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蜜蜂过岭为花开(四) - 歌仙 - 和你唱山歌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歌仙 >

第一百零五章:蜜蜂过岭为花开(四)

不过莫怀仁趴在窗台上说话,可不敢把“简直”二字去掉。毕竟自己都能听到街上人说话,街上人也能听到自己说话。

一旦去掉“简直”二字,那就是莫怀仁自己造反了。皇帝知道了都不管的民众运动,能算造反吗?

谁敢公开说人家那是造反,那就是打皇帝的脸,到时候造反的罪名就落到自己头上了。

所以莫怀仁顶多只敢关起门来在家里说人家那是造反。

说完这句话,莫怀仁离开窗台,莫进财赶紧把两扇窗门拉过来一关,关好窗户来对莫怀仁说:“他们都说来找刘三姐唱山歌。”

莫怀仁怒道:“又是唱山歌!你不记得那年闹民变,一开始的时候也是唱山歌?”

莫进财连说:“是,是。”

莫怀仁说:“一旦成了气候,那些乱民就像出了窝的黄蜂一样,嗡的一下全都起来了。”

莫进财说:“是。”

那年闹民变,莫进财怎么会不知道?

那还是武周代唐初期,莫怀仁才继任土司不久。

先前李治当皇帝时,由于吏治宽松,胡作非为的地方官太多,尽管不是人人都跟睦州的官那样,逼到民间出文佳皇帝,可是对老百姓的欺压也是蛮严重的。

但李治没办法,谁让五姓七望把持着从朝廷到地方的大部分权柄呢?

后来李治驾崩,李显、李旦第一次登基,也依旧没有着手解决这个问题,直到武后称帝,才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官场上开启了官不聊生模式。

尤其是李唐皇室,和五姓七望,这两大势力出身的官,基本上被武皇赶紧杀绝。

但武皇对平民百姓,那真是没得说的,给了平民百姓很大的上升空间。

以往举茂才,全由五姓七望说了算,纵然你才华比天高,不投靠他们也别想有机会步入仕途,为生民谋福祉。

然而一旦投靠他们,就成了他们的一条狗,你还有机会实现抱负,为生民谋福祉吗?

武皇不一样,一登基,就改制了这一项,下令全唐每个县全都要举茂才,并且限定了最少数额,所推选的茂才考科举,连试卷都是武皇要抽查的,发现哪个县推举的茂才名不副实,直接问罪县官,轻则罢官,重则杀头。

这一来,县官不论是否五姓七望出身,再不敢只选奴才不选人才,民间只要真有才华的人,不问士农工商,十有八九都能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社会阶层的上升。

对那些没有能力实现社会阶层上升的人数最多群体,也就是农人这个群体,武皇坚决不管再怎么困难,都要保障他们的均田亩数充裕,一分都不能少。

很多农人在李显第一次在位期间,均田亩数略有减少,到了武皇时期,也全都给以补足。

对匠人师傅,武皇把李唐原定的要每年徭役六十日,减少到每年徭役二十日。这一政策一直沿用到现在。

还有那些一向被视作社会最底层的商人,武皇虽然没有改变士农工商的排序,但是一再强调自家也是商户出身,说经商做生意对社会的贡献极大,大有可为,支持商人在民间成立起诸如江右商帮等众多地方性商业行会,抗衡士族对商人的欺压。

对浮屠沙门,武皇自称弥勒佛降世,予以佛门亲荣;对修真道士,武皇承认老子化胡信史可征,认可玄门道教的地位;对江湖游侠、绿林好汉,武皇摆明态度支持他们杀为富不仁、贪官污吏,可以不受王法的追究……

此外,武皇还重用狄仁杰等贤人治国理政,任用赖俊臣等势利小人收罗李唐皇室和五姓七望势力成员的罪证,杀掉这些压在平头百姓头上的大山。

武皇对平头百姓是好了,但李唐皇室和五姓七望势力出身的官就惨了,于是他们打着李唐旧臣的名义,纷纷起兵造反,要推翻武周,重建由李唐皇室加五姓七望这八大门阀世家共主的李唐。

那时节,施行羁縻政策地区的财主仿佛看到再进一步的机会,纷纷出钱出力支持李唐旧臣反武周。

钱从哪里来?当然是去搜刮土民,用土民的血汗和性命,来做自己上升社会阶层的垫脚石。

于是,各种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越来越多,税率越来越重。

土民一开始,只是唱山歌骂财主,去找当官的来说和,结果发现,那些当官的,基本上一百个里面,有九十九个是站在财主那边的。

就连很多一向有清正廉明好名誉的官员,居然也举着大义的旗号,说土民是李唐子民,要土民服从反武周的大局,任由财主盘剥、压榨。

这一下,土民彻底暴怒,骂财主的山歌,就唱成了闹民变的山歌,打出坚决支持武皇,只反李唐旧臣的旗号,跟财主作对。

那一年,闹民变的可不止十万大山的土民,而是全唐的土民全都在闹,但就属十万大山这边闹的最凶,其中又以莫家土司治下闹的最凶。

谁让莫怀仁是全唐最大的土司呢?

财主纷纷上书,要求武皇保障土司的自治权,武皇说:“你们的土司是李唐皇帝封的,不是朕封的,朕尊重土人的习俗,土人事土人管,但到底要怎么管,你们土人自己解决,少来烦朕。”

这直接逼到全唐再没有当土司的财主敢搜刮民脂民膏去支持李唐旧臣反武周,迅速恢复旧有的租税率,民变才平息下去。

那一年,李老汉跟莫怀仁一样,都还年轻,双方就已经对上了。李老汉当时就是莫家土司治下闹民变的头子,也从来没有怕过莫怀仁。

现在莫怀仁提到那年闹民变,莫进财也一样害怕。那一年闹民变,可比这几年闹的凶。

毕竟当初是有李唐旧臣掌握的官兵,一起参与镇压民变的。本来凭着那么多的兵力,要花点大代价把民变镇压下去也不是不可能,但奈何武皇不断发兵镇压李唐旧臣的官兵,与民变形成夹攻,反让李唐旧臣的官兵加速了覆灭。

在那段时间,莫府差点被攻破,莫怀仁也几次被打猎人用弓箭射伤,莫进财也好不到哪里去,差点丢了小命。

因此莫进财很理解,十万大山的财主为什么会怕土民唱山歌。

本来那年民变平息后,十万大山也没人唱山歌骂财主了,毕竟谁都不想苦大仇深,愁眉苦脸的过日子。

所以矛盾才缓和了好多年,只要莫家土司按照官家的政策办,土民也不会说莫怀仁什么,哪怕双方起了争斗,也都能够自行克制,不会把事闹太大,基本上是打个一两场群架,也就握手言和了。

谁知道开元二年,李隆基突然减租,而且一减就要让土司收入减少那么多。这一下,激怒了土司,财主要对抗李隆基,不肯执行李隆基的减租政策,收租税不减反增,又逼出来新的民变。

好在李隆基听了冯子安的话,严禁官兵参与,才没有闹到那一年的民变那样大。但这几年的民变,与那一年的民变有区别。

那一年的民变,是分散的,土民各闹各的,这几年的民变,在李隆基那一句“理应由她骂去”的作用下,土民不再是各闹各的,而是步调一致的跟着刘三姐闹,力量比那一年的民变还要大。

现在莫怀仁这样说,莫进财除了说是,还能说什么呢?只能看莫怀仁自己怎么办,反正莫进财是想不到好办法。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