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束手就擒 - 荡寇东海东 - 妍妤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荡寇东海东 >

第二百七十五章束手就擒

面对胡宗宪的提问,戚英并没有十足把握,但这个节骨眼上,他不能再有顾忌,当即回答道。“陈东和叶明围剿徐海只是假象,是陷阱,一旦全军出击,后方空虚,徐惟学就会从外海打进来,若是把官船都烧了,诸位便是有家难回了。”

胡宗宪尚未接话,赵文华已经冷笑起来:“有家难回的是你,徐惟学虽说在海上是号人物,但就算给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打官船!”

令戚英感到意外的是,今次胡宗宪竟然也站在了赵文华这边。

“若换做别个,或许还有可能,但徐惟学该是没有这个胆子的。”

“连胡制军也这么认为?”戚英有些心寒了,本以为胡宗宪多少还剩下一点点节操和脑子,谁想到他竟和赵文华穿了同一条裤子。

胡宗宪看得出戚英的鄙夷,当即解释道:“你可知王直为何不敢作乱?”

“是因为他一直想做生意,跟大明做生意,他想打通日本和大明的海上商路,想要朝廷恢复海上互市,所以才会协助官军剿灭了一些小倭寇,以此来讨好朝廷。”

“徐惟学是王直的心腹幕僚,理念与王直一般无二,是不太可能主动攻打官船的。”

戚英眉头紧皱:“若是徐惟学与王直早已决裂呢?”

胡宗宪沉思了片刻,摇头道:“即便已经决裂,徐惟学也不会做这么出格的事,因为徐海早已接受了诏安。”

戚英摇头一笑:“尔等所有的推测,都建立在了相信徐海一定是诚心接受招安的前提下,便相当于将阁楼建立在了一根独木之上,若徐海不是真心,这根独木一断,再宏伟的阁楼也要倒塌。”

赵文华冷哼一声道:“你不也只是凭空猜想么?你可有真凭实据?瞭望手可在海面上见到半条船?”

“凭什么你的猜想就言之凿凿,我等的猜想就是空中楼阁?”

戚英也属实有些理亏,毕竟拿不出证据来,但他的决心并没有改变,否则也不会冒险进营。

“我知道自己无法说服你们,但万事求个稳妥,能不能让船队进港守备,将船炮等物资搬上岸?”

赵文华啧啧道:“到底还是想阻止我等出兵,你好歹是戚家之子,为何就沦落到了这等地步?”

“这个地方果真是有着劝人向恶的魔力,堂堂白阎罗,销声匿迹这才多久,竟变成了这等让人唾弃的模样!”

赵文华一脸的鄙夷,而后朝外头大喊道:“弩手都进来拿人!”

一声令下,哗啦啦涌进了十几个弩手。

这弩手可不比早先那些个刀手,他们早已瞄准了戚英,戚英胆敢动半寸,便可将戚英射成刺猬!

“匹夫一怒血溅五步,我距离赵巡抚也不过五步,便是杀了你,也绝不会让你葬送成千上万的大明将士!”

赵文华春风得意,在仕途上平步青云,又有干爹严嵩这颗大树庇护,试问何曾受过这等威胁!

然而未等他开口,胡宗宪已经震怒了!

“放肆!何敢威胁朝廷命官!给我拿下!”

弩手们蓄势待发,捕手便有些蠢蠢欲动,然而站在他们面前的可是凶名赫赫的白阎罗,本该已经死去的白阎罗啊。

胡宗宪此时却朝那些军士道:“戚家的人永远不会害同袍兄弟,他不会真的杀了你们,把他绑了!”

众人听得此言,这才涌上前去。

戚英就在大帐内,距离赵文华不过五步,只要挟持了赵文华,他想要逃脱便是轻而易举,他说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属实并非大言不惭。

可胡宗宪说出这番话来,戚英到底是放下了手中的长刀。

因为胡宗宪提到了戚家人,这便是对他最大的威胁,也是对他最后的警告了。

自己的身份已经暴露,赵文华必然会以此来大做文章,在朝堂上打击父帅。

戚英之所以坚持要进来,一来是情况确实迫在眉睫,二来也是信得过胡宗宪,他相信胡宗宪一定能说服赵文华,让后者放弃用戚英来攻讦父帅的想法。

胡宗宪此言一出,无异于最后警告戚英,若不束手就擒,他就不再顾念旧情,不再帮他劝说赵文华了。

戚英丢刀就擒,赵文华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本就穿着武将衣甲,此时满头大汗,也是色厉内荏得紧。

“将此贼丢入营牢,我等即刻出兵,待得奏凯,再措置此贼!”

众军士得令,将五花大绑的戚英扛了起来,此时赵文华才想起,又扭头道。

“还有这个臭穷酸,也一并投入牢中,省得在此聒噪,简直有辱斯文!”

众人听得此言,又要去绑徐渭。

胡宗宪不敢说三顾茅庐,但对徐渭也是再三邀请,徐渭才成为了他依仗的左膀右臂,是胡宗宪最为信赖的幕僚。

即便胡宗宪如此尊重徐渭,赵文华对徐渭却毫不掩饰鄙夷之色,甚至当着胡宗宪的面,如此收拾徐渭。

胡宗宪在赵文华面前有多么卑躬屈膝,赵文华又多么目中无人,也就略见一斑了。

胡宗宪虽然愠怒不发,一直忍气吞声,但毕竟要抓的是徐渭,此时也开口道。

“赵巡抚,徐渭乃是本官幕僚,此番军议虽然口不择言,但到底是为了大局着想……”

赵文华也听得此胡宗宪的火气,当即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胡制军,我固是知道徐渭的为人,能得胡制军如此看重,又有大才子的名头,本事该是有的,但这样的脾气,于军机大事并无利处,出兵打仗讲个军心士气,若他一味胡搅蛮缠,反倒影响了大局。”

“本官只是让他清醒一番,不会让他吃苦头,若胡制军忧心,不如让徐渭留下来审讯戚英好了。”

这对于赵文华而言,已经是最大的让步和“体贴”,是给胡宗宪最大的面子了。

“那便多谢赵巡抚了。”

胡宗宪稍稍宽心,却是取了自己印信,交给了徐渭。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