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示好之礼 - 荡寇东海东 - 妍妤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荡寇东海东 >

第三百三十六章示好之礼

戚英看着女掌柜的小队走远,这才将箱子抬到城墙的塔楼里,打开了箱子。箱子里没有手书,看来姜再冬并不打算给自己留下只言片语。

里头的东西也很熟悉,正是戚英那一套白发鬼鹿角盔和胴丸具足,以及那柄明王切。

这套行头可谓“命途多舛”,失而复得,戚英并没有太多意外之喜。

盖因姜再冬的背叛,实在太让戚英心寒,如今姜再冬留在张家,却让人冒险将这套东西送过来,里头的涵义,也值得玩味。

姜再冬是何等精明的女子,戚英修造这座石头城,她不可能不知道,也更不可能不清楚这座石头城的战略意义。

若是戚英掌控石头城,便无异于将须弥岛的西海岸捏在手里,便相当于切去了半座须弥岛。

徐海仍旧还在官军手里,东照寺已经名存实亡,陈东叶明的贼军到底能撑多久,他们与官军胜败如何,这些都有待观察。

而张家总算是逃过一劫,但怀璧其罪,南宋宝藏的存在,使得张家风雨飘摇,随时有可能覆灭。

如此一来,戚英反倒成为了须弥岛上目前为止最为安稳,前景最好的势力。

姜再冬将这套铠甲送回来,当然是示好,想要修复过往的情谊,但对于戚英而言,这份情谊就像是修补的瓷器,裂缝既已存在,就不可能回到从前了。

至于姜再冬的顾虑,他也考虑过,最多也就只能像伊莎贝拉那样,给她同样的方便,但同样需要利益交换,仅此而已。

相较于这套铠甲,戚英从中看到的情报,反倒是最具价值的。

虽然姜再冬的情报网络没有遭到破坏,但女掌柜带着十几个人,能从最东端的张家,横跨整座须弥岛,来到西海岸,足见陈东叶明在内陆并未彻底斩断整座岛屿。

也就是说,他们的兵力并没有想象之中那般强盛,人数也没有那么庞大。

又或者,他们对内陆地区的掌控,并没有想象中那般严密,甚至于他们前来偷袭石头城的阵仗也并不会很大。

如果他们需要接应徐惟学,就必须分配足够的兵力来应对赵文华的追击。

从这方面来说,赵文华和胡宗宪的追击,其实也在缓解戚英的守城压力。

单单是女掌柜等人的出现,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价值就比这套铠甲要更贵重。

有了这个情报,戚英的底气也就充足了不少。

饶是如此,戚英也不会放松半点,女掌柜等人能够畅通无阻来到城下,说明陈东叶明的贼军或许尚未发兵,仍有足够的时间来布置城防。

戚英便将张戬等人全都召集到了指挥所来。

虽然主堡只是个雏形,但指挥所是早早便建造了出来,方便张戬和徐渭戴雅格来分配任务和指挥工作。

集合完毕之后,戚英也简单地说明了情况,征集守城的策略。

张戬和戴雅格徐渭三人,成为了绝对的主力,因为他们在主持城建,对于防御器械和工事,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相视了一眼,徐渭和戴雅格还是给了张戬一个眼色,后者也是当仁不让,朝戚英禀报道。

“哥哥,虽然咱们兵力不足,但器械方面却不成问题,留守城中的军役和锦衣卫兄弟,以及那些后期招募的倭寇……呃,是后期招募的弟兄们,都已经学习过,应该能操作。”

“所以,器械方面是不成问题的,倭寇爬不上来,来了只能是自寻死路。”

张戬自信满满,戚英的眉头却没有舒展开来。

“详细一些。”

张戬知道戚英的脾性,平日里也会与弟兄们打成一片,可军议之时却毫不含糊,也就收敛了吊儿郎当的神态。

“咳咳,诸位都是老兵了,该知道为何他们的弓弩箭矢都用不了。”

“因着台风天,弓弦受潮,张力不足,风力太大,影响弹道等等。”

“但我们的器械,却是城建器械改造过来的,大型器械都是利用绞盘和人力,而非弓弦,所以影响会非常的小。”

“再者,他们的火枪和铁炮无法使用,那都是热武器的通病,但咱们的器械,却是回回炮和抛石机,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回回炮和抛石机?咱们什么时候有这玩意儿?”戚英总算是找到了张戬三人的信心来源,只是他真的一头雾水。

张戬嘿嘿一笑:“当初把起重机等重型器械拆卸之后,一部分改成了搬运石头填埋防波堤的器械,核心部分却是留在了塔楼和城墙上。”

“原本的设计是建筑炮台,可炮台这玩意儿,我不是专家,需要戴雅格去做,而且咱们的材料不足,岛上没有矿藏,钢铁炼制也需要时间和技术……”

“总之,炮台是不容易,近期都不可能,除非将船炮移植到炮台,先顶着用。”

“所以呢,我们就决定先用回回炮和抛石机,支撑一段时间,原本也只是为了以防万一,没想到碰上这等天气,也算是歪打正着了。”

戚英顿时恍然,朝三人投去赞许的目光:“这不是歪打正着,这叫有备无患,若非你们想得周全,今次怕是很难守住这座城。”

得了戚英的赞赏,张戬也很是欢喜,徐渭和戴雅格二人同样露出笑容来。

他们是这座城的父亲,看着这座城从无到有,一寸寸建造起来,没有人比他们三个更加清楚,也没人比他们更在乎这座城。

或许也正因此,徐渭才没有跟着胡宗宪离开。

当胡宗宪与赵文华领兵离开城堡之时,胡宗宪曾差人来找,徐渭却躲了起来,这也是他的一种表态吧。

当初他与戚英说,要留下来,留在这座岛,与赵长龄一起,在这里建立学堂,要从根子上,改变海上倭寇的理想,要将大明朝的文化,撒播到海上人家的心里。

戚英初时只是觉得他一腔热血,一时从动,可如今看来,徐渭还真的做好了这样的打算。

徐渭是大才,张戬是天才,戚英的本意是要徐渭给张戬引路,让张戬登上朝堂,那才是他的舞台。

可如今他们似乎更享受留在这座城堡,这座岛屿的生活。

无论如何,这是长久之计,戚英以后会慢慢打算,眼下有了这些器械,他就能够更专注于守城。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