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铁不成钢
官军们见得吊桥升起来,露出了护城河,那些个倭寇如同下饺子一般,又如同掉落河中的蚁群,也是士气大振,呼喊震天。自打飓风来袭之后,他们就已经听不到同伴袍泽的呼声,直到此时,他们的欢呼声,终于压过了飓风的咆哮。
这欢呼使得他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他们就好像吃了一辈子粗茶淡饭的破落户,终于品尝到了山珍海味。
哦,原来大胜仗是这么个滋味!
他们心中一直有个恐惧,如今见到倭寇惨死,恐惧同样也并未消除,但他们品尝到了胜利的滋味,为了这种胜利的滋味,他们可以硬顶着这种恐惧,也要奋勇向前。
在此之前,他们认为世间没有什么东西能让人奋不顾身,悍不畏死,可直到今日,就仿佛十几年的兵都白当了一般,始知原来俞家军和戚家军都并非疯子,也绝不仅仅只有疯子,才会奋勇杀敌而不顾生死。
徐惟学那边厢显然也没想到,这座城堡除了固若金汤的城墙,竟然还藏着这么恐怖的一条护城河。
但他们已经没有了退路,贼船已经撞碎在了防波堤上,即便还有一些后船没有损毁,可他们就算退回去,也要被官军掩杀,届时将全军覆没。
倭寇们也不消振奋军心士气,因为他们与徐惟学一般,都清楚自己的下场,此时的他们,唯有攻下城堡,别无选择。
“杀!”
护城河里的倭寇踩着同伴的头颅和尸体,纷纷爬了上来,城根处的倭寇们,更加疯狂地攀爬城头。
他们如同疯了一般,因为进入城堡,夺下城堡,是他们唯一的生存机会。
与倭寇相比,官军的胜利感来得实在太过轻易,当他们看到倭寇眼中那视死如归的光芒,原先那股子恐惧又重新占据了他们的心房。
戚英知道,关键的时候到了。
想要靠着在海边干架群殴,就让官军彻底脱胎换骨,这是不太可能的,戚英之所以没有定下策略,正是要让这些官军也悍不畏死地去厮杀一次。
克服恐惧的最好方法,就是面对他,解决他,如果一直躲避,那么就一直软弱。
官军确实需要一场胜仗,但绝不是戚英拱手送上的胜仗,而是他们自己拼杀出来的胜仗。
戚英之所以藏着护城河的后手,只是为了控制官军方面的伤亡,让他们尽可能在最小伤亡的情况下,通过搏杀来赢下这场战役。
然而戚英到底还是高估了官军,或者说低估了倭寇的凶狠,当倭寇再度跃上墙头之时,官军们还是退缩了。
“卢镗!再退就退回到姥姥家了!这是最后的机会,今番把卵蛋缩回去,就再也伸不出来了!”
戚英朝卢镗咆哮着,后者咬紧牙关,脸色铁青,抽出腰间金刀,督促军士往前。
“上阵杀敌!”
“跟我上!”
卢镗虽然是武将出身,早年间也参与过不少战役,但到底是老了,五十岁的人了,虽说老当益壮,身体尚且健硕,但到底是欠缺了近身肉搏的战斗力。
亏得倚仗城墙的天险,他只是不断往下劈砍,还果真将倭寇砍翻落下。
这已经是戚英能为他们提供的最好环境,无论在哪个战场,都不会再有这么好的机会来磨砺勇气。
因为飓风的原因,弓弩箭矢都无法动用,火枪铁炮更是没法发射,官军居高临下,占据城墙天险,倭寇根本就是砧板上的肉。
卢镗挥刀砍翻了几个敌人,副将们也纷纷上前来,一些个亲兵也纷纷效仿,然而官军却仍旧有些出工不出力。
他们只是在城头呐喊咆哮,手脚打抖,分明卖力一些,就能够守住缺口,可他们总会在关键的时候退缩,让倭寇从破口跳上城墙来。
若非邹长荣等一众锦衣卫“查漏补缺”,将那些“漏网之鱼”纷纷砍翻,城头都要失守了。
“烂泥扶不上墙!”戚英也是恨铁不成钢,挥动令旗,陈朝光等人便将吊桥重新放了下来,那些没来得及爬上来倭寇,彻底被封死在了护城河里。
戚英与弟兄们重新跑回城头,挥舞铁刀,将那些缺口全都堵住,倭寇仍旧不断冲上来,仿佛要用尸骨来铺路。
他们甚至用尸体和杂物等等,在城墙和地面搭起了一座血色的鱼梁道,这座血肉斜坡成了他们冲上城头的道路。
戚英已经做到了这个份上,这些官军仍旧缩头缩脑,简直就已经无可救药,戚英也是气急败坏,破口大骂道:“一群怂狗!”
戚英可没有父帅这么好的脾气,当初父帅接手官军,几场战役打下来,官军见了倭贼旗就跑,根本就不堪一战。
也正因此,父帅才四处奔走,得到了俞大猷和胡宗宪的支持,朝廷才允许他们招募新军。
这些新军可以说都是底层的百姓,他们一身勇力和胆气,更重要的是,他们看似木讷的脸面之下,拥有着一颗火热的心。
他们虽然看起来只是迫于无奈,为了身后的家人,才加入到了新军之中,但实际上,他们拥有着官军努力压制在心头的那种家国情怀。
这种家国情怀在朝堂上也有,那些书生和言官,每天都挂在嘴上,但也仅仅只是挂在嘴上。
新军不懂得说漂亮话,三棍子打不出半个闷屁,可真到了上阵之时,他们比谁都冲得前头。
相较之下,这些官军简直就是令人不齿。
戚英都已经做到了“做媒包生仔”的份上,只是让他们挺直腰杆,就能够摘下这份军功,他们却仍旧弯腰屈膝,连大气都不敢喘,试问戚英如何不气恼?
与弟兄们登上城头之后,戚英将手中的刀都劈砍到了卷刃,城下尸横遍地,但倭寇却仍旧源源不断的冲上来。
原因无他,倭寇已经没有了退路,回去就是死,在这方面,他们的觉悟比官军要高十几层楼。
官军的退缩,直接导致城头上的缺口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尸体越来越多,那鱼梁道就越来越宽阔,倭寇们早已红了眼,彻底失去了理智。
卢镗也是悲愤难当,他早知道官军一身陋习,只知道贪图便宜,却从未料到,都到了这个节骨眼上,他们竟还是这般执迷不悟!
他的金刀几次想要调转刀头,杀他几个逃兵,以儆效尤,震慑这群混蛋,可倭寇不断冲击,他根本就抽不开身来。
若官军再不拿出点勇气来,只怕戚英就要弄巧成拙,倭寇一旦得势,城头失守,可就一切皆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