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人心功劳 - 荡寇东海东 - 妍妤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荡寇东海东 >

第二百八十六章人心功劳

海风轻拂,不断溜进来,中军大帐里灯烛摇曳,映照着一张张沉默冷峻的脸面。“啪!”

茶碗被投掷出去,传令兵躲闪不及,额头暴血,只是捂着,鲜血从指缝中汩汩流出,茶碗已经四分五裂,那传令兵却是不敢吭声。

赵文华抬起手来,侍从将洁净的白毛巾轻轻放在他的手里,赵文华烦躁地擦拭着手上的茶水,将白毛巾拍到了案上。

“这该杀的狗厮,简直可恨!”赵文华也不顾斯文,破口大骂起来。

胡宗宪等人只是陪坐着,他倒也还好,眉头微皱,不发一语,那些个将领们却是如坐针毡。

站在胡宗宪身后的徐渭和张戬却是暗自舒爽。

“我等在前线拼死拼活,他却在后方拉拢人心,邹长荣这等样的公子哥,一个个是贵胄公子,门阀后裔,如何就中了他的蛊惑!”

徐渭和张戬相视一眼,也读懂了对方的心思,至于那些个将领们,更是有苦难言。

因为戚英预警在先,是赵文华坚持要出兵,如今中了埋伏,死伤惨重,却又要将罪责推到戚英身上来,着实不厚道,甚至可以说厚颜无耻。

而戚英在后方能团结那些贵胄公子,组建敢死军,吓住海面上的倭寇船团,又让徐渭调度船只,保护了福船,将物资搬运到了营地来。

这一切可都是万幸之举,正因为有了戚英的止损和补救,他们如今才有立足之地,也正因为戚英有着先见之明,擒拿了徐海,再加上军队整顿了过来,内陆和外海的倭寇才投鼠忌器,不敢动手。

若没有戚英的贡献,这些倭寇内外夹击,官军只怕是全军覆没,片甲不留,赵文华又岂能安坐在此处,对戚英破口大骂?

然而赵文华骂得是如此的理所当然,似乎并不认为自己有半点错误。

这也正是徐渭和张戬暗喜的原因。

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赵文华的为人如何,军中袍泽早已一目了然,如今他越是推卸责任,越是针对戚英,便越是不得人心。

因为戚英的白阎罗之名在军士群体之中早已是深入人心,又有着极大极深厚的群众基础。

赵文华再如何污蔑,军士们也都认可戚英的功劳与贡献,在他们眼里,戚英就是那个力挽狂澜的大英雄。

眼高于顶的锦衣卫们对戚英俯首帖耳,即便是那些卑贱的军中杂役,对戚英都是五体投地,不过分的说,戚英已经取得了所有人的支持。

这等情况下,赵文华仍旧不知自省,不断将罪责推到戚英身上,简直就是要跟所有人作对。

见得众人不附和,不再像以往那样谄媚奉承,赵文华就更是恼怒。

“连你们也要站在他那一边不成,可别忘了,他犯了军法,本该已经被处斩,如今生龙活虎出现在此处,这是朝廷法度的耻辱,这就是不能容忍的罪过!”

“尔等莫不成都想包庇他不成!”

众人自是戚戚,却无人敢出声,唯独胡宗宪劝道:“赵巡抚,还是先消消气,冷静下来,好生想想接下来的行动吧。”

赵文华正要发怒,但想了想,到底是忍了下来,如今大家对他都不似早前那般敬畏了,对他的话也不再盲目附和,若再这般强势,只怕会成为孤家寡人。

而且他也是瞎子吃饺子,心里有数,他和胡宗宪到底只是监军,冲锋打仗到底还是要靠这些将领。

若将领们群情激愤,果真投向了戚英,他们说不得真就回不去内陆了。

眼下可不比寻常时节,虽说官军的数量仍旧可观,戚英也抢救下绝大部分的物资,但沙船和海沧船等等,这些留在外围的船只,受损极其严重。

须弥岛上有陈东叶明,外海有倭寇船团,稍有不慎,他们就会吃个大败仗,说不得正要全部交代在这里了。

这等节骨眼上,他可以不顾其他人的感受,但却已经无法再对胡宗宪吹胡子瞪眼了。

这些将领毕竟是军人,若是逼急了,真真犯了倔脾气,临阵砍了他这个监军来祭旗都不足为奇。

而胡宗宪是正经文官,知道他赵文华在朝堂上有多么巨大的能量,也只有胡宗宪能够知道他赵文华多么有用。

若是连胡宗宪都得罪了,自己可就真的没人拥护了。

“胡制军以为该如何是好?”

虽然赵文华的语气软了不少,但胡宗宪也并没有“恃宠而骄”,仍旧谦逊地建议道。

“戚英虽然年轻,但城府深沉,心机厚重,是个知轻重,懂深浅的人,凡事不会做绝,毕竟他还需要保护自家大人的声誉,只凭着这一点,我等就不必担心他会做出甚么过分的事情。”

“再者,他到底是戚家之子,骨子里不会是贼,说到底还是为了捍卫我大明的海疆,否则他又何必带着邹长荣等人敢死反击?”

赵文华内心之中又何尝不知这些?只是一直不愿说出口罢了,一旦说出口,无异于承认了戚英的贡献。

不过从胡宗宪口中说出来,可就不一样了,这算是给了他一个台阶。

赵文华冷哼一声:“他果真如胡制军所言这般才好,若再敢胡作非为,本官便教他好看!”

胡宗宪正要再劝了两句,外头却有人来通禀:“外头有个名唤王绿姝的女子,欲求见胡制军。”

“王绿姝?”赵文华有些疑惑,胡宗宪却面露喜色:“是王翠翘的贴身奴婢。”

“让她进来吧。”

胡宗宪如此一说,王绿姝便被带了进来,她也不啰嗦,开门见山道:“戚少帅准许我家主母入营探视,奴婢想请胡制军恩准则个。”

“要让王翠翘见徐海?”

王翠翘一直是徐海的人,徐海之所以接受招安,正是因为王翠翘,赵文华也是知道的。

戚英同意让王翠翘去探视徐海,这便是变相的让步,说明他已经开始准许胡宗宪这边的人进行更进一步的接触,对于他们而言,绝对是个好消息。

胡宗宪也笑着朝赵文华道:“赵巡抚,老夫所言不差吧?戚英不是无脑之人,他还是会顾念大局的,只消对他宽容一些,事情终究会解决的。”

“而且赵巡抚可别忘了,若没有邹长荣他们,戚英便是生了三头六臂,也没法力挽狂澜,而邹长荣这些人,又是谁带来的?”

“这如何计算,最后都是赵巡抚运筹全局的结果,赵巡抚为何要生气,为何要厌恶戚英?”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