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长大以前,信仰之间(3) - 向上的青春,终将长成最好的模样 - 哲思编辑部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章长大以前,信仰之间(3)

第3章长大以前,信仰之间(3)

踮起脚尖用力成长

l李茜

好像从初中以后就没怎么长个儿了。小学时每年体检的项目里,“身高”总是最受期待的一项。刚从检查室出来,大家就拿着体检单凑在一起,叽叽喳喳地对比谁的视力好、谁的肺活量大,尤其是身高,长得快的人总是有些得意地大声炫耀:“我一年长了八厘米哦!”

我曾经也是那群“小得意”中的一员。小学6年里虽然从来不是班里最高的学生,但也一直处于中等偏上的状态,至少每次排队不会“沦落”到最后几位。然后一年与一年间测出的差距逐渐缩小,直至为零。

大概是初二体检的时候,看着医生刚填好的体检单,瞪大眼,有点儿难以相信——身高那一栏的数字和初一填写的一模一样——甚至怀疑医生是不是眼花看错了。

身边响起同学的讨论声:“耶,我长了五厘米!”——是刚进校时比自己矮的女生。“你呢你呢?”——也有四处好奇打听的人。“我?跟去年一样啊。”——用的是什么情绪也没有的语气。

上体育课、做课间操的排位不断调前,最后成了班级里最矮的几个人之一。在心里的某个洞穴里,似乎匍匐了一只小兽,失望的,或者说是失落的小兽。

然后到了高中。班上新认识的朋友里有一个高个儿姑娘,那时候应该是一米七三左右吧。和她家离得近,总是一同回家。有天放学后,像往常一样,穿着肥大的校服,仰着头看她,一边闲聊一边手挽手地走。对面走来几个其他学校的学生,快要擦肩而过时,突然听到笑声——声音不大却又清清楚楚传进耳里,分辨得清语气里面的嘲讽,同时也看清了对方脸上的戏谑表情。

“嘻嘻,小不点儿!”就是这么一句,然后那些人走了过去。没有停下脚步,没有回头,也忘记了当时的表情,也许是没有表情吧。向前走出几步后,高个儿姑娘才有些尴尬地说:“这些人……”再次仰起头,对她笑了笑,这一次成功露出了毫不在乎的表情。

这件事已经过去五六年了,那个女孩肯定不会记得,当时那些嬉笑的人也肯定不会记得。但是,我怎么也忘不掉。

从那天以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和那个女孩保持距离,如果有其他朋友在场,便会用那个人隔开自己和她,如果只剩彼此,就离她半步,再不会紧挨她,像以前那样手挽着手走。

无聊,幼稚,小心眼儿,神经质——在心里一遍遍责怪自己,告诫自己就算这样做也不会改变两个人的差距,但依然无法控制隔开距离的下意识反应。甚至当得知女孩搬家,再不同路的时候,心里竟隐隐冒出一种解脱感。

很多事情——学业、成绩、和别人的交往、自己的兴趣——所有这些引起的反应都像身高那样。从最开始的自豪,渐渐跌落为失望。有时候这下坠太过迅速,没有缓冲,往往让人一蹶不振。

身边大多数的人,都只是像对待最最平庸的人那样旁观着,不存在什么露骨的指责批评,但也很少给予过肯定。因为不抱希望,所以他们不会有什长大以前,信仰之间027么失望。但曾经自信的自己,却始终不肯放下那一点点希望,因此也一次次捧到了失望的残骸。

尝试过给各种杂志投稿,石沉大海。仔细地看杂志上的文章,模仿,却又逐渐意识到不管再怎样形似,相比起那些真正擅长这种类型文章的作者,自己永远也抓不到那个最动人的“点”。

在那段时间里,生活也好,写作也好,都像回到了那一刻,矮小的自己站在高个儿女孩身边,就算踮起脚也还是差得很远,不断有幻化的刺耳声音讥笑着,“嘻嘻,小不点儿。”

这些心情没有倾诉的出口,只能发酵在心里,用力挣扎着、艰难喘息着对自己重复——你行的。你没这么差。相信自己。

也许在别人看来,这不过是青春期自导自演的闹剧,就像自作多情的堂吉诃德,把风车当成了怪物。可是那些挣扎过的痕迹,却又真切地铺出了一条路,自己的路。

对,现在的自己依然是小不点儿,但心里的自己已经长高了一些,并且懂得,只要肯付出,这样的成长就不会停止。

终于——终于开始一点点地,重新相信自己了。

先蜕变而后成长

r若非

逆着阳光,他抬眼看我。眉宇清秀的男孩,眼神沉和,表情安宁。他在我身边坐下来,问,你是若非?我点头,是的。我们自此成为朋友,话却不多。通常情况下,我写我的故事,他努力学习,为了未完成的梦。很少言语,但坚定的眼神,彼此都懂。

一年时间转眼逝去。临近高考的时候,他突然说,若非,我要你写下这个故事,我的故事。

傍晚时分,姚牧凡从那幢六层高的教学楼出来,背上是十多斤重的书包。抬腕看表,时间是十九点过五分,离晚自习开始只有25分钟。举步向前,逆着赶去上自习的人流,向校门口走去。

他低着头,像怕被人发现似的,匆匆地走。

“哎,姚牧凡,你去哪儿?”李小落在人流中叫他。李小落是他的同桌,一个不是很漂亮但很可爱的女孩,成绩一般,却很努力。姚牧凡喜欢她,是因为她善解人意,当心里有不顺心的事情时,他总能在她那里找到安慰。

姚牧凡像被吓了一跳,他惊愕地抬起头:“我……我出去一下。”

说完快步离开,确切地讲,是逃走。他害怕李小落继续问下去。他本想告诉李小落自己打算逃课的,但逃课这样的事情一旦被李小落知道,一定会生拉活拽将自己弄回教室去,所以他什么都没有说。

出了校门,姚牧凡把书包寄存在一个认识的百货店老板那里,去了网吧。是的,五月,离高考不到一个月,兵荒马乱的毕业时节里的某一个黄昏,高三学生姚牧凡在他紧张的备考时间里偷偷地跑去了网吧。在网吧,他聊qq、写日志、读诗歌、看电影,整个过程中,他一直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然后,在走出网吧的时候,他给李小落发了条短信:“对不起,我骗了你,我逃课去了网吧。”

几分钟后,李小落回复说:“刚才看你一直没回来,就猜想你去哪里放松了,玩玩可以,记得努力备考。”

李小落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女孩,同样是一个麻烦的女孩,用姚牧凡自己的话说就是“真是啰唆,比我妈还啰唆”。

姚牧凡不喜欢他的母亲。因为她总是在姚牧凡听音乐的时候大声咆哮着切断电源,或者是在姚牧凡玩篮球的时候毫不客气地没收他的篮球。姚牧凡害怕跟母亲一起吃饭,因为母亲总是借吃饭的机会向自己灌输她所谓的辛酸史。她谈她的苦处,谈她在丈夫过世后是多么努力地想让儿子生活得好一点,为了儿子她什么也不要了,儿子是她生命的全部,所以她的儿子姚牧凡必须努力学习考上大学。因此,她剥夺了儿子除学习以外的一切自由。“你恨我也行,”母亲总是这样说,“但你必须听我的,好好学习。”

姚牧凡真的有点恨她,而李小落总是说:“姚牧凡,你不应该恨她,真的,总有一天你会理解她的苦心。她爱你,不过是有些极端。”

姚牧凡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但也不至于太差。如果不出意外,上个本科不成问题。

“不是我太自信,我是真的害怕,在即将高考的时候,越是绷紧神经越容易出问题。”他这样对李小落解释,“所以我忍不住去网吧,我需要放松和发泄。”

李小落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和他纠缠,她的安静让姚牧凡有些不适应。这太不像以前的李小落了,以前的李小落应该像他的母亲一样对他进行苦口婆心的劝导,但这次她却老成地说:“不管怎么样,只有几天了,你要自己好好把握。”

而那个时候,已经是六月一日,离高考还有五天。

黑色风暴即将来临,每一个待考的人都像风暴袭来前的农民,小心而紧张地照顾着自己的庄稼。在这样的氛围里,大家疯狂地传着大头贴和同学录,拍照或者签名,什么都做得像在迎接一场生离死别。

高考前夜,母亲又在饭桌上重申了她的态度——必须考上大学。说到后来,她又流下眼泪。姚牧凡在她的眼泪里又复习了一遍她悲壮的历史,然后有些厌恶地对她说:“你别总是哭,动不动就掉眼泪。”

深夜,姚牧凡给李小落发短信:“她又在我的面前掉眼泪了。”

李小落回信:“别厌恶她,她太爱你,你终会明白的。”

姚牧凡叹了口气,将头枕在被子上看着白花花的天花板。他感到有些茫长大以前,信仰之间031然,好像一只在茫茫大海上空飞翔的老鹰,忽然之间就失去了一切方向……

六月七日的早晨,母亲早早起床,给姚牧凡准备早餐,还特意准备了一杯牛奶,告诉他:“不管你以前多么不喜欢喝牛奶,这两天一定要喝。”姚牧凡竟也十分听话地点了点头,这让母亲很是喜出望外,她激动地说:“我儿子长大了!”

姚牧凡在这个时候发现了母亲的白发和皱纹,他的心酸了一下。母亲还很年轻啊。姚牧凡突然有了一种自责的想法。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