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听命丢刀
戚英确实赌上了一切,因为大明军再如何窝囊,也是大明的军队,是他的军中袍泽,他万万不能看着这些军士受人屠戮!他确实嗅到了危机的气息,而且已经扑面而来,这才迫不得已地闯进了军营来。
赵文华的表情从惊愕变成了惊喜,从见到鬼,变成了见到宝,虽然在戚英的预料当中,但戚英心中到底是有些担忧。
“戚英?”
“你竟然没死!”
“哈哈哈!你竟然没死!”
赵文华激动起来,竟是不顾仪态地哈哈大笑,但所有人都知道,他绝非庆幸于戚英还活着,他并非真正替戚英感到开心。
戚继光为何被调往辽东,这是很多人都心照不宣的秘密,正是因为他在东南功高盖主。
当然了,这个主并不是皇帝,而是赵文华,是胡宗宪,是他们背后的严嵩!
戚继光抗击倭寇屡战屡胜,便显得赵文华等人太过无能,所以赵文华不断地争抢军功,成为自己晋升的资本。
他可以欺负老实人俞大猷,但戚继光是个懂得变通的人,在朝廷上也有朋友,甚至不惜讨好严嵩等内阁大臣。
赵文华渐渐欺负不到戚继光头上,便只能想方设法把他调走,可即便如此,他到底是怀恨在心,因为没有他赵文华收拾不了的人。
他一直在想法子收拾戚继光,这个节骨眼上,本该被军法处斩的戚英,却活蹦乱跳地出现在了他面前,赵文华又岂能不欢天喜地!
戚英早已想好了说辞,此时朝赵文华道:“赵巡抚,好久不见了,我戚英确实没死,不过诸位可就快死了。”
赵文华脸色一变,下意识后退了数步:“你……你甚么意思,你……你想干甚么!”
戚英用飞虎旗指了指大帐外的夜色,朝众人道:“倭寇已经集结,若不及时应对,我大明水师必将死伤惨重!”
赵文华微微一愕,而后哈哈大笑了起来。
“原来是为了这个,啧啧,即便藏匿在海外孤岛,仍旧心怀家国,尚且怜惜我大明军士,还真真是感人肺腑,与你家大人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够虚伪!”
戚英皱起眉头来,这赵文华无论说话还是做派都如此的肆无忌惮,便是谈论起朝中同僚,也张狂而无礼。
“京师的红墙金瓦,永远读不懂战场的血流满地。”戚英喃喃自语,赵文华只顾着狂妄,自是听不清楚,旁边的胡宗宪却听得真切,脸上的痛苦之色更甚。
“你嘀嘀咕咕甚么?今夜过来想必又要有一番惊世骇俗的说辞了吧?还是说没法子在这荒岛待下去了,想要本官带你回去?”
戚英到底有些后悔了,虽然时间紧迫,但跟赵文华说话简直就是最大的错误。
“我想跟胡制军单独谈一谈,谈完之后赵巡抚想要如何处置我,悉听尊便。”
“胡制军?”赵文华脸色变得极其难看。
他对胡宗宪的情感以及态度是非常复杂的,一来胡宗宪也是靠着巴结严嵩才主掌东南军事,成为封疆大吏。
而赵文华几次三番争夺军功,为自己脸上贴金,甚至于陷害忠良,都少不了胡宗宪睁眼闭眼。
若没有胡宗宪,只凭着他这个东南巡抚,也实在难以捞到军功,所以他要感谢胡宗宪,同样要依赖胡宗宪。
可另一个层面上,胡宗宪口口声声为民为国,想做实事,背地里却与他一样,对严嵩阿谀奉承,毫无节操。
大家都是一样的货色,胡宗宪却常常做出忍辱负重的姿态,总想着塑造一种印象,他胡宗宪是为了国家百姓,才“认贼作父”,这可是典型的当了婊子又想立牌坊。
所以赵文华既依赖胡宗宪,心中又鄙夷,平日里甚至懒得去伪装,仗着干爹是严嵩,根本不把胡宗宪放在眼里。
此时戚英竟说要跟胡宗宪单独商谈,潜台词岂非在说整个大军是胡宗宪说话算数,也只有胡宗宪能做事?
对于好大喜功且爱面子的赵文华而言,这简直就是侮辱!
“你就是个潜逃的死囚,戚继光胆敢包藏私心,擅放死囚,假公济私,今日本官就替他擦一把屁股!”
“来人!抓起来!”
一声令下,外头的军士哗啦一声便涌入到大帐之中,文官武将纷纷后退,簇拥在了赵文华身边。
“胡宗宪!”徐渭也急了,适才与赵文华据理力争,甚至不惜破口大骂,足见他性格之刚烈耿直。
他与张少安跟着张戬出去找过戚英,但戚英最终没有现身,他知道戚英是极其谨慎的一个人,也清楚戚英到底在顾虑甚么。
若非事干重大,戚英绝不会赌上一切进入军营,可赵文华一人便将戚英死死压着,戚英都指名道姓了,胡宗宪却仍旧无动于衷。
平日里他对胡宗宪还算尊敬,毕竟胡宗宪是他施展抱负的对象,总督府就是他实现雄才伟略的舞台。
可此时的胡宗宪,在他眼中简直就是个窝囊废!
赵文华也是来气,指着徐渭道:“连这个不知好歹的穷酸也绑了,一并丢到牢里,待得本官凯旋归来,再好生措置!”
戚英往刀刃上一抹,将飞虎旗撸了下来,缠在了腰间,横刀而立,朝围上来的军士冷声道。
“不想死就放下兵刃,我只说一次。”
戚英杀气外露,那些个军士发自本能地往外退了一圈,握刀的手都有些颤抖了起来。
他们没能听到大帐中的对话,但这种恐惧来自于内心深处,是人类对危险最本能的感知,他们的手脚好像不听使唤一般颤抖着,双腿多发软了。
就好似遇到了天敌一般,若非赵文华下达了命令,他们恨不得马上逃离这个地方,不愿在戚英的身边多停留哪怕一个呼吸。
赵文华见得戚英还敢动刀,而堂堂大明官兵,竟让一个死囚给吓退,脸上自是挂不住的。
“都是些个混账东西!他是潜逃的死囚,谁抓住他,晋功一等,赏银一百两!”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听得此言,军士们强打精神,纷纷又围了上来。
戚英紧握长刀,将目光投向了胡宗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