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谁当头功
旁人为了一份军功抢破头,巴不得将路过的小贼都当成倭贼来充数,这群人可倒是好。命悬一线血战到底,却又扭扭捏捏不愿领功劳,这倒是第一次见识了。
“各位爷莫说气话,这么便宜的事,旁人做梦都想不来的,诸位爷痛快些报上番号姓名来罢了……”
谢氏兄弟齐齐抬起头来,只是一眼,那书记只觉着后背发凉,便后退了半步。
“诸位爷先歇息,某一会再来……一会再来……”
戚英固然知道,老兄弟们的心思清楚得很,这是想追随他到海上去,往后再不上岸了啊!
“老哥哥们,这一战够你们风光一辈子的了,安心领赏,不想拼命了就买块地,建个宅子,吃喝嫖赌随便你们,这样的日子不舒坦么?”
“为了舒坦谁会来当兵……”沉默了片刻,罗初一到底是回了一句。
“少帅,其实咱们都是贼人出身,这个兵盔子戴着实在不舒服,跟着您海上萧遥,那才是真快活……”于打雷嘿嘿一笑,调侃了一句。
戚英倒是有些讶异:“归阿树和谢家兄弟是贼我知道,我怎么记得陈朝光是疍家渔人出身,牛大春是江南农户,张少安就不用说了,钟光北家里似乎是世袭锦衣卫小旗总吧?”
“陈朝光?得了吧,没入伍之前,他买了几个倭国女人,在疍家排船上开了咸水寨,那是十足的老茶壶了……”
戚英也没想到,一脸正气的陈朝光竟然还开过海上窑子,也难怪早先登岸之时,这家伙各种下三滥的路数都使上了!
“牛大春呢?这可是个老实人,大家没意见吧?”戚英到底是想说服弟兄们的。
“牛大春?呵呵……”罗初一只是笑笑,没有说话。
陈朝光似乎被揭了老底,心里不舒坦,接着话头说:“牛大春三年打不出来一屁,跟老牛一样只知道干活,你别说,他家婆娘可是出了名的美人……”
“只是后来……”陈朝光也说不下去了。
“牛大春,你干了甚么?”戚英问了句,过得许久许久,牛大春才闷闷地说了两个字:“杀官。”
气氛沉闷,年轻的钟光北自报家门:“我家大人领着锦衣卫在陆上剿贼,回去就得了箭疮,没多久就死了,我家哥哥承袭了旗总的官职,整日里吃喝玩乐,我……我想活得像我爹……”
正说话间,外头传来脚步声,众人也就闭了嘴。
“诸位爷!我家协镇亲自过来犒慰你们了!”书记的声音传来,戚英也万万没想到,东海营的水师军门会亲自过来!
他见过东海营的军门,怕被认出来,想要遮挡脸面,双手却无法动弹,只能忍着剧痛,想转身面壁,然而却连转身都做不到!
“陈帅,怎么劳烦您亲自来探望,受宠若惊啊!”戚英正焦急之时,杨宗济的声音传了过来,他总算是安心了。
“哦,可不敢,多得军师提点,今番也想过来聊表心意……”
杨宗济堵住了门口,说:“可不敢劳烦军门,还请借一步说话……”
沉默了片刻,那书记知情识趣地说:“小人先告退了……”
书记走了之后,便听得杨宗济说:“军门,说来也是羞红老脸,这几个不成器的其实是偷出营来做自家买卖的……万一报上去,追究起家底,会给我家大帅抹黑……”
“这桩功劳,就权当东海营造下的,也算是与军门结交个人情,往后互有往来,朝堂上多为我家大帅说说好话……”
“原来如此!”那军门也是恍然大悟,声音也压低了些,继续道。
“只是杨老,倭贼拖延一夜的事情,到底得有个说法,你我都是天亮了才来,朝廷上怕是有些说不通的……”
杨宗济呵呵一笑:“军门哪里的话,盱眙县的巡检司正在庙湾公干,见得动静,过来巡视,拼死抵抗,给咱们争取了时间,典史赵兰亭英勇无畏,光荣负伤,这也是他们的功劳了……”
想起赵兰亭那怂样,戚英也是气不打一处来,到头来反而让他捡了头功。
不过巡检司的弓兵最后确实死战不退,也当得起这份功劳。
让戚英感到忧虑的是,二爷似乎早已知道老卒们要追随戚英,此时正在帮老卒们打掩护!
或许从他将这些老卒发散到各地当探子开始,就已经做了这样的打算,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再让这些老卒回兵营!
戚英落海之时,心里还有过抱怨,总觉着二爷太过绝情,让他永不上岸也就算了,连个人手扈从都没给他留。
此时想想,杨宗济将自己最信得过的近百老卒,都托付给了他戚英啊!
正感慨之际,又听得那军门低声道:“这事便听杨老的主意,只是还有一事……”
“我等东海营将士虽然奋力追赶,但倭王还是跑了,俘虏的那些倭贼嘴里问出了些东西,想必杨老应该会感兴趣……”
戚英心头顿时发紧,杨宗济也没有声音,便听得那军门放大了一些声量,说道。
“倭贼们说抵抗一夜,杀死杀伤倭贼数百人的,是戚家小爷,凶名赫赫的白阎罗戚英,不知杨老以为这事如何?”
“呵呵,我大明军威震天下,声及四海,倭贼一个个贼心鼠胆,见着一些个英勇无畏的,便以为是戚英,也是人之常情,需知认真起来,便是东海营将士,那也是人人皆可成为白阎罗的……”
军门哈哈一笑:“杨老说得是,只是我这个人就珍爱勇士,且让我看看这几位堪称白阎罗的爷儿们!”
杨宗济抬起手来:“军门,东海营的将士们及时洞察贼情,涤荡海上,也是头功,将士们同样需要军门犒劳,这里就不必军门操心了……”
“头功?”
“东海营,该居头功,当之无愧!”
军门的脚步又收了回去,哈哈笑道:“好好好,那本官也就不打扰诸位勇士歇息了,不过……不知本官还有些甚么能为诸位做的,本官的诚意是十足的……”
戚英终于忍不住,开口说:“东海营把总周沧,当记头功,刻碑勒石,军中表率!”
“周沧?本官未曾听过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么一个把总,不过我会回去查一查的,这桩事就算本官送给诸位的心意了。”
戚英忍痛坐了起来,疮口崩裂,鲜血浸透了绑带,他看着东海营的军门,一脸肃穆地说。
“我要让全天下,都知道周沧之名,五十万军士,都称颂他的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