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零二章携手共建
王绿姝留了下来,又在戚英“死去”之后表露心迹,最终还被戚英救了回来,也算是意外之喜。当然了,王绿姝在此过程当中也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这也是令人心疼的。
而一直没有消息的如通法师以及那些僧兵,最后也得以成功会师,这同样是一件大好事。
毕竟琰摩城如今最缺的就是人手,如通法师和这些僧兵一直躲在东照寺里,又在须弥岛暗中经营多年,这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有了他们的加入,琰摩城的实力会更上一层楼,这是毋庸置疑的。
八咫和歌出来之后,与戚英说了王绿姝的情况,也确实如张少安所言那般,并未伤筋动骨,皮外伤看着瘆人,但只要保养得当,最多只是留下一些疤痕,不会有性命之忧。
戚英也放心下来,进了房间,与王绿姝说了一会儿话,叮嘱她安心留下来养伤,便又补充了随身携带的干粮和用品,又出城去了。
赵长龄有如通法师等人保护着,戚英也不用太担心,倒是徐渭带着六七个孩子,在东照寺搭建草庐,让戚英有些放心不下。
不过到了东照寺这边,戚英倒是安心了不少。
因为这才一日一夜的功夫,他们竟是搭起了一个能遮风挡雨的雏形来,到底还是小看了这些孩子的本事。
徐渭是个书生,哪里干过这些活儿,无论是寻找材料还是动手搭建,这些孩子才是主力。
十二三岁的半大小子,在须弥岛已经能算是成人了,若是耍起狠来,拿刀子捅人都不算事,更漫提搭建一座草屋。
不过到底是人少了些,进度并不算很快,加上砍伐树木之类的,也很是消磨力气,并不能一蹴而就。
戚英在周边游走了一圈,张家方面的探子仍旧还在暗中窥视,不过并未表现出太大的敌意,更没有干扰徐渭和孩子们的工作。
见得戚英到来,徐渭也是欢喜,他毕竟是个大人,这些年也不算养尊处优,但到底是干不惯这些事情,让自家学生动手,他反倒没帮上太多忙,这就有点令人羞臊。
戚英也不二话,撸起袖子便加入到了孩子们的行列当中。
这些个草庐看起来捡漏,但搭建起来可是个技术活,毕竟需要遮风挡雨,还要夯实地面等等,工作量其实不小。
正忙得热火朝天,戚英却突然发现张家探子纷纷行动了起来!
毕竟是试探,张家到底会不会动手,戚英的底气也有些不足,见得那些个甲士轰轰开来,戚英也将孩子们和徐渭保护在了身后。
这些甲士全副武装,不过见得六七个孩子以及徐渭这个儒士,也没有抽刀拔剑,毕竟只有戚英一人背着长剑,在他们眼中算不得什么。
戚英收敛了气息,佝偻着腰身,故作如临大敌姿态,这些甲士自是轻慢了起来。
当他看清了为首之人,戚英总算是松了一口气,领队的不是杨文鹿,更不是那些老教头,而是张文烟。
张文烟是张吕阳的谋士,同时也是张家的教书先生,派了张文烟来处理这个事,张家的意思也再明确不过。
诚如戚英所预料的那般,张家如今在修复港口,处理那些因为港口而中断的交易等等,根本就无暇兼顾东照寺这边。
琰摩城没有趁机施压,张家就该谢天谢地了,横竖他们财大气粗,自认为发展速度数倍于琰摩城,越拖下去,对他们反而越有利。
在张吕阳等人看来,虽然不清楚八咫和歌为何要当琰摩城的城主,但不得不承认,这个倭国神女确实是个极其聪明的女人。
没有对抗,反倒让徐渭这么一个文人来东照寺搭建草庐,带着一群孩子,分明是要建造学堂。
这么一来,并不会再度挑起战端,但又有趁机侵占东照寺的嫌疑,就像一把软刀子,表明了姿态,没有实质性的伤害,却又带来了足够的威胁。
而且选人方面也是妙不可言。
徐渭虽然留了下来,但他毕竟曾经是胡宗宪的幕僚,又是文坛巨擘,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若是传了回去,都足够引起轰动。
他们也不清楚徐渭留下来是自己的意愿,还是胡宗宪的命令,也正因此,他们就更不可能去动徐渭半根手指头。
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派出同样是文人的张文烟来应对徐渭,也算是聪明之举。
张文烟压了压手,让甲士们原地待命,自己却走上前来,徐渭也从戚英身后走了出来。
“张兄,别来无恙。”
张文烟曾经出海去搬救兵,遇到胡宗宪的官军,与徐渭自是认识,非但认识,两人还就古礼等知识,进行过一番探讨和交流,颇有些惺惺相惜。
可如今各为其主,虽然有些尴尬,但明面客套也是免不了的。
张文烟与徐渭年纪相仿,称兄道弟也无妨,论资排辈倒是说不上,毕竟张文烟隐居须弥岛,在外界并没有太大的名声,即便满腹经纶,也是籍籍无名。
“早先听得探子说,有个儒士在东照寺地界搭草屋,我也是吃了一惊,没想到会是文长,也着实是惊喜。”
徐渭也无二话:“想必张兄也该清楚,张家诗书传家,孩童都读书,但须弥岛这些孩子却没有这样的机会,东照寺是个必争之地,这一点我也不遮掩。”
“只是这么僵持下去,对咱们双方都不好,与其如此,不如在此搭建一座草庐学堂,教这些孩子读书认字,也能化解了双方戾气,少些杀戮,于我辈而言,实乃佳话了。”
张文烟虽然收到了情报,但起初只是以为徐渭要结庐而居,用他幕僚的身份来压制张家,如今听说他要开塾教书,就更是惊讶了。
不过张文烟是何等人也,很快就品出了其中意味来,诚如戚英所料,这对于张家而言,同样是个不错的选择。
张文烟当即笑道:“这是好事啊,东照寺如今归属未定,文长带着几个孩子也辛苦,与其如此,不如让愚兄也加入进来,化干戈为玉帛,这才是真正的佳话!”
徐渭下意识往戚英方向扫了一眼,但到底是忍住了没有转头,心说还果真如戚英所料,他们虽然认为此时有益无害,但绝不会袖手旁观。
“那可是太好了,如今张家财大气粗,有了张兄加入,这学堂必是很快能建造起来了!”
徐渭一副大公无私的气派也不是故作姿态,毕竟他就是个胸怀天下的大儒,根本不需要刻意假装。
张文烟见得此状,也不再有疑,赶忙让甲士过来帮忙干活。
当他的眸光扫过戚英之时,也免不了朝徐渭问了一句:“这位义士倒有些意思,不知道能否一见尊容?”
“这……”徐渭顿时转头,看向了戚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