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甲士来袭
倭贼是铁了心要辛五郎的命,非但如此,戚英等人也绝计活不了,这些人是要富贵险中求,官贼通吃!黑压压的倭贼杀将上来,戚英用力一震,将辛五郎甩到了脚下,后者枪伤崩裂,鲜血喷溅,终于忍不住叫骂和哭喊起来。
“你这个大鬼,我必杀你!”
只是辛五郎的声音很快就被喊杀声淹没了。
戚英抖了抖明王切上的血珠,压低了身子,突然加速往前,三四名倭寇手持竹枪,齐刷刷朝戚英刺了过来。
他们的竹枪比明王切要长一倍有余,几乎封锁了前路,没有任何四角,换做旁人,必是被刺成筛子。
然而戚英在战阵之中厮杀也不知多少回了,这等不过都是小场面,便如水草里穿梭的游鱼,从枪阵之中闪现而过,明王切挑翻一名枪兵,用力一拔,便将那枪兵往旁边掼了过去。
枪兵的沉重身躯撞倒三两个贼兵,戚英又是横扫千军,贼军被拍飞出去,海神通短刀已经滑落手中,旋转半个身位,刀刃抹开了一名贼兵的脖颈。
其他弟兄也同样如此,将铁矛上的人头都甩了出去,打在那些贼兵身上头上,一抖铁矛便冲锋而去。
铁矛如同糖葫芦一般将贼兵串了起来,弟兄们又抽出长刀短剑,浑然无惧地杀入了敌阵之中。
黄光宗便只是撑着那八幡大菩萨黑旗,见得这厮杀场面,早已吓得魂不附体,便只是强忍着没有软趴在地罢了。
戚英与弟兄们杀入敌阵之中,结成了攻防阵型,十几个人便如同绞肉机一般,任是倭寇竹枪如林,刀光剑影,竟是半点也无法攻破。
十几个人的鸳鸯阵,比寻常鸳鸯阵的配置要更多一些,防御范围也大,如同墨池里的一颗乳白珍珠,死死保着自己最后的纯洁。
黄光宗没想到自己有这么一天,会成为众人的焦点,戚英等十几个人,组成鸳鸯阵,竟只是为了保住撑起黑旗的他。
当然了,部分原因也是地上的辛五郎。
不过黄光宗很快就发现,贼军对黑旗的执念,竟是比杀掉辛五郎还要强烈。
这场面看起来也属实怪诞,一群倭贼,正在围杀扛着倭寇旗帜的人,此时他们最主要的目标,竟是那面他们曾经誓死守卫的倭寇旗。
陈朝光与牛大春死死架住藤牌,虽然藤牌早已濒临破碎,但他们还是筑起了防线。
而谢氏兄弟等人则利用铁矛等长兵在疯狂刺杀,戚英不需要藤牌的保护。
手持明王切的他,便是攻防兼备的关口,一夫当关,几乎吸引了绝大部分的火力。
倒也不是他勇武过人,更不是因为他悍不畏死,而是因为他的武器相较于其他人来说,最是趁手。
再者,他戴着白发鬼,又当头说话,贼军早已知道戚英是首领,又岂会放过他。
双方便在狂风暴雨之中鏖战,陈朝光等人不断收缩防线,压力也越来越大,黄光宗又慌了起来,因为人力有穷时,他们迟早会被彻底吃掉。
正当此时,身后那支伏兵终于是往前汹涌而来,黄光宗更是叫苦不迭,这才叫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遭打头风。
黄光宗已经没法看到那支伏兵,只知道他们如同一条黑色的河流,如同黑色的瀑布一般冲撞了进来。
喊杀声和哀嚎声不绝于耳,如同在地狱煎熬的油锅鬼在哭喊一般,黑色洪流如割麦刈草,贼兵纷纷倒地。
冲到了近处来,黄光宗才看得真切,这一支伏兵竟在大肆屠杀贼兵!
他们穿着黑色的铠甲,而且还是古朴罩甲样式,为首一人如铁塔一般,戴着个水桶一样的铁盔,覆盖着面甲,手中一根马槊,杀人如麻。
“是……是张家的人!”
黄光宗在须弥岛可不是一天两天,自是认得张家的兵马,此番也是惊愕万分。
虽然他也时不时会受到一些小道消息,可正因为这些小道消息,他才更加确定,白阎罗不是跟张家闹翻了么,张家怎么会在这个节骨眼上,来解救白阎罗的围困?
黄光宗想不通,那些个老卒们却心里敞亮,当他们看到张家的甲士,就将前因后果猜想了个大概。
张家一直龟缩在山上,并不代表他们从此偃旗息鼓,毕竟他们被大友兵臧和徐海的贼军围攻,差点就覆灭了。
此番陈东叶明的贼军要拿官军开刀,正是张家下山的最佳时机,若不趁机削弱贼军的势力,他们根本就保不住张家的宝藏。
或许旁人看来,姜再冬便只是将明王切和白发鬼送还给了戚英,但只有戚英知道,这礼物里头的含义。
这也是他为何坚持要追击辛五郎的原因之一。
因为姜再冬知道,戚英对明王切这套行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看重,无非就是一套铠甲和一件兵刃罢了,这里头是否隐藏着立花宗幸的宝藏,戚英根本就不在乎。
否则这套行头也不会三番五次被戚英落下,虽然最终又失而复得,但戚英始终没有太放在心上。
所以当她送来之时,戚英便知道这是个暗号,张家和姜再冬其实一直在等待机会,反击的机会。
她的情报网络遍布整个须弥岛,虽然琼花楼已经倒了,但她的情报网络还在,万万是不可能放过这个机会的。
姜再冬的背叛,确实让戚英感到痛心,在某种程度上,戚英是真的付诸了信任。
但大局当前,戚英只能抛却个人恩怨,因为张家的入局,才能使兵力不足的戚英扭转局势,这是他不能拒绝的。
尤其是与赵文华撕破脸面之后,戚英急需要力量来守卫石头城,务必要将石头城捏在自己手里。
他没法短时间内招募足够的兵力,更没有太多出奇制胜的压箱底,内部找不到助力,便只能削弱外部的压力。
无论如何,这都是个双赢的局面,戚英也就主动追击,这就是他的表态。
一路上之所以走走停停,与辛五郎打游击,既受限于兵力,同时也是为了给张家和姜再冬留出足够的反应时间。
当这支伏兵出现在后方之时,戚英和弟兄们其实就已经察觉到,但张家非常的谨慎,并没有贸然出兵。
所以戚英只能再度冒险,挑起辛五郎,从中军穿过,为的就是要给张家出兵的底气。
杨文鹿的出现,总算是让戚英安心下来,辛五郎这支贼军,算是彻底吃下了,但后续还能不能虎口夺食,就要看张家的气魄和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