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屈身门洞 - 荡寇东海东 - 妍妤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荡寇东海东 >

第二百三十二章屈身门洞

贼军眼见着城门久攻不下,城头又再无守军敢死守,便纷纷爬上了城头,往前冲杀。戚英死顶着城门,突然就失去了意义,但又不能彻底放弃,若是放弃,只能让贼军大部潮涌而入。

虽然还有十几个守军与他一并死撑,但到底是架不住贼军的攻城椎。

这攻城椎是一根水桶般粗大的原木,包裹了铁头,安装在了战车之上,还加了顶棚,顶棚用沾湿的毡布之类的保护着,可谓万无一失。

而城门与城墙一样,都是拆卸了建筑临时搭建起来的,为的就是在牌楼这里筑起最后的防线,根本就没法抵挡攻城椎的冲击。

跳下城门的贼军又朝门洞里冲杀,十几个守军很快就杀伤了大部分,眼看着要被坑杀在门洞之中,一道高大的身影突然逆流而上,杀入到门洞之中。

杨文鹿!

他手持一张鬼头铁盾,另一只手却是那杆马槊,横扫直挑,并无一合之将,杨文鹿冲入门洞,便守住了外围,朝戚英道:“跟我走!”

戚英只是苦笑一声,他又如何不明白,若只是戚英在门洞之中,老指挥使是万万不可能让杨文鹿杀进来的。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张戬还跟在戚英的身边!

马槊是杨文鹿的看家武器,但用了那张铁盾,却显得累赘,想要施展开来就更难,他为何要拿盾,正是为了保护张戬。

戚英没想到,自己死死顶着城门,给守军争取退回去的时机,最终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

若是他死在门洞之中,张吕阳也就不需要再履行诺言,张家的宝船机密也就不需要告诉戚英了。

饶是如此,戚英还是咬了咬牙,朝杨文鹿道:“盾牌留给我,你带二郎走吧。”

杨文鹿带着盾牌来,就是为了保护张戬,虽说靠着马槊也能把张戬带回去,但戚英选择留下来,还是太过出乎意料了。

“生死之际,莫端架子,拿了盾牌来,就是为了保你和二郎!”杨文鹿一槊挑飞了一名贼军,朝戚英破口大喝。

戚英却冷笑了一声:“我需要你来保?若不想张家彻底覆灭,就照我说的做!”

也不由分说,戚英便将张戬推给了杨文鹿,后者虽然恼怒,但到底只能将盾牌丢了过来。

“哥哥!”张戬双眸湿润,朝戚英喊着,戚英却报以微笑:“放心去吧!”

“哥哥,跟我们走吧!”张戬焦急地喊着,戚英却用盾牌死顶着城门,朝张戬道:“贼军里那个人,我必须打败他,若那军师一直活着,张家断无胜利的可能!”

如此说着,戚英便从腰间摸出一个竹筒来,交给了张戬,叮嘱道:“离了门洞,便放了这火箭,给我山下的弟兄们发信!”

张戬接过竹筒,正要开口,杨文鹿已经解了左肩的肩甲,将张戬的后背挡住,背起了张戬,往贼军之中冲杀。

贼军源源不断地跳下来,很快就将二人的身影淹没,门洞之中已经没剩下多少守军,眼见着杨文鹿走,他们也跟着逃了。

也亏得攻城椎正在后退,城门才没有被瞬间撞破,然而门洞之中,便只剩下孤零零的戚英,背着个大铁盾,背靠着城门。

贼军很快就涌向了那些逃走的守军,甚至遮掩了戚英的视野,戚英只见到一支火箭冲天而起,炸开绚烂的红色焰火,张戬到底是做到了。

隔着城门,戚英又听到了攻城车的轱辘声,戚英躲闪到门洞的最侧面,突然如乌龟一般趴下,躲在了大铁盾牌的下面。

“轰隆!”

城门轰然倒塌,攻城车终于是撞破了城门,非但如此,竟是将大半个城墙也撞塌了下来。

戚英被埋在了废墟之中,也亏得大铁盾牌如同乌龟壳一般保护着他。

他能感受到脚步踩踏在废墟之中,不断压在铁盾之上,留给他的空间不断被挤压,若非铁盾坚厚,只怕他早被压成人饼了。

脸颊紧贴着地面,戚英便躲在铁盾之中,他尽可能调整着呼吸,躲在铁盾之下。

这还是他第一次在战场上龟缩着,但他愿意这么做,因为他手里没兵,自己冲杀无异于送死,而且他今次是为了自己极其异想天开的策略。

在前面几次交手之中,那位军师算是跟戚英打了个平手,这位军师对戚英的套路似乎见惯不怪,或者说,他对大明军队的作战策略,极其了解。

想要抓住这个人,就必须以身涉险,必须剑走偏锋,若是照着寻常策略,只能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这军师直至目前都未曾露面,肯定是坐镇后方,戚英让弟兄们混在死囚之中,就是为了让他们散入到后方,寻找刺杀这军师的机会。

但如今已经没有了死囚,没有任何掩护,戚英想要进入后方,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戚英选择留在城门,利用门洞的构造,以及这张盾牌,躲在废墟之中,只要贼军冲杀到了前方,那么城门这里,也就成了后方。

想要攻破张家的镇落,这军师不可能不上前来刺探和亲自勘查,届时戚英就能够找到他的位置,甚至接近他!

当然了,戚英也不知道要躲多久,更不知道这位军师身边会有多少护卫。

但这已经是最后的机会,若不能解决军师,张家就半点机会都没有了。

为了等待这个机会,戚英只能躲在盾牌底下,任由贼军的脚步甚至是战车的车轮,从自己身上的盾牌上碾压过去。

也亏得自己被埋在了废墟之中,又有坚厚的铁盾保护,否则单单是踩踏,都足够让戚英死上好几回了。

外头的战斗还在继续,戚英无法知道详情,但他知道,有八教头和杨文鹿在,贼军短时间内是无法攻入到张家镇落的。

那些贼军好不容易攻杀到前方,又万万不可能退回来,以免给张家突破下山的机会。

所以等到他们停战,军师必然只能往前来,查看敌情以制定新的策略。

戚英能做的,便只有等待,至于等到何时,戚英也不知道,一切只能靠他的耳朵。

这是一场极其漫长的等待,戚英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的判断和决策,可每当自己要爬起来的时候,他到底还是忍住了。

倭人之中竟有这等样的军师,若让他继续活着,只能带来大祸。

一个头脑清楚的军师,可比成千上百的倭寇都让人头疼!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