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战后议事
断臂还在呲呲喷血,杨文鹿脸色苍白,却是一声不吭,枪刃就架在他的脖颈上,但他却视死如归。姜再冬已经命令快船远远逃离,他们将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过不了十天半个月,大秦冢的凶名将传遍整个东南海面。
若说岑献芝等人在甲板上观战,或许还能看出一些门道来,那么姜再冬等人因为隔得太远,在他们看来,戚英便果真是使用了御剑之术。
杨文鹿身为亲身体验者,他是最清楚这个御剑之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的,但他如今却不能开口,也没有开口的意义。
他可以揭破这个大秦冢御剑之术的把戏,但绝不是在琰摩城的人面前去说,因为这些人的目光狂热,对大秦冢早已深信不疑,而他的小命如今就掌握在大秦冢的手中。
他心里也很清楚,即便御剑之术是假的,大秦冢也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可怕对手。
戚英可没有想这么多,至于要杀掉杨文鹿,以震慑姜再冬等张家之人,同样是没有意义的。
在须弥岛上,一般的倭贼可以任他宰割,他也不会心慈手软,但到了杨文鹿这种程度的人,双方仿佛达成了默契的共识,这种级别的人物,活着的价值绝对是最大的。
经历了这么一场大战,弟兄们的损伤也不小,横竖已经追赶不上,如今只能打道回府,尽快商讨抵御王直援军的办法了。
“返航?”戚英朝岑献芝如此说着,后者也点头,而后下令众多兄弟打扫战场,返回琰摩城。
虽说是海战,收缴战利品的工作并不太容易,但每次战斗可不就是为了有所收获么,弟兄们还是圆满地完成了打扫战场的任务。
张家原先许是做了第二手防备,若是能骗得过,便留下物资以吸引敌人,又或许他们生怕找不到正确的航线,所以物资准备得十分充足。
这一战虽然惨烈,但收获也不少,弟兄们也是满载而归。
回到琰摩城之后,更是士气高涨,因为他们竟然将张家的头号猛将杨文鹿给抓了回来!
当他们看到断了一臂的杨文鹿,再看看弟兄们看着大秦冢,便如见到了人间神明一般,很快也就明白了。
收治伤员,搬卸战利品,修复战船,安置俘虏,他们对这套流程早已麻木,只是两三天的时间,众人便安定了下来。
戚英回到王绿姝这里,后者的伤势已经痊愈,反过来要照料戚英。
虽说没有什么致命伤,但历经大战之后,戚英身上也添了不少小伤,几天时间下来,这才得以缓解。
八咫和歌该是早早知道了结局,更知道走脱了姜再冬,但她并未着急着议事,只是让弟兄们尽快休整恢复。
戴雅格在龙浦岛的工作取得了极大的进展,这几天将熔炉也建了起来,烟囱冲天,整日里浓烟滚滚,他正在打造各种器械和工具。
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若是没有姜再冬走脱这回事,琰摩城相信很快就能够赶上张家的发展势头,甚至稳压张家,在不久的将来,琰摩城就如同一头金刚狼面对张家这头软大象,没有赢不了的道理。
可惜啊,到底是走脱了姜再冬,以八咫和歌对整个事件的了解,王直出兵须弥岛已经是死局了。
因为官军尚在之时,王直没敢明目张胆,只是拍了山下金吾过来浑水摸鱼,如今官军走了,张家得了宝藏,王直又岂会放过这个机会。
戚英没有休息太久,身体恢复了之后便找到了八咫和歌,与岑献芝等一众核心兄弟,商讨起对策来。
“东照寺那边如何了?”戚英问起东照寺的近况,八咫和歌也没有太多担忧。
“两位先生虽然势单力薄,但分毫不输,张文烟只怕要给两位先生做了嫁衣。”
戚英固是知道赵长龄和徐渭的本事,八咫和歌这么放心,想来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点了点头,戚英便朝八咫和歌道:“先说说王直的具体情况吧。”
八咫和歌到底是倭国神女,对各地势力了如指掌,当即娓娓道来。
“王直看着平和,实则狼子野心,表面上痴迷生意,是个和气生财的人,但胃口比商人还要大,奸商只是要钱,但王直要的东西实在太多。”
“他不仅仅只是要钱要人要地盘,他还要收买人心,他在倭国的地位,只怕你们很难去想象。”
“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即便在大明朝廷这边,王直也是极具分量的一个人。”
“他干着倭寇的勾当,却将倭寇出卖给大明朝廷,几次三番帮着朝廷剿灭倭寇,偏生这些倭寇竟是对他生不出仇恨来,这才是最可怕的人。”
说到此处,八咫和歌也有些忌惮,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他一直想要将海上贸易合法化,倭国开放港口,接受外邦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甚至于铁炮和铸铁技术的引进和改良等等,可以说都是王直带来了。”
“他在倭国之所以受到大名们的尊敬,正是这个原因,甚至有人盛赞王直,认为他给倭国战场带来了温度。”
戚英自然明白,所谓的温度,便是将倭国从冷兵器时代,带到了火器的时代,也难怪王直如此深得人心了。
王直想要朝廷解除海禁,在大明朝廷来看,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如今封锁了海岸,倭寇尚且如此猖獗,若是开放海禁,又当如何?
一方面,很多人会像戚英一样,认为开放海禁之后,沿海百姓靠海吃海,生计有了着落,就不会落海为寇。
但另一方面,打开海禁之后,就要承受外来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冲击,甚至于会让弗朗机人等番鬼有机可乘。
这是国家的大政策,绝不是一个倭寇就能够改变的。
更重要的一点是,大明朝廷是朱家的天下,每一任皇帝都“萧规曹随”,美其名曰遵循祖制,对先帝传下来的规矩,是如何都不去改变的。
这是大明的主要政治框架,一旦打破,嘉靖皇帝再聪明,也无法再跟大臣们掰手腕了。
所以戚英并不认为王直最后能成功,当然了,这也只是在开放海禁,合法化海上贸易这一方面,在其他方面,不如当个倭寇王,王直是绝对有这个资格,而且有这个实力的。
八咫和歌也不再多牵扯这些政治问题,而是开始介绍王直的各部实力。
弟兄们可不敢大意半分,因为接下来,王直就是他们的敌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