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破而后立
俞大猷的弟子,这个名号确实有些响亮,但俞大猷将军对外并未承认过有什么弟子,私下里倒是亲口认过一个,可惜已经死了,那就是白阎罗戚英。不过仰慕俞大猷的人都应该清楚,这位军事家和武道宗师,有一段时间官场失意,所以行走江湖。
他闯荡南少林,与那些武僧较技,虽然证明了南少林不过是浪得虚名,但最后还是传授了他们一套棍法。
而俞大猷是个惜才之人,对于那些好苗子,更是不吝指教,所以或许会有很多人成为俞大猷并不承认的“弟子”。
但能自称俞大猷弟子的,那必然是真正的弟子。
因为但凡受过俞大猷指点的,都是真正的人才,若非倾囊相授,他们断无脸皮妄称弟子,因为他们不会给俞大猷抹黑。
顾进禹盯着戚英看了好一会儿,这才抬起手来,屋顶和围墙上那些弓手便放下了弓箭,一个个跳到了院落里来。
顾进禹朝戚英道:“放火的事情交给我,只是该何时放火?”
戚英也不含糊:“夜里火光最是惹眼,而且夜里防守最松懈,你们的人放火之后,务必趁乱逃脱,去港口把红毛番的战舰给烧了,彻底断了他们的后路,让他们一个都逃脱不了!”
戚英此言一出,众人也是倒抽一口凉气,万万想不到他会如此的果决狠辣。
不过他们也不是愣头青,对红毛番自是不会手软,因为红毛番为了占据这个地方,坏事都已经做尽了。
他们更明白斩草不除根的后患会有多么巨大,而红毛番和弗朗机人一样,他们漂洋过海,人员得不到及时补充,打杀了一番之后,短时间内很难东山再起。
比如弗朗机人,如今他们要翻身,只能从满剌加等地补充兵员,再加上他们对本土人不信任,也不善待,就更是艰难。
所以,只要戚英说到做到,即便不能全歼他们,只要元气大伤,红毛番也会彻底失去澎湖,等他们重振旗鼓之时,澎湖巡检司只怕早已复设了。
有了朝廷的背书,他们想要来插手就不太可能了。
顾进禹看得清楚,他等待这个机会实在太久太久,再加上大秦冢的名号,以及戚英给他透露的俞大猷弟子这个关键信息,他就算仍有质疑,还是忍不住要赌一把的。
毕竟这些后辈的态度他也看在眼里,若再不行动,再过一代人两代人,就真的无人守护这个地方了,最近的例子就是张家,前车之鉴,他又岂会看不到。
念及此处,顾进禹也不多言:“好,那便夜里行动,不过……”
戚英早看出了他的心思:“想来红毛番也时刻关注你,你若亲自出海,目标太大,容易暴露,你挑个信得过的,跟我去船队看一看吧,否则谅你也不会安心。”
与聪明人说话就是舒服,顾进禹二话不说,点了两个人,其中便有那个为首的衙役,另一个是弓手里的小头目。
二人跟着戚英和虏克酋长,回到港口,也不再搭乘虏克酋长的小艇,而是坐上了他们的快船,不多时就回到了船队这边来。
当他们看到这些战舰,也是目瞪口呆,因为他们从未想过,琰摩城竟会有如此规模的舰队,更想不到王直已经兵临城下之时,琰摩城会倾巢而出,来攻打红毛番!
“你们这是要将澎湖当成第二个须弥岛?我可听说琰摩城是座人人垂涎觊觎的雄城……”
衙役的潜台词也很明显,估摸着也是怕驱狼逐虎,变成了引狼入室,赶走了红毛番,反倒让戚英来占了澎湖。
戚英也不隐瞒:“澎湖以及大湾都是我华夏之地,大明疆土,守住澎湖,我们是真心的,但须弥岛也不可能放弃,你回去告诉顾进禹,我说到做到,澎湖巡检司一定会复设,他也一定会成为澎湖寨巡检,我们的人不会留下。”
“当然了,必要的时候,我们会帮你们守住这个地方,咱们可以结成攻守联盟,一旦形成了链条,相互扶持守望,没人能再攻破这道海上防线。”
戚英目光真挚,衙役也是信了的,因为拥有这么庞大的舰队,又在须弥岛坐拥雄城,再加上靖海伯的追封,只要朝廷复设澎湖寨巡检司,他们就没法霸占。
“可……你们到底图些什么?”衙役到底还是问出了关键问题,这想来也是顾进禹最大的疑问,无利不起早,这个道理还是实实在在的。
戚英更没必要隐瞒:“听说红毛番在此地囤积了大量的物资,我们正是为此而来,到时候也希望你们不要阻挠。”
衙役听闻此言,也是大松了一口气,如果戚英只谈什么家国天下民族大义,他反倒要警惕质疑。
可如果戚英是为了红毛番的物资而来,这才是人之常理。
见得这舰队,再看甲板上那些个兄弟们,一个个浑身血腥,他们根本就不敢与之正视,目光都不敢接触,哪里还敢登船,只是粗略看了一眼,便放下了戚英,返回澎湖港口去了。
岑献芝见得戚英被送回来,又眼看着放了那些人回去,便朝戚英问道:“如何?可信得过?”
戚英将白日里发生的事情都说了一遍,众人心里也有了底气。
眼看着天色也差不多了,便下令诸多弟兄们吃饱肚子,做足战斗准备,只等着澎湖上火起,便发炮轰击,洗刷一遍,再登岛冲杀!
也亏得戚英临时起意,要去巡检司衙门走一走,看一看,否则真要去寻找舌人,东刺探,西打听,还不知道何时才能成事。
当然了,顾进禹等人固守此地的事迹,也着实让人感动,更是令得弟兄们热血沸腾。
老卒们倒是有些麻木了,因为他们见识过周沧,见过张家,这些人都固守着自己心中的圣地,他们或许只是小人物,或许只是历史的尘埃,有人如周沧一般,若非戚英,早已被人遗忘,甚至于病死老死在灯塔之下。
也有像张家这样的,最终还是抵不过心中的诱惑,要占地为王,要纵横四海,要重拾旧梦。
但无论如何,他们的行为都是值得敬佩的,也正因此,弟兄们心里更清楚,之所以发现这些人,听到这些故事,是因为他们的身边也有同样的这么一个人。
那就是戚英,曾经的白阎罗,现在的大秦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