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零零章身份之疑 - 荡寇东海东 - 妍妤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荡寇东海东 >

第四百一零零章身份之疑

姜再冬本打算留在须弥岛,她想重建琼花楼,她不想在张家寄人篱下,但张吕阳似乎并不希望她再独当一面。她心里也颇为抱怨,但如今她已经跟张家绑在一起,如果愤然离开,自己会得不到任何好处。

因为徐海等诸多贼团接连的打击,琼花楼都被烧了,她的情报网络虽然没有受损,但失去了最大的情报中转和集结地。

当然了,琼花楼也曾是最大的情报收集站,如今琼花楼没有了,那些姑娘们只能寄居在张家,虽然没有被亏待,但已经无法开展情报搜集工作。

姜再冬心里是一万个不愿意,她本想借助张家的力量,发展自己的势力,而凭借自己与张吕阳的关系,不会受到张家的制约。

如今看来,自己不过是一厢情愿,张吕阳更像是利用了她,如今有些过河拆桥的意思。

姜再冬本就很少出海航行,如今张吕阳甚至让她出海,让她与杨文鹿去王直那里联络出兵事宜,她有多么心寒也就可想而知了。

但她心里也清楚,越是这样的情况下,她就越不能自暴自弃,否则连如今的情报网络都保不住,会被张吕阳彻底吞掉。

她并不后悔当初选择了张家,而没有选择琰摩城,因为审时度势,当时她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即便再给她一次机会,她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来。

事到如今,她也不会自怨自艾,不会怨天尤人,更不会自暴自弃,张吕阳越是这般做派,她就越要夺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登岸之前,她召集了探子。

“大秦冢到底是什么身份,搞清楚了么?”

虽然张家对这个突然声名鹊起的大秦冢并不太感兴趣,但姜再冬还是敏锐地感觉到了不安,她认为这个大秦冢横空出世,太过蹊跷,这也是她从事多年情报工作而养出来的直觉和经验。

探子们的情报却有些语焉不详。

“掌柜的,琰摩城那边封锁消息,本来就很难渗透,这个大秦冢的消息就更是隐秘。”

“兄弟们打探到的都是一般消息,据说这大秦冢是陈同玄带来的人,因为受伤了才逗留此处……”

姜再冬自是不信,如果只是受伤了而逗留,这个大秦冢不可能如此狠辣地对待倭寇。

而且如果是陈同玄身边的人,宝库一战不可能籍籍无名,半点动静都没有。

宝库之战多么惨烈,大家都很清楚,山下金吾这样的神人,都铩羽而归,差点丢了性命。

陈同玄施展神通的事情,更是传得神乎其神。

这个大秦冢如果真有这样的本事,宝库一战不可能一点声音都没有,早就一战成名了,又何必等到大战落幕,陈同玄离开了才扬名立万?

这并不合情理,所以姜再冬的怀疑并非没有道理,事出无常必有妖,这也是她为何执意要调查大秦冢身份的原因之一。

掌柜的表露出不满意,探子们也有些战战兢兢,其中一人到底还是惴惴不安地回报说。

“当家的,还有一个处消息,不过太过玄乎,可信度不高……”

姜再冬顿时皱起眉头来:“你们跟着我做事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点规矩都忘了么?”

那探子也发怵,因为不放过任何一点消息,不管真假都要汇报,这已经是琼花楼探子的铁律。

只是这则消息太过荒诞,他们认为即便是正常人都不会相信,所以才没有汇报。

如今实在没有消息可以禀报了,当家的又催促甚急,原本就只是想着充数,没想到又触了当家人的霉头。

“是,属下知错。”

姜再冬不耐烦地摆了摆手:“说说看吧。”

那探子如实禀报道:“陈同玄等人离开之时,有个道人曾经吐露过一些,据说是酒后的糊涂话。”

“说大秦冢根本就不是陈同玄带来的,而是本就在宝库里的人物。”

“宝库里的人?张家的守护者?这怎么可能,如果是这样,张吕阳不可能不清楚……”

姜再冬这么一质疑,探子也就顺水推舟:“是,属下也这么以为,不过……”

“不过有人渐渐传说,那大秦冢是守护仙药的人物,也不知在宝库里活了多少年岁,说是吃了仙丹的远古人物,身上这才背着那柄汉剑……”

“还有人说,他在海上掠劫倭寇之时,曾经施展过御剑之术,杀人于十步开外……”

“服丹之说并不真切,但御剑之术似乎颇为可信,一些个跳海逃生的倭寇,证实了这一点……”

“服丹仙人?御剑之术?”姜再冬终于明白为何探子没有轻易禀报这个事情了。

因为即便她此时听来,也着实荒诞可笑。

虽说宝库里确实有丹药,但姜再冬并不相信是什么长生不死的仙药,否则张吕阳是万万不可能让官军带走的。

当然了,这丹药如果只是延年益寿,亦或者有什么神奇妙用,哪怕能够救死扶伤,治疗绝症,这些都是有可能的,毕竟古人的智慧不可低估。

但如果说是长生不死药,姜再冬是如何都不信的。

既然没有长生不死药,这个大秦冢又怎么可能因为服丹而从远古活到现在?

不是张家守护者,又不是服丹仙人,更不是官军里头的人物,陈同玄的随从道人又都是有数的,这个人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这也是姜再冬今次答应张吕阳出海的原因之一,因为她隐约感觉,这个大秦冢,极有可能与戚英有关!

这是她最不愿意去考虑的一种可能,但又不得不这么去考虑,因为只有这样才解释得通。

赵文华等人亲自探过戚英的心跳脉搏,便是张家这边的杨文鹿也曾经去探查过。

当时戚英已经死了,但他们并没有放弃,张家的医士也曾经去探查过他的身子。

种种迹象都表明,戚英确实已经死绝。

这个横空出世的大秦冢如果跟戚英有关,这其中又是什么样的一种关联?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