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蜜蜂过岭为花开
送走了客,舟妹去收拾桌子,刘善花也过来帮忙。有好几碗茶,都没有人喝过,但也得倒了。
李老汉和阿牛看到了,都很高兴,互相看了一眼,各自分头去忙活。
“刘三姐她还活着”的消息,不到半个月,就传遍了十万大山。
不过也有很多人都不知道,比如刘善云、阮绍威、阮蔚霞、冯子安,他们就不知道。
他们沿江寻找刘三姐,见人就问,但是最先知道消息的一批人,只是那些山歌手,他们在当地传播这个消息,并不是一两天就能让当地人全都知道的,怎么说也得要个三五天,才能让当地人全都知道。
消息传到宜山,老农和赵艮他们都很高兴。尤其是老农,刘善花可是他看着长大的,就跟自家的孩子一样,前些日子她被牛画树砍藤落水,不知所踪,老农一连好些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现在听说刘善花还活着,老农马上叫张北夫妇:“你二人去桂林跑一趟,接她回来,她一个姑娘家,孤身一人在外太危险了。”
叫张北一个人去接也不方便,毕竟他可比不得刘善云和阮绍威。
张北夫妇应下来,收拾一下,交代张茂在家要听爷爷的话,好好读书,就出门了。
到了龙水河的码头上,又碰到赵木,看他也是打起包裹,拿着雨伞,要出远门的样子,就问:“赵哥也要出远门?”
赵木回答:“是。我哥哥听人家说刘三姐还活着,现在桂林府那边传歌,就叫我去看看她,顺便给她撑个腰,壮个胆,别让外乡人欺负了我们地方上的人。”
张北说:“赵秀才倒是有心。”
赵木说:“我哥哥本来也是要去的,但他跟人家说好了进荔枝树苗的事情,现在山场已经砍出来一片,可以先种一批试下,所以他得去梅岭那边,分不开身去桂林,才叫我一个人去。”
张北说:“那我们可就有伴了。”
赵木问:“你们也是去看刘三姐的?”
张北回答:“对!我爹说,她一个姑娘家,单身在外太危险,叫我俩去把她接回来。”
赵木说:“那敢情好。”
这边话还没说完,那边本地的几个山歌手又来了,互相打过招呼,才知道大家为的是同一件事。
大伙等了一会,有客船到码头下了客,大伙就上了船,叫船家:“快开船!快开船!”
船家也是本地人,跟他们也熟,看到他们催促开船,就问他们:“你们这是急着去哪啊?”
赵木回答:“我们要去桂林。”
船家问完话,刚拿起撑杆去开船,船才开动,听到赵木这么说,马上就说:“我这船可不去桂林。”
有个山歌手插嘴说:“我们知道,等到下一个码头就换船。”
船家问:“你们急着去桂林干嘛?”
张北回答:“哎呀!这么大的事你都不知道?刘三姐她还活着,现在桂林那边传歌,我们去给他捎个话,告诉她,乡亲们等她回来呢。”
船家听说刘三姐还活着,才反应过来说:“是这样啊!这趟船就不收钱了。”
自己也是刘三姐带头闹民变的获益人,又跟她本乡本土的,前些日子她失踪,自己也拒了好几趟客,沿江上下寻找了好几十里,巡了三五个来回,都没找到她,以为她真的死了。
现在听说她还活着,人家都肯放下工夫去接她,自己也不能落后于人,开一趟免费的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张北说:“这怎么好意思?”
船家说:“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只要刘三姐她没事,我多出几趟免费的船也值。”
赵木说:“行,你这个情我们领了,回来再谢你。”
船家不耕田种地,也不打渔,但刘三姐也惠及于他。
要知道,摆渡这一行也是要交税的。这叫捐税,是很多行当都有的。
王法上的捐税并不重,毕竟李官家要点面皮,只占收入的半成。
但实际上,衙门收税的时候,捐税却要占到收入的二成。多收的这一成半,就进了衙门那些吸血鬼的腰包,官老爷拿大头,当差的拿小头。
李唐从开国以来,就是这样,说什么贞观盛世、永徽盛世,全都是贪官污吏喝老百姓的血汗喝出来的。
官家给不起高俸禄,再不让当官的贪污一点,当官的根本没有尽职尽责办差的动力,怎么把李唐建设成大唐盛世?
曾经倒是出过一个坚决不肯贪污的官,尉迟恭,日子过得很苦,李世民就找机会,让他贪污。
但尉迟恭这人治军,与士兵打成一片,称兄道弟,叫他克扣军饷,贪污军费,他是不肯干的。
李世民就叫他去监造给相良夫妇盖的生祠,当时叫户部造预算,把实际只要花费七十五万两纹银的工程,造出要花费纹银八十万两的预算。李世民叫户部拨款以后,尉迟恭就带着钱去给人家盖庙了。
谁知尉迟恭是个真英雄,坚决不肯贪污,八十万两纹银没用完,省下五万两纹银回去找李世民交差。
李世民头都要大,这个尉迟恭脑壳就这么不开窍的吗?也不看看瓦岗寨出身的兄弟,一个个都是怎么做的,谁还不贪污点钱,改善一下生活?
反正只要这些人不起兵造反,能把自己交下去的差事办好,贪污一点小钱不引起民怨,自己还巴不得他们这样做,起码有个好拿捏的污点,万一有什么利害关系的时候,自己的话语权也比他们大。
可这个尉迟恭,他的官爵和权利也不比瓦岗寨的兄弟低,人虽然有点憨,但也不比人傻,自己看他不贪污,还以为是他没找到可以贪污的项目,谁知都给他找到可以贪污的项目了,他还是不贪污,他到底是要怎么样?
再这样下去,不但官场,就连民间都要说自己忘恩负义,打压他了——功高者莫过于救驾,他可是曾经救过自己命的,还不止救过一次。
到时候自己这明君形象可就全毁了。
于是,李世民就把尉迟恭叫到御书房,摊牌说这就是让他贪污的,还叫户部帮尉迟恭做一本看不出破绽的假账,非要尉迟恭贪污那五万两纹银不可。
尉迟恭没办法,只好奉旨贪污。
这件事情传出来,天下人才知道,这贪污索贿的勾当,是从皇帝这里开始的,给皇帝当差,你就得这样做,要不然皇帝还不答应。皇帝唯一的底线就是你得把他交办的事办好,别出民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