下’。”
“但这终究只是权宜之计,不管是皇帝,还是门阀世家,始终在斗。前隋杨广当皇帝,弄出来两样大事,又把门阀世家给重创一次。”
“一样是科举。这改变了以往当官全靠门阀世家推举的模式,改变了朝堂上基本上是门阀世家子弟的情形,哪怕那一时期,天下举子要给门阀世家当奴才才能考上功名,然而这些人终究不是门阀世家的子弟,也不愿意给人当奴才的,所以他们逐渐取代了门阀世家子弟的地位,就会让门阀世家再次重伤。”
“一样是开凿大运河。这改变了以往资粮全都掌控在门阀世家手里的局面,有这条大运河,官家就有了门阀世家以外的途径,掌控到一部分天下资粮,从而不再看门阀世家的脸色。但杨广也因此而被平民唾弃,因为开凿大运河太急于求成,导致了民不聊生。”
“李唐开国以后,门阀世家一改前朝那种死办法,试图把皇家列入门阀世家行列,于是修《氏族志》,结果天下八大门阀世家,皇室排名第五,公主要嫁给其他门阀世家,还遭到拒婚,这说明什么?”
听众那么多读书郎,才学再怎么差,也差不到哪里去,以前只是没有往这个方向想罢了,现在罗英一说,他们全都想到了,惊吓出一身冷汗。
莫怀仁也没有例外。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李唐皇室根本就不是门阀世家。门阀世家修《氏族志》的目的,完全是那种大棒加糖果的手段。
要不然,皇室想把公主嫁给门阀世家,为什么嫁不过去?
因为人家根本看不起皇室。
如果皇室是门阀世家,会出这种事?
“好在高祖皇帝、太宗皇帝是马上皇帝,打天下出身的,门阀世家不敢逼之过甚,双方虽有斗争,但也没有撕破脸,全都将就着过。”
“到了高宗皇帝时期,不一样了,人家就是欺负他那种太子顶殿当皇帝的人,欺负他没本事,所以就敢各种轻蔑、无视他。宫中,王皇后她们说了算,朝中,长孙无忌他们说了算,皇帝基本上成了空架子。”
“高宗皇帝要破局,只有倒向民间,于是,接商人家庭出身的武氏从感业寺回宫。在高宗皇帝的暗中支持下,武氏先后弄死了王皇后、长孙无忌等门阀世家的代言人,开始清算门阀世家。”
“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要清算他们不容易,武后才会强推学政,天下但有乡,就有学馆,平民只要一般勤奋,子女就可以读的起书。”
“加上每个县必须要举若干茂才,考科举最后由皇帝殿试拍板决定结果,门阀世家又一次遭到重创。平民读的起书,门阀世家的优势就已经不再。”
“就拿陶兄刚才在歌场上唱的‘常言万般皆下品,自古惟有读书高’来说,那是什么时候的事?那是门阀世家掌控学政,平民读不起书,羡慕读书人的时代才有的事。武后定制以来,天下平民谁读不起书?”
“所以武氏出手以来,门阀世家的气数基本上算是快要结束了。然而百足虫死而不僵,他们还在垂死挣扎,没有个一二百年,不能把他们连根拔起。”
“到那时,不管有没有改朝换代,皇室都将成为独一无二的门阀世家,会继续玩起老一套,让平民回到那种读不起书的日子,并最终引发民愤,家天下被终结,有全新的官署制度来取代家天下那一套,平民才能全都读的起书。但这个过程,短则六七百年,多则一二千年,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是活不到那时候了。”
“说起来,从轩辕黄帝到如今,乃至到未来家天下结束以前,也只有武氏当上皇后开始的这一二百年,平民才能普遍读的起书。武氏这功绩,当与秦始皇相提并论。”
“可是就在这个时期,莫公来这么一出,让李三郎怎么想?”
李三郎,就是李隆基。才子圈里都这么称呼他。全唐就没人不知道这个称呼。
莫怀仁惊问:“罗先生,家天下真有结束的那天?”
罗英笑着点头回答:“没错。我再给莫公说一说,为什么上头的李三郎,下头的刘三姐全都要废土司。”
莫怀仁点头:“请讲。”
罗英说:“有人跟我说,李三郎是被刘三姐吓怕了,毕竟她背后有刘晨、阮肇两位仙人。但罗某要说,或许李三郎是有点怕,但就算怕也有限,这绝对不是刘三姐说什么李三郎就做什么的原因。”
陶秀才问:“那你说,是什么原因?”
罗英回答:“陶兄,你我都是读书人,难道你忘了凡人是可以诛仙的吗?”
这一问,把陶秀才闹了个大红脸。
在场的读书郎也都想起来了,几百年前汉末,江东孙策诛杀神仙于吉,还不是说杀就杀了?李隆基不论是才学还是实力,都比孙策强,凭什么怕刘晨、阮肇?
陶秀才马上尴尬地笑着说:“陶某以前没想起来,倒叫罗兄见笑了。”
罗英说:“陶兄,你这是人之常情。”说完继续解释:“只是你再想想,等到家天下结束以后,天下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