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第73章偷师古拜迪埃 - 天山的炊烟 - 轻雨初晨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天山的炊烟 >

第一卷_第73章偷师古拜迪埃

本来马辉打算安排好林清泉后就回乌市饭店准备一头扎进后厨学习菜肴。奈何川菜馆的外卖业务正在起步阶段,而文释军等人脑子似乎又有些不怎么开窍,必须得要马辉亲自指挥监督才能保证工作做得滴水不漏。

加上麦麦提当天从印刷厂取完各级会员卡后,按照马辉吩咐,将二十张会员卡送到南湖街。

这些会员卡领回来,意味着新的会员管理模式即将落实。

马辉担心文释军等人不能很好地理解这套模式,只得留下来继续监工并教导,短时间内肯定是回不到乌市饭店去了。

好在,这几天也并不是没有好消息。

因为乌市电厂提前完成了发电机的安装工作。乌市饭店的供电又恢复到原先的状态,艾力也不用每天对着昏暗的饭店唉声叹气。

而南湖街附近的高架桥建设以及公路维护工作如期完成,一下子给南湖街带来了新的人流量。

紧接着的南湖广场一期项目的破土动工,又为南湖街聚齐了不少建筑工人和建筑师。川菜馆和面馆因为率先开启外卖业务,价钱也比较合理,普遍受到这些工人群体的青睐。

川菜馆和面馆在经历了前一段时间的低谷后,元气逐渐恢复。

总之,几天来,马辉除了帮助韩香玲打打下手,就是指挥着饭店的各种工作,忙得那是一个不亦乐乎。

当然,闲暇时间里马辉也没忘记为决赛做准备。

根据“主菜—汤—凉菜—甜点”决赛流程来看。马辉最擅长的自然是主菜与汤。至于凉菜,马辉虽说不能得心应手,但与主菜和汤相比还是相差无几。何况,凉菜考察的主要内容是在厨师的刀工而不是菜的本身。

马辉对自己的刀工还是很自信的。因此他干脆将全部注意力都放在甜点上。

与后世的甜点单单指代甜品不同,文件上的甜点应理解为甜品和糕点两样东西。而疆省因口味普遍偏咸与偏重,甜食在疆省并不怎么受欢迎,能叫得出名字的少之又少。

糕点则不同,诸如家喻户晓的玛仁糖,馕饼,苹果派,毛子饼干,酸奶疙瘩等都是疆省的糕点代表。

传统小众一些的糕点比如古拜迪埃,巴哈利,巴哈拉瓦,蜜多维等皆是那种看一眼就让人流口水的存在。

不过马辉毕竟不是专业的糕点师傅。虽然知道有这么多食物的存在,也多少了解过其做法,但马辉可以说是从来都没有亲自烹制过。

只懂理论不懂实践带来的后果是非常大的。马辉一连尝试了好几次烘焙古拜迪埃,结果要么是从第一步开始就宣告失败,要么做着做着就坏了。

烘焙毕竟与烹饪是两种体系,即使马辉有着灵敏的嗅觉和一手好厨艺基础,面对传统糕点还是有些束手无策。马辉甚至隐隐后悔当初学习厨艺时,怎么没在烘焙上多重视一些。

但后悔与焦急显然不能帮助马辉提高烘焙能力。马辉只得是硬着头皮一边努力回忆着烹制步骤一边反复进行实践,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没有参悟透的马辉再度动起了偷师的念头。

但这些传统糕点只能在集市或者供销社里找到现成品,却找不到制作人。这让马辉很是郁闷,只得拎着一袋子古拜迪埃和巴哈拉瓦一脸愁苦地回到了川菜馆,认真研究着人家烹制的两样糕点与自己烹制出来的有什么不同。

经过一下午的研究,倒是真让马辉参透了一些事情:市面上售卖的古拜迪埃所使用的的面与奶酪与自己用的明显不同。

确认了这一点,马辉正打算换食材,与忽然闯进来的陈娟差点撞了个满怀。

从疆南玩回来后的陈娟在陈豫鲁的连哄带骗加上意识到潘明许诺给她找一个带编制的工作不过是骗她的借口后,勉强接受了后厨的工作,而为了安抚陈娟的心情,陈豫鲁给陈娟报了个电大的工商管理班。

因此陈娟白天里大多数时间都在电大学习,只有傍晚这一段时间是在后厨忙活。

“小马哥,你不会一整天就在研究这个面食吧?”刚从电大回来的陈娟早已饥肠辘辘,此刻见一桌面的糕点,哪里忍得住,抓起一只就塞进了嘴里。

“当然了,我不太会做这东西。就买回来研究研究。”马辉看着陈娟狼吞虎咽的样子,忍不住递了杯温水。

吃完一块古拜迪埃的陈娟接过马辉递来的水,仰头一饮而尽。顺了顺后,陈娟眨巴着眼睛道:“小马哥,你不会做,可以问我啊。”

“问你,难道你会烘焙?”马辉微微惊讶道。

“烘贝?那是什么玩意,这东西不是叫面食糕点么?”陈娟疑惑道。

“哦,对,是面食糕点,你会做么?”马辉纠正道。他忘记这年代,“烘焙”这个词还没被普及,因此陈娟不理解是正常的。

“嘻嘻。”陈娟忽然做了个鬼脸,“我当然不会做,但我在下面村子插队时,见到过村里老奶奶做过,我知道流程。”

原来是这样……马辉心想着,转身从背后的案板上拿过之前做的几个失败品,递给陈娟:“那帮我看看我这几个做失败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可好?”

陈娟见马辉拿出了一碟子黑糊糊,已经不成样子的东西,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凑近闻了闻。忍不住捂住鼻子道:“我天,怎么糊成这样?这东西能吃么!”

马辉老脸一红,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不是没控制好火候嘛。”

川菜馆的后厨里虽然配备了艾力和杨童绞尽脑汁从市面上搞来的各种先进玩意。

但这也才刚刚八十年代初。即使再先进,也没有后世那种外置水箱的嵌入式烤箱。有的只是一台艾力不知道从哪淘来的七十年代苏俄造的台面式小电烤箱。

这种型号的烤箱,内腔空间小不说,用的机械式旋钮控温还控温不准,甚至连个电风扇也没有。因为这,平时后厨里根本没人敢碰它,都害怕因为操作不当而导致烤箱损毁或爆炸。

要不是实在找不到趁手的工具。马辉也是打死都不会碰这玩意。

“我觉得你对烤箱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呀?”正在打量着马辉那一碟焦糊的古拜迪埃的陈娟,冷不丁冒出来这么一句。

马辉一愣,随即反驳道:“我可是研究了一下午的,电烤箱嘛,又不是锅,插上电就能用了。”

“错了错了,据我了解,百分之八十的人都不会正确用这玩意做糕点。”陈娟摇摇头,而后直起身子,转身取来一块马辉买回来的古拜迪埃,面色凝重地问马辉,“你觉得在以前没有电烤箱的时候,那些人是怎么做这东西的?”

“这……我还真不知道。”马辉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当然也不能怪他,他当厨师的时候各种新式厨具早已普及多年。有了这些新工具,谁还会在意以前的旧厨具?

“吊炉,听说过么?”陈娟说着,尝试着比画了一下,“就是用一个普通的铁锅,外面用草、泥和白灰的混合物糊上厚厚的一层,在锅的一边开一个十五公分左右的口,再把锅扣过来……”

“吊炉!”马辉惊呼着猛拍了一下脑门。

吊炉可以说是凝聚了古人智慧结晶的造物。在古代没有电更没有如此多先进厨具的情况下,吊炉就成了最佳的烘焙工具。以前乌市饭店的后厨还真有类似吊炉这样的炊具。

每当麦迪娜大姐要做面包蛋糕之类的,都会用吊炉来制作。

只不过当马辉穿越来后没几天,那吊炉就被更换成了微波炉和电烤箱以及铁馕坑了,所以马辉压根对这东西没什么太大的印象。

“所以,知道吊炉就能做古拜迪埃了?”马辉嬉笑道,“那我明天就去市场淘一个吊炉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