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是去是留 - 荡寇东海东 - 妍妤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荡寇东海东 >

第三百八十二章是去是留

飓风过境之后,碧空如洗,早两日徐渭和戴雅格已经派人到周边去清理,那些被刮倒的树木等物,能用的全都搬了回来,用于工地建设,即便不能当建材,也能用来烧火等等。官兵们归心似箭,对于这样的任务也并不排斥,都想早点完成早点回家,积极性也很高。

再加上战斗结束,又得以保全,如今倭贼退去,大局已定,赵文华又好生犒劳了他们,自是卖力做事。

灾后重建很快就完成了,石头城并未受到飓风的损毁,周边地区清理出来之后,就好似抹去了宝珠表面的泥尘,使得这座雄城更显宏伟。

防波堤的外围,官船已经集结,官军们也早已整装待发,就在防波堤边上列队等候。

赵文华和胡宗宪等人又是一番动员,到底还是登船了。

戚英没有抛头露面,只是暗中看着这一切,对于他而言,这只是一个短暂的中场休息,更只是一个开始,往后才是重头戏。

对于官军的离开,戚英也没什么好留恋的,因为陈同玄已经告诉了他,先前他们挑选的那些官军,果真留了下来,足足有一百多人,而赵文华对此竟没有任何异议。

原因也很简单,这些人作战太过英勇,或者说他们是官军之中为数不多能主动反击的人,所以几乎都受了伤。

班师回朝需要长途远航,若他们登船,只怕要在航行之中死去大半,就算不死,回到中原大陆也是残废。

赵文华今番超额完成了任务,志得意满,本该凯旋而归,带着这些伤兵残将,实在是有损他们的颜面,所以才大方放行。

对于戚英而言,这反倒是一件好事,因为人力资源,是他目前最缺失的一样东西。

官军还在登船,戚英想了想,还是悄摸摸来到了暖室。

徐渭似乎对外头的事情无知无觉,这暖室就如同一方小天地,他再也感受不到外界的影响。

桌案上摆放着大量孤本,他正在小心翼翼地翻阅和修复,戚英凑近旁观了许久,他才回过神来。

“贤弟怎么来了,官军尚且未走,若让人撞见可不好。”徐渭赶忙起身,快步去关门。

戚英摆了摆手:“无妨的,他们都在协助官军登船,没人注意到我。”

徐渭安心坐下,戚英也不废话:“徐大哥,官船今日可就要返航了,你真的不回去了?需知若是留下来,往后还有没有机会回去,还很难说的……”

徐渭笑了,笑容很是豁达开朗:“贤弟无需替我操心,我徐渭既已决定留下,就没想过再回去。”

戚英轻轻摇了摇头:“徐大哥也是有家有室的人,若无法再回去,便再也见不着家人了……”

徐渭变得有些严肃:“我辈读书人,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唯有脑子和一张嘴能派上用场,如今有了机会做件大事,又岂能顾及这些小家小义。”

戚英早跟徐渭说过,要在须弥岛建立学堂,要把倭寇的后代都集中起来,教导我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要让他们从根本上认同,从思想上改变他们的。

只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可不是短期内能达成的事,徐渭选择留下,便意味着往后余生都要奉献到这件事上来了。

徐渭也知道戚英的想法,好整以暇,朝戚英道。

“张戬这小子是个大才,若不是他,我也不会留下来。”

“张戬?”

“是。”

徐渭倒了一杯茶,朝戚英继续说道:“张戬说,这叫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对,就是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让他们从思想上认同咱们,成为咱们最亲密无间的联盟,更是成为咱们生死相依的兄弟。”

“他说的很有道理,我也大有感触,好似……好似登上了高楼,看到了新世界。”

“徐大哥言重了吧,张戬虽说天马行空,总有些奇思妙想,但总不至于这般……”

徐渭摇头:“不,他说的都是金玉良言,若能著书立说,必能流传后世!”

徐渭可不是个谦逊之人,他是大明三大才子,这可是公认的,给了张戬这么高的评价,戚英也着实有些意外。

“人常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但张戬所言也有道理,想我盛唐之时,兼容并包,便是外族人,也认可自己是大唐人的身份,甘愿为大唐抛头颅洒热血。”

“旁的不去说,单说北狄南蛮西戎东夷,很多少数民族并非我汉人,但他们何尝不是我大明的子民?”

“我等只想着振兴汉族,汉家男儿高高在上,却没有融合其他兄弟民族,用张戬的话来说,这不对,更是浪费。”

“但凡思想上认同和继承我中华民族的人,不管是什么民族,都可以视为我大明二郎,如此一来,才能够发展壮大。”

徐渭说到此处,也很是感慨:“起初我听得此等惊世骇俗之语,也觉着离经叛道,然则与张戬彻夜长谈之后,我还是被他说服了。”

“这些事涉及到古今历史的研究,旁的不去说,单说岑献芝,我等不也一样将他们当成真正的大明人么?”

“我大中华从来不是个单纯的民族,唯有不断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屹立不倒。”

徐渭许是不吐不快,甚至显得有些叨叨絮絮,词不达意,想来他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不再东拉西扯,而是朝戚英表态道。

“所以我要留下来,我要让这些倭寇从根子上脱胎换骨,甚至于戴雅格这样的弗朗机人,只要他愿意接受我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我等同心同德,那便是兄弟姊妹。”

戚英本还有顾虑,听得他如此长篇大论,心里也就有了底,饶是如此,还是再度确认道。

“徐大哥,眼下官船尚未启航,你若改变主意……”

徐渭也不再多言,朝戚英抬手阻止了他的话头。

“贤弟,你且好生看着,我徐渭蹉跎半生,一事无成,便只浪得虚名,今番便沉心于此地,做一个读书人该做的事!”

“读书人该做的事?”

面对有些疑惑的戚英,徐渭稍稍抬起头来,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既然这些我都做不到,那么便教书育人,让这座须弥岛书声琅琅,涤荡风气,别开生面!”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