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宝楼精髓 - 荡寇东海东 - 妍妤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荡寇东海东 >

第三百六十六章宝楼精髓

戚英早先得知张家的宝藏是南宋的宝船,起初还有些疑惑,尤其是从漩涡进入之后,这种疑惑更甚。因为无论是海崖入口,还是内室,都不算太大,宝船如此巨大,如何能藏进这个山壁之中。

然而当他们进入到宝库内部,才知道此言非虚。

宝船确实在山壁的洞穴里,但并非完整的宝船,而是每个部位都拆分开来。

进入宝库之后,便是船板组装起来的舱房,里头陈列着一具具的铠甲以及诸多兵器,虽然早已蒙尘和生锈,但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更让人心潮澎湃的是,这些铠甲兵刃之上,仍旧带着铁血之气,仿佛里头仍旧住着不甘亡国的英灵,令人热血沸腾,禁不住热泪盈眶。

张吕阳等人早已忍不住落泪,他们更加直接地受到气氛的感染,尤其是偏安一隅,躲在这须弥岛上,挣扎求存,辜负了先辈的遗志。

在张吕阳的带领下,张家众人跪下朝拜,而后才又继续往里头走。

铠甲和兵刃之后,便是一些瓶瓶罐罐等,虽然年代久远,但绝非凡品,众人也越发小心,不敢冒失。

山洞的石壁上镌刻了壁画,看内容应该是崖山海战之类的史诗故事,用石质颜料填充,即便历经沧桑,仍旧鲜艳如新。

众人也是看得痴迷,但不管是谁,都没敢胡乱碰触这些藏品。

陈玉道举起手中火炬,寻找了一番,见得前头一座鲛人灯,便点燃了起来。

谁能想到,那鲛人灯突然火势大涨,化为一条火龙,腾空而起,扶摇二上,沿途轰轰轰点燃灯火,盘旋往上,照亮了前头一座……一座宝楼!

这宝楼乃是宝船上的船楼,应该也是拆下来的,只有三层,但却极具压迫感,如同天上的仙宫一般。

这些鲛人灯安置得非常的巧妙,也非常的立体,甚至如同漂浮在空中一般,四面八方如星尘也似,照亮了这三层宝楼。

宝楼的周遭是七座白玉桥,桥下一条金带般的河,散发着炫目的金光,里头又闪烁银光,细看之下,竟是一条金银玉石等宝物汇聚而成的河流!

众人都不是贪财爱富之人,可见得这等金楼银河,满目珠光宝气,也是呼吸紧促。

张吕阳和老指挥使热泪盈眶,有了这些财富,张家还愁无法东山再起么!

当然了,他们很快就醒悟过来,开始暗中摸向了傍身的武器,因为财帛动人心,难保其他人不会因此而动了杀心。

再者说了,张家有了这笔宝藏,总不能在短时间内变现,一旦走漏消息,不是重新崛起,而是怀璧其罪,必然会被倭寇群起而攻之。

也亏得赵文华没有亲自前来,若是让他见到了,说不得连官军都放不过张家。

虽然赵文华没来,但陈玉道等人可是赵文华的手下,他们回去之后若是透露半个字,赵文华同样不会放过张家。

这也是他们为何突然警惕起来的原因了。

戚英将这些细节都看在眼里,也生怕双方会爆发搏命大战,当即朝众人道。

“都别紧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别害了自己的性命。”

虽然张吕阳曾经对戚英不住,但他是信得过戚英人品的,可饶是如此,他又能不能信得过这些道人?

陈同玄也明白戚英的意思,站出来表态道:“我等都是方外之人,对财帛不感兴趣,想要的不过是皇帝感兴趣的东西罢了。”

“张家主也不必担心,虽是受人之托,但我等是龙虎山道人,不是官军,更不是赵文华的鹰犬。”

陈同玄深谙宝藏的机关,若他对这些财宝感兴趣,早就不是如今的格局,张吕阳到底还是暗示手下,将兵刃都收了起来。

“道长究竟想要找甚么东西?”饶是如此,张吕阳还是想事先弄清楚对方的意图。

事到如今,走到这一步,距离宝楼也就一座桥的距离,陈同玄也就不再隐瞒。

“传说这宝船里头藏了一个玉横,乃是装载不死药的容器,只消藏入名贵药材,就能够吸收玉横的灵气,服用之后虽说不能长生不死,但也能祛病消灾,延年益寿。”

戚英听得玉横二字,竟是有些失望起来。

陈同玄并未夸大这所谓玉横的效用,甚至很是保守,或许古人确实有着不少延年益寿的法子,但在戚英看来,寻找这些东西,还不如金银财宝更实用一些。

当然了,皇帝陛下又不缺金银,拥有的不同,追求自然也就不同。

张吕阳想来也是同样的想法,虽然这玉横听起来很是神奇,毕竟能够延年益寿,但对于他而言,取了这些金银珠宝,让张家重新崛起,才是最要紧的。

“道长可知玉横所藏之处?”张吕阳如此一问,陈同玄也是摇头苦笑。

“这是你张家的宝库,我个外人又如何得知,不过应该在宝楼里吧。”

“虽然……虽然外头的金银珠宝已经让人眼花缭乱,但相信宝楼里的东西,更加的宝贵,诸位可要擦亮眼睛了。”

陈同玄这么一说,众人也就暂时按捺激动的心情,跨上白玉桥,便往宝楼来了。

宝楼左右镌刻联文,铁画银钩。

“天不祚宋,海风覆舟。”

“崖山虽败,遗冠千秋。”

众人看着这联文,也是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悲壮与不甘,张吕阳等人更是忘记了适才的金银珠宝所带来的激动兴奋,一个个眼眶通红。

张吕阳又带着众人拜了下去,朗声道:“不肖子孙张吕阳,携本族后裔,拜见张家先贤,恳盼先辈垂怜庇佑,我等取宝壮大,再起东山!”

言毕,众人叩首三通。

张吕阳收拾心情,终于还是推开了沉重的宝楼大门。

宝楼内同样灯火通明,如同金碧辉煌的华堂,当中是一株直通三楼的珊瑚,左右却全是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种书籍。

而让人惊骇的是,那些个书架旁边,都有书吏枯坐于几案,他们早已化为白骨,身上的华服也腐朽,却能够从骨架看到他们的端正坐姿。

这些人至死都没有离开,而被封在宝楼里,出自本能,不可能枯坐着等死,人之将死,必然会四处求生。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