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风暴前夕
赵文华当下很是抑郁。官军懒散得一塌糊涂,他确实糟心,交给戚英,士气是提振起来了,但戚英又惯会笼络人心,只怕很快又会变成人心所向,受到官军的拥戴。
解决办法也并非没有,那就是他自己来提振军心,可问题是自己又没有这个本事。
货比货该扔,人比人该死。
有了对比之后,这些官军对他赵文华,只怕比往日更加的阳奉阴违,这更让赵文华苦恼和气愤了。
他本想着制止这一切,但形势比人强,此时身处须弥岛,可不比中原大陆,自己并非振臂高呼便从者如云。
准确来说,自己的生死,就全赖这群官军的保护,官军的战斗力越强,军心士气越是高涨,他赵文华就越安全。
有了这层考量,他到底是没有出面制止,只是灰溜溜回到了中军大帐,除了在大帐里摔摔打打,根本就改变不了什么。
戚英虽然见不到这一幕,但也该预想得到赵文华会是何等反应。
但他并没有打消这个念头,因为在他看来,这还远远不够。
官军是一个整体,但也是个体组成的,每个人都是活生生的血肉之躯,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情感。
一次惺惺相惜的打架,当下或许豪情万丈,但过后又是另一番模样了。
热血冷却之后,残余的兴奋仍旧能够支撑一段时间,如何利用好这一段时间,让他们保持这样的状态,才是更加关键的问题。
戚家军的练兵之法,是军界不可多得的宝贵经验,俞大猷和戚帅所著的兵书,诸如纪效新书等等,那都是凝聚了训练新军的心得心血。
戚英身为直接参与者,乃至于执行者,是兵法的实验者和变现者,他对这一切实在太过熟悉。
在那场混战之后,大家的感情变得融洽了不少,而对于他的身份,不少人仍旧存疑,无论如何,日子还得过下去,不能光凭着一腔热血和满怀豪气来抵挡飓风与倭寇。
戚英也没有客气,让军役和锦衣卫,以及工地上的那些人都安排了轮休,反倒是让官军夜以继日地在工地上忙活。
他要的是长久的效果,而非一时冲动。
赵文华担忧的事情,戚英也确实在做。
那帮子老兄弟一直在暗中考察,甚至会给出各种各样的考验,他们对官军之中可堪一用,与他们脾气相投的人,列出了个单子。
往后若是有可能,他希望这些人能够留下来。
城堡已经建了一半,戚英已经打定了要在须弥岛安家落户,要在这里扎根壮大,要在这里建筑一道海上长城。
但光有长城是不够的,还需要士兵,而且还是大量的士兵。
他固然可以招安那些倭寇,甚至联合海上的一些商人和义士,甚至连沈晏洲的黑龙营,他也都想抢过来。
但这些都并非首选。
他们到底是官军,他们早已熟悉了官军,或者说戚家军与俞家军的那一套。
如果官军能够加入到阵营来,那必然比招安倭寇要好千倍万倍。
虽然这是在挖朝廷的墙角,但戚英并不会感到愧疚,更不会认为这是大逆不道的事情。
就如同这些官军不能靠着一时冲动和一腔热血来抵御倭寇和飓风一样,戚英同样不能只凭着一张嘴,十几个兄弟,以及心中那个不切实际的理想,来建造自己的长城。
人力,物力,财力,地盘,人脉,所有的这一切,他都需要。
他确实心怀故土,他确实想要保家卫国,想要保境安民,想要抗击倭寇,想要守护海疆。
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朝廷方面没有任何的支持,甚至于他连真实身份都不能暴露,即便如胡宗宪赵文华这样的人,明明知道了戚英的身份,非但无法提供帮助,没有对他落井下石,借他来打击戚继光,就已经不错了。
所以戚英并不觉得这是多么过分的事,如果这些官军之中,有一部分有识之士,或者真正的爱国者,确实想要留下来,戚英是如何都不会拒绝的。
因为戚英在军中长大,所以他比谁都清楚,这些年内忧外患,北方边镇也不断爆发局部战争,东南沿海倭寇不断,官军也是苦不堪言。
这些年下来,官军的战力折损极其严重,兵员的流失也非常的严重。
那些个逃兵遍地都是,往往落草为寇,或啸聚山林,或窃据江河,给朝廷和百姓都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但从反面来看,这些人想逃就逃,朝廷也没个有效的应对措施,单论这方面,对此时的状况而言,却又不是坏消息。
这意味着官军中但凡有人想要留下来,便总有办法实现。
戚英仍旧每日混迹在工地里,与这些官军同吃同住同干活,也有越来越多的李大斗和沈陆秋的故事在发生。
美中不足的是时间不够,若是给了戚英足够的时间,这等潜移默化之下,戚英会将他们的凝聚力提升到最大,就如同他训练的戚家军那般,打造成一块坚不可摧的铁板。
官军们虽然懒散,但毕竟吃穿用度上到底是不缺,身体素质也相较要好一些,这才几天功夫,防波堤竟然完成得差不多了。
倭寇吃了亏之后,果真不死心,这些天也都来滋扰,甚至发生了大大小小不下十次的局部冲突。
有了前番的大混战,官军果真不再像以往那么怂了,甚至如同在丛林里觅食的野兽一般警觉。
有好几次,倭寇尚未发动冲锋,官军便已经发现了海面上的快船,打了倭寇一个出其不意。
从早先的瑟瑟发抖,到信心不足的防御,再到视死如归的主动攻击,多亏了这些倭寇,终于是将官军的信心给提升了起来。
实战,永远是最好的练兵方式,这会给官军带来压迫感和危机感,给了他们足够的压力,但同时也是动力。
从某种层面来说,这些倭寇就是官军最好的练兵靶子,虽然倭寇或许也看出了这一点,但他们又不得不一次次冲上岸来。
因为他们已经无法再靠捕鱼生存,想要捕获更大的鱼群,想要养活兄弟们,他们必须驾出近海,前往更深邃更广阔的海面去渔猎。
一旦船只启航,就会给官军留下突破口。
但他们又不得不补充食物,官军这边就是最好的对象,而且很多人妄图冲破防线,或者绕过官船,去与陈东叶明集团接头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