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天降砲石
陈东和叶明集团的贼军终于还是不出意外地来打城了。虽然攻城略地并非倭寇的长处,他们对城池的兴趣并不大,但如果城池建造在须弥岛,那就完全不同了。
须弥岛因为没有官府管理,可以说是“法外之地”,是倭寇的海上乐园,若任由戚英这座石头城建造起来,他们就会失去这片乐土。
所以陈东叶明的贼军必然会来攻城,这是戚英早已预料到的事情,可当他们出现在城下,戚英心中到底还是有些迟疑。
然而弟兄们却格外的兴奋,尤其是张戬,虽说回回炮和抛石机等器械,是大家建造出来的,但设想均来自于张戬。
他就像一个制造了新玩具的小孩,迫切想要看到自己新玩具的乐趣和效果。
“哥哥,有了抛石机这等样的重器,必教这些倭寇近不得城根,我等士卒可扬眉吐气矣!”
戚英仍旧眉头紧皱,虽然大家都已经在城头各就各位,但戚英并未下令发动攻击。
城下黑压压一片,贼军的数量也颇为可观,可见陈东叶明今次来须弥岛也是倾巢而出的。
不过从岑献芝等人带回来的情报来看,东照寺一战,贼军的数量更多,所以可以肯定,他们是分兵去接应徐惟学了。
“小爷,他们已经进入射程,要不要……”陈朝光等人也是蠢蠢欲动,然而戚英却仍旧没有下令。
“小爷!”罗初一等人也在催促,因为他们已经能够看清楚倭寇的脸面,这个距离算是非常近了。
若让他们太过靠近,远程器械就会失去作用,因为这些重器无法调整射程,只能覆盖固定的距离和范围。
贼军一旦靠近,就会重演血战攻城那一幕,以戚英如今的兵力,是万万守不住的。
徐渭此时走到了身边来,朝戚英道:“官军是人,他们也是人,这些老卒和军役锦衣卫等,未必就比官军更值得活下来,但审时度势,无法权衡轻重之时,便做力所能及的吧。”
戚英不得不感慨,因为徐渭看穿了他的心思,知道他迟疑的真正原因。
手中的重器固是神威无敌,只要击发,必定能够给贼军带来巨大的伤亡,但贼军尚未靠近就击发,只会将贼军吓走,再也不敢攻城。
这些被吓跑的贼军紧接着会去哪里?
自然是要去接应徐惟学,去攻击赵文华和胡宗宪领着追击溃军的官军们!
官军乘胜追击,没有将徐惟学的溃军放在眼中,托大松懈,一旦被陈东叶明的贼军伏击,必是死伤惨重。
虽然赵文华是咎由自取,那些个官军也被胜利的滋味冲昏了头脑,即便如此,人命终究是人命。
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但又是一个答案很明显的选择。
平心而论,戚英自是不想这么做,石头城的危机是解除了,但重器吓跑贼军,却是把贼军赶去伏击官军,每一个死在贼军手里的官军,戚英的手上都沾有鲜血。
可如果不这么做,石头城会失守,城中的所有人,都会被贼军杀死。
戚英不想给自己找借口,诸如赵文华自寻死路,已经提醒过他,甚至阻拦过他等等,这些都不是理由。
徐渭深知戚英的顾虑,所以给出了算是最能开解和宽慰的一个答案,石头城里的人也是人,这些人命同样不比官军的要低贱。
既然两难,那就选择一个自己能做得到的,这就是他给戚英的建议。
戚英闻言,也不再迟疑,抬起手来,对陈朝光沉声下令:“发!”
陈朝光一脸兴奋,血红的双眼暴发出熠熠精芒,大声传令:“发炮!发炮!”
战鼓和战旗不断传令,城头上的各处炮台终于是发动起来。
军役和那些后期招募的倭寇战士,以及弗朗机人的大胡子,此时在城墙上疯狂奔跑,拖动缆绳,也有人合力转动绞盘,有人合力将巨石安置妥当。
虽然并不算太过熟练,但他们显然掌握了操作法子,只是片刻之后,便传来了击发的声音。
“崩崩崩!”
嗡嗡声在耳中回荡,石弹在空中呼呼飞行,虽然没有什么巨大声势,甚至在飓风天里,显得格外的静。
就好似天地的呼吸突然停止了一般。
但这种安静的环境,却给人一种极其凶险的感觉。
倭寇贼军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他们被狂风暴雨压制着,并不会仰头看天。
他们都是海上漂泊的贼子,对付风雨早已是家常便饭,只有低着头,微眯着双眸,才能穿透风雨,保持足够的视力。
从天而降的巨石飞越头顶,自我保护的本能使得他们猛然抬起头来,当即咿呀怪叫,四处逃散开来,阵型顿时大乱!
他们习惯了来去如风,各自为战,又并非训练有素的官军,阵型本来就不够有力,此刻当是自顾逃命。
为了彰显士气,他们一股脑聚拢在一处,巨大的石弹砸落下来,很快就死伤大片。
石弹在地面上弹跳,每一次弹跳都将倭贼碾压,场面也是不堪直视。
一名倭酋在后方斩杀逃兵,拼命督促贼军向前,想来该是见过大战场的,知道与其后退,不如前进,因为后退和前进,都能够脱离抛石机的射程范围。
可一旦后退了,军心涣散,士气全无,想要再次组织进攻,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这些贼军被抛石机震慑之后,想要卷土重来,根本就没有那样的勇气。
戚英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审视着战场,很快就锁定了这名主将,当即朝身后的八咫和歌问道。
“那主将是何人?”
八咫和歌微眯双眸,用力一看,当下便锁住了那人身影,但见得那人一身红黑色胴丸具足,面覆青黑色獠牙白眉夜叉面甲,手中一柄六尺倭刀,正在斩杀逃兵,是半点也不留情。
“是辛五郎,大隅岛领主的胞弟……”
戚英抬起明王切,指着辛五郎,朝归阿树和岑献芝道:“记住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