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查漏补缺
对于赵文华而言,建造营房只不过是摆出姿态,逼迫倭寇主动接触,促成和谈,再加上胡宗宪的劝说,应该是没问题。而在胡宗宪这边考量,和谈不过是一种手段,只是一个幌子,真正的目的还是要取得一场大胜。
反倒是借助锦囊提出这个策略的戚英,真正将之视为了长久之计。
因为无论是胡宗宪还是赵文华,最终都会离开这里,戚英对须弥岛却志在必得。
他要在须弥岛建造工事,打造成一个要塞,他要赵长龄等人留下来开设学堂,教授礼仪,要从根子上改变倭寇的立场。
所以建造营房对于戚英而言,这是天大的利好,胡宗宪等人的权宜之计,会为戚英带来长远的利益。
再者,一旦进入到建造营房的计划,戚英和弟兄们会赢得更多的休养时间。
至于建造营房的人手从何而来,戚英也早已为胡宗宪做好了预案。
官军仍旧要在岸边守备,还要警惕着内陆的陈东叶明集团,虽然军中杂役仍旧有不少,又有弗朗机人等等,但还是远远不够。
紫金澳的铁炮队以及琼花楼的人,都跟着姜再冬,此时还在张家。
因为陈东叶明集团隔断了张家与官军之间的地界,想要招募张家这些人,是万万做不到的。
至于张家的安危,也不需太多担忧。
因为停战之后,各方都进入了极其微妙的冷静期,陈东叶明不敢去动张家,一旦出兵,官军就会从屁股后面偷袭他们。
而张家以及铁炮队等刚刚经历过大战,巴不得利用这段时机来休养生息。
若果真要找一个受委屈的,想来该是漂泊在外海,无法停靠陆地的倭寇船团。
戚英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提出了建造营房,逼迫他们主动低头的策略来。
既然张家的人没法招募,戚英便将目光投向了西海岸的各家势力。
除了弗朗机人之外,西海岸还有鱼龙塘等等多个聚居点,这些聚居点都是倭寇,不少人已经跟随着浪人集团,加入到了大混战之中。
但他们都是见风使舵的老鼠,都在观望局势,而且他们需要生活下去,最后还是回到了聚居点。
只要将这些人招募整合起来,非但能够成为极好的劳动力,关键时刻,他们的战斗力可比军役要强太多,论起单兵作战能力,说不定能赶上这些官军。
而且胡宗宪等人此行任务就是为了招安倭寇,除了徐海之外,须弥岛上的倭寇,同样也是目标。
徐海这条大鱼已经落入到戚英手里,但到底还是囚禁在官军的营房之中,那些小鱼小虾,能拉拢自然也要拉拢,这是有益无害的方案,相信胡宗宪也看得出来。
可以说,戚英如同姆妈一般,万事都已经考虑周全,如果这样的情况下,胡宗宪都无法说服赵文华,那还不如趁早投降了倭寇。
徐渭唯一担心的事就是胡宗宪察觉到这是戚英的筹谋,戚英必须想办法把这个漏洞补上。
“你若想让岑献芝去招募这些倭寇的散兵游勇,便必须给他一个出身,可胡宗宪见过岑献芝,早在官船上就已经认了出来。”
这也正是戚英的唯一破绽。
岑献芝是广西狼兵的传奇人物,瓦氏夫人与俞大猷当初就是在胡宗宪的指挥下,打赢了倭寇。
作为瓦氏夫人的义子,狼兵之中凶名赫赫的“小黄公”,岑献芝的名头实在太大,胡宗宪都亲自接见过他。
当初岑献芝上船之时,胡宗宪就已经认了出来,只是出于惜才,一直没有揭穿岑献芝的身份。
徐渭这才趁着这个机会,让岑献芝下了小艇,跟着戚英又重回到了须弥岛来。
岑献芝与赵长龄出现在须弥岛,就是最大的变数,这两个隐世之人的下落,外界是无从得知的。
杨宗济的耳目即使遍布天下,也不可能知道这两个人的藏身之处,更不可能知道他们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
可戚英在所谓的杨宗济锦囊妙计之中,却提出让岑献芝去招募倭寇散兵游勇,利用岑献芝的凶名和手段,必然能够马到功成。
胡宗宪若是认真追究下去,就会发现这个破绽,从而怀疑戚英的真正动机,只怕要给整个计划带来极坏的影响。
戚英早先也没想这么周到,因为在他看来,将杨宗济塑造成全知全能的大谋士,是极其简单的事情,因为二爷在内行圈子里名气实在太大,根本不需要太多的说辞。
但徐渭能看得出来,胡宗宪应该很快也会察觉。
正如徐渭担忧的那样,戚英必须及时补救。
“这好办,这海外孤岛,也没个交通之处,我好歹是二爷养大的,要物证有物证,要口供有口供,即便胡宗宪亲自审问,岑献芝也一定会是我二爷早早派来的探子。”
给岑献芝一个探子身份,便能够完美解决这个问题,戚英也不多罗嗦,当即将岑献芝唤了进来。
离开蛤蜊港之时,二爷送了件礼物给戚英,此时便转赠给了岑献芝,又与岑献芝对好了口供,统一了口径,这才算是安心下来。
未免徐海生疑,徐渭不敢多留,与戚英商议妥当,便要返回,戚英却拦住了他。
“徐大哥且慢。”
徐渭停步,戚英开门见山道:“徐大哥回去之后,便与胡宗宪说,与我交谈了一番,有所察觉,主动将疑点告诉胡宗宪。”
徐渭微微一愕,但很快就明白了戚英的良苦用心,不由感叹道:“与你做朋友,真真是人生之大幸。”
胡宗宪迟早会看出这个疑点,若徐渭不提,胡宗宪就会怀疑到徐渭的头上来,到时候徐渭在胡宗宪身边就不再有话语权了。
徐渭若主动揭穿戚英的疑点,胡宗宪便知道徐渭是忠贞于他的,便再无怀疑。
而且这也能令得胡宗宪主动来审问岑献芝,今早打消他的顾虑,招安零散倭寇的工作才能够尽快展开。
徐渭满眼感激,朝戚英行了一礼,便带着张戬离开了。
戚英走出帐篷,便见得八咫和歌在外头等着,仍旧坐在龙造寺破铠的肩头上。
“今日你帮了忙,我就通融一些,让他跟着你吧。”