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难以说服
戚英便只是一句话,军士们纷纷丢刀,吓得瑟瑟发抖,这等场面,也让赵文华目瞪口呆!早初他确实见过戚英,毕竟戚英这小将在东南军界的威名实在太盛。
他本就是个高高在上的人,见得戚英初生牛犊一般,眼中没有敬畏,又哪里喜欢得起来。
当时他设宴甚至连个末席都未曾给戚英留下,戚英只能站在父亲的身后,最后也是胡宗宪亲自给戚英敬了一杯酒。
说起来当初父帅之所以要严惩不贷,如何都要将戚英斩首,也是因为迫于赵文华施加的压力。
为了这个事,俞大猷不惜跟父帅决裂,因为俞大猷的性格便是如此,即便丢掉乌纱帽,也必然会保住戚英。
俞大猷在官场上起起落落,与他不愿低头的性格有着最直接的关系,戚英心疼父帅为了大局而忍辱负重,但对于快意恩仇,生死看淡的师父俞大猷,却不是心疼,而是敬重与羡慕。
戚英将长刀横插回后腰,朝赵文华道:“我要来,你们拦不住,我要走,你也拦不住。”
“我来,是想告诉胡制军,不要出兵,调转船只,防御外海,谨防突袭。”
“这是大营,你凭什么来去自如!”赵文华完全忽视了戚英后半段的话语,而是勃然大怒。
“书记,将适才丢刀的全部记录在案,革职查办,发边戍守!”
一旁的军中书记也有些战战兢兢,看了看戚英,又转头看向胡宗宪,舔了舔笔尖,却是如何都不敢下笔。
“你觉得有人要偷袭我大明水师?”胡宗宪也不敢大意,谈到军事,也没再忍气吞声。
赵文华却哈哈大笑了起来。
“这须弥岛虽是贼窝,但都是掀不起风浪的倭寇,何人敢偷袭我堂堂大明水师,简直是笑话!”
“你是不是怕我建了大功,要拿你来祭旗?你放心好了,本官素来公事公办,不会像你戚家假公济私,我必拿你回去,光明正大地过堂审讯。”
这倒是说出了他的心声,让戚英过堂,才能引得朝堂轰动,才能将戚继光赶下台,在公堂上闹出的动静越大,戚继光便滚蛋得越彻底。
胡宗宪早已相信了张戬的情报,在他看来,陈东和叶明的倭寇集团现身此处,就已经是意料之外的状况了。
这些人可都是海上威名赫赫的倭寇头子,他们胆敢来须弥岛向徐海寻仇报复,已经是最大的胆量,如何还有人敢袭击大明水师?
需知大明水师此番前来招安,艨艟林立,旗帜遮天,便是有天大的胆子,也无人敢主动来找死。
但若无蹊跷,戚英绝不会冒着风险,赌上父亲的名声,也要闯进来示警,他必然是掌握了极其重要的情报。
“赵巡抚,不如听听他的情报再说?”
胡宗宪已经尽量将姿态放得很低,但赵文华显然不乐意。
“胡宗宪,连你也信了他的鬼话?此人能瞒天过海,逃脱生天,又潜藏在这贼窝之中,居心叵测,只怕早已同流合污,说不得是在拖延军机,以便那些倭寇逃走。”
“我等眼下必须马上出兵,决不能中了他的诡计!”
若说戚英另有所图,胡宗宪或许还会相信,但若说戚英帮助倭寇,这是他万万不会相信的,戚家军曾在胡宗宪的统筹下作战,戚家军是甚么作风,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戚英,事干重大,不可含糊其辞,你详细说说,到底是谁要偷袭水师,可有证据?”胡宗宪此言一出,戚英也有些为难了。
他知道八咫和歌必然有所隐瞒,而且自己极有可能中了八咫和歌的阴谋诡计。
照着局势分析,张家已经被打残了,陈东和叶明若是早早登岛,张家早就没了。
可陈东和叶明却一直躲在近海处,并未对张家动手,又岂会突然上来向徐海报仇?
所以戚英几乎可以断定,陈东和叶明不会打徐海,而是跟徐海演戏,为的就是诱骗官军,他们的目标是官军!
一旦让他们偷袭成功,他们的收获可就不能用具体的数字来衡量了。
这也正是戚英让弟兄们去抓徐海的原因,因为他可以确定,徐海必然会诈败来引诱官军,一旦官军倾巢而出,后方必然空虚。
与这么多官军正面交锋,殊为不智,将大军引向陈东和叶明,为的就是要断了官军的后路。
所以戚英认为,这是个陷阱,与其说敌人的目标是官军,不如说是停靠在海边的那些官船。
一旦没有了船,水师将困在须弥岛上,也就只能任人宰割了!
这些倭寇连县城和州府都敢攻打,连县令等官员都敢杀,更何况漂泊在外的水师。
然而戚英一时半会儿还真的想不到哪方势力会有这么大的能量,能够处理水师这么多的战舰。
一万多的水师官军,在倭寇眼里或许根本不算甚么威胁,毕竟他们几百上千人就能死死拖住几万的官军,而且屡屡以少胜多,除了俞龙戚虎的新军,他们不怕任何一支大明军队。
戚英率先想到的是大倭寇王直,如今的海面上,也就只有他还有这样的本事和胆色。
但王直主要的业务是走私,他原本就是个盐商,做生意的瘾头比掠夺杀人要大很多,他虽然自称徽王,但更多的是与各国商船做生意。
而且王直也曾经给大明这边提供过情报,甚至协助剿灭过一些倭寇,他是更加倾向于招安的。
与徐海不同,王直可是真正用实际行动来表过忠心的,或许也正因此,徐海才想将王直取而代之。
基于种种,戚英并不认为王直会是今次偷袭官军的人选。
除了王直之外,可能性最大的也就只有徐海的叔父徐惟学了。
不过徐惟学为了自己的事业,曾经将徐海当成人质,抵押给了日本人,以此来借贷了一大笔钱。
这等情况下,徐惟学还会不会跟徐海联手,这是很难说的一件事,毕竟利益牵扯,人情和恩怨也就变得可有可无了。
虽然预想到了这些,但戚英确实没有证据,如今是深夜,又无法登高瞭望,无法确定外海是否有船团。
本想着胡宗宪会相信自己,可此刻的戚英,反倒被胡宗宪给难住了。
若是没有人选,没有证据,漫说赵文华,便是胡宗宪也未必会听从自己的建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